刍议海南基础教育
2018-02-23海南省临高思源实验学校胡传亮
□海南省临高思源实验学校 胡传亮
最近几年,海南基础教育亮点不断,惊艳全国:北师大、华东师大、华中师大、中央民族大学等一批名校入琼办学;省政府划拨款数亿,面向全国高薪招聘骨干校长、骨干教师;海南中学等优质中学将招生指标下放到全省各县市,优质资源共享;2018年,海南华侨中学全省高考状元喜获900多分,似乎全国第一……举措不断,成绩斐然,高潮迭起,世人瞩目,但作为海南基础教育人,我们应该冷静下来,客观分析以下几个问题。
一、引进式教育能拯救海南基础教育吗?
翻开报刊杂志,打开手机网络,可以发现:海南介绍各著名高校附中在琼办学成绩时,最突出的就是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各地集全市、全县财力,建设了一批硬件设施、学习环境全省一流的高大上学校。不说经济条件较好的海口、琼海、万宁、陵水等县市,就是琼北某国家贫困县,也不甘落后,借助于某著名大学入琼办学机遇,一年间即投资近两个亿,建设起一座崭新的完全中学,不仅教室、食堂、宿舍配备空调,财政拨款也比其他学校多加了20%。这的确是党委重视、政府给力、人民拥护,好事一桩,功德无量!
可关键是:什么样的孩子才能进入这样的学校?能有多少孩子享受到这种教育?孩子进入这样的学校,接受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先进教育?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尽管招生指标下放到各个学校,看看其招生简章,看看有入学资格的学生,就可以看出这些学校的教育,就是货真价实的“掐尖儿”教育、精英教育,是在分享海南原来优质中学的优质生源而已,是“一个馒头”由原来各级教育老大“独享”到大伙“争抢”的关系,与大部分中等生、低分生是无缘的,与大部分落后地区、落后学校是无缘的。而海南教育的症结,恰恰不是精英教育不强,而是公正、公平的普及教育太弱。这样的精英教育,投资再大,也只让精英活得更好,让政府暂时脸上有光;对生活清贫的基层众生,似乎是无关痛痒的梦,因为他们先天不足,后天无缘,望尘莫及。
引进式教育对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又有多少促进呢?因为这些学校的校长大多是招聘的名校校长,都有一种短短5年任期内做出一番事业的责任,所以,总体上讲,他们积极而为、力求跨越的办学追求,制度严明、重视质量的管理方法等,措施得力、效果显著的社会效应,的确发挥了“鲶鱼效应”,让一些原来“我是老大我怕谁”的学校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不得不正视现实,强化管理,提升质量,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党委、政府引入教育竞争、优胜劣汰的预期目标。
可是,毋庸讳言,正是因为任期短,期望值高,不少校长不得不采用衡水中学“肉鸡培养模式”:政绩为上,分数至高,加班加点,题海苦战,师生成为应试机器,疲惫不堪,享受不到教育的快乐。即使兴办一些看似素质教育的活动,也难免点缀之嫌,甚而将大陆某种畸形应试教育弊端引入海南,让海南的孩子也遭受畸形应试教育之苦。这与海南特区教育应该创新、先进的使命不符,对海南基础教育的革命性改变,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二、海南基础教育为何不争气?
回归根本,让我们思考海南基础教育较差的主要原因,找准改变基础教育落后状况的发力点:
1.历史欠账太多。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封建时代,海南地处偏僻,除了流放官员时想到了海南岛,一般好事是轮不到海南头上的。虽然有海南四大才子和苏轼、胡诠等贬官传播中原文明,但也不足以改变经济落后、文化荒芜的整体面貌。建国后,海南归属广东,湛江等粤西尚且得不到重视,遑论孤悬海外的海南。因此,海南基础教育落后,历史渊源深重。
2.政府发力不准。
30年能做什么?深圳从一个小渔村,成为与北京、上海、广州比肩的一线城市;中国从一个动荡贫穷的弱国,成为经济实力直逼美国的经济强国。但是,海南建省30年,基础教育依然如此落后,低分生比比皆是,考试写个姓名就撅着屁股睡大觉的人数不胜数,实在发人思考。
我们应该承认,海南各级政府是重视教育的:第一,舍得教育投资,比如大力引进著名高校入琼办学,集中财力建设高大上的豪华学校;面向全国招聘优秀校长、骨干教师,为他们提供几十万元的安家费、数万元的年度绩效;每年为各级学校免费提供新桌凳、多媒体、电脑,改善办学条件;建立财政专款支持教育科研、名师工作室等,多到一些单位发愁钱花不了,想方设法找项目支出,以防财政收回……。
第二,确保教学时间。每年7月1日左右,全国大部分学校开始享受暑假时,海南教师却在冒酷暑,战高温,晚放假一周到两周,向全国同行宣示感人的一幕:我落后,我努力。
第三,很好强,要面子。海南学生成绩,总体上比大陆省份要差许多,但是,高考成绩却遥遥领先:全国文理科状元大多600--700多分,而海南的文理状元,大多900多分。尽管很多人雾里看花,不知道这成绩如何折算得到,如何计入会考分数,但是,这最终分数的确让擅长考试的黄冈、衡水考生都会气短三分,着实为海南人长脸!
然而,“瑜不掩瑕”,亮点还是盖不住大面积的“瑕疵”:我们这样重视教育,加班加点,状元分数这样高,为何整体基础教育这么差?似乎在于过多注意亮点工程,没有精准发力,没有将重点放在最基层、最基础的教育上来。
3.基层缺乏责任意识。
首先是某些基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缺少责任意识,缺乏“事必在我,而功不必在我”的求真务实精神,对基层教育投资不到位,不能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让基层学校教职员工心灰意懒。
其次,是某些校长和教师蒙混过日,不真为,不力为。比如。笔者曾参加某县研训中心教学常规检查,惊讶地发现某小学二年级很多学生语文只考几分,一开始就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些教师将一周的课调到一两天上完,其他时间就溜之大吉;一个学校,检查组到了,而校长打了半天电话,居然没有几个教师到学校来,接受业务检查……最后结果是什么?山还是那个山,梁还是那个梁,谁都有责任,谁都没有责任,一团和气,相安无事。但是,大多干部和教师,对自己的孩子是很有责任心的,他们的孩子多学习努力,成绩优秀,可以考上好学校,谋取好前程。普通百姓,视野窄,水平低,不重视孩子的教育,不会找学校和老师的麻烦,学校也乐得让学生顺其自然,自由发展。
这样看来,海南基础教育不争气,不是海南教育人水平不高、能力不强的问题,而是基层政府、基层学校缺少责任心、使命感,缺少规范管理、严格落实责任追究的机制问题。
海南临高思源实验学校,系一所教育扶贫学校,学生全县最差,教师多是新进特岗,校长是新聘的湖北生客,短短数年,该校就将低分率降到百分之几,小升初全县综合排名第一名,中考综合指标全省24所思源实验学校第一,靠的就是领导、教师都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实干精神,学校具有严明的管理制度与责任追究机制。他们不是什么名师,不是什么骨干、带头人,也无缘参加什么名师工作室,甚至连出门学习的机会都没有,但是他们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具有“将学生利益高举头顶,把家长期望记在心间”的使命感,就可以探下身来,关注学生,更积极地利用现代、本班实际的教学资源,教育、引导、培养学生,让学生的品德、学业均获得革命性的变化,学校总体办学成效也随之彰显,成为当地乃至全省基础教育的标杆。假如全省教育主管部门和基层学校领导都有这样的思源精神,海南基础教育还会这样差吗?
三、海南基础教育如何浴火重生?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教育的核心观念必须是基础。海南省必须正视现实,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在重视优校、名校建设,满足部分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同时,更多地将精力、人力、财力偏重到基础教育,尤其是全省基层中小学的规范、管理、监督、考核、提升上来。为此,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竞争上岗的校长选聘制度。
国家前督学柳斌说过:“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笔者不怀疑大部分校长的能力和水平,但不敢苟同一些校长的工作态度、责任心和荣誉感。某些同志醉心于“外交”,一心拉近决定自己仕途命运的上级关系,无视师生利益,无视校长职责,无视学校管理,固然有很深刻的社会原因,更多的是个人原因:缺少事业心和责任感。
如何把真正干教育的人提拔到校长位置上来?“树挪死,人挪活。”方法之一就是激活校长竞争上岗制度,建立能者上、庸者汰的动态机制,让每个有能力、有责任意识、有事业追求的人都有机会公平竞争,有机会在任期内实践自己的教育价值观,实现自己的教育抱负。
在这里,尤其要给久经考验,充满创造活力与实干精神的年轻人以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勇挑重担,为振兴海南基础教育冲锋陷阵,充当生力军。比如,各大学在海南的附属中学、各思源学校,在发展中,的确培养了一批年富力强、素质良好的年轻干部,假如大胆任用,通过竞聘,将好钢放到刀刃上,发挥年轻人那股闯劲,在帮助他们成就个人事业的同时,也会成就薄弱学校的跨越性发展。最可惜的就是担心“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将他们束缚在原先的位置,消磨掉性格棱角和敢想敢干的精神,使其成为圆滑成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一员,从而造成人才浪费。
2.建立强弱融合的共赢发展机制。
“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培植一批较高质量的中小学示范名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是对的;维护名校特权,让其居高临下地掐尖,挑肥拣瘦,就是不妥的。每个县市的名校、强校应该建立“1+X=1”的强弱融合发展机制,非常接地气地与一到几个乡镇中小学的捆绑发展,拥有片内学校发展规划权和校长、教师的考核聘用权,一方面对薄弱学校规范管理,助力其科学发展,另一方面建立自己稳定的生源基地,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基层薄弱学校的学生,从一开始就接受优质教育,不再输在起跑线上;各个名校生源大体均衡,起点相似,这样的教育竞争更显公平,更有利于发挥名校、强校的造血功能,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从而改善整个教育基础,提升基础教育质量。
3.建立固本强基的保障机制。
基层学校的环境差,待遇低,发展机会少,是影响优秀校长、优秀教师安心扎根基层,舒心投入工作,铁心基层教育的最大障碍。因此,各级政府要尽量避免马太效应,不能光偏心于给自己长脸的“长子”,更要从全局和未来发展出发,进行政策倾斜、财力倾斜,多多改善基层薄弱学校教职工的工作环境、学习条件、职称待遇,让他们与城里学校获得等值甚至超值的回报,稳定基层学校人才队伍,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才能有效提高基层教育的质量。
2018年7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在保障教育合理投入的同时,把义务教育作为投入的重中之重……要将绩效管理覆盖所有财政教育资金,严禁超标准建设豪华学校,把教育经费的每一笔钱用到关键处。”
我相信,只要我们发扬精准扶贫的钉子精神,认真落实国家的教育政策,直面现实,直面基础,精准发力,求真务实,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抓好海南基础教育,打牢海南教育基础,建筑起高大、稳固、质优的海南教育大厦,让更多的海南孩子健康成长,为海南国际自贸区的建设输送更多的高质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