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建设视角下SPOC网络课程建设探索

2018-02-23何丽娜

新课程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高职专业

□何丽娜 林 芳

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行业企业的转型,需要高职院校不断加强教学质量的诊断与改进,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生源的多样性为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带来了新的挑战,“互联网+”技术同样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新的动力。SPOC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应用,能有效地提高专业建设的水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高职教育从业人员所认可。

一、专业建设的时代诉求

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在不同的时代,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当前,专业建设因为生源的多样性变化、高职教育内在的质量诊断与改进需求以及“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融合而表现出丰富鲜明的特点。

1.专业建设目标的时代印记。高等职业院校通过不断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加强内涵式发展,其目标是夯实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培养适应岗位群工作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专业建设的目标简言之,即专业的学生人人成才。从数量上讲,人人成才即专业建设要面向全体学生;从质量上讲,人人成才即专业建设要使学生有尊严地就业和工作。当前,高职院校的生源来源多样化,高中后的高职教育存在提前自主招生、高考统一招生和注册入学3种类型;中职后的高职教育存在对口单招和注册入学2种类型。现代职教体系中的生源多样性决定着生源文化基础的不平衡性,在同一专业建设目标下,个性化的生源需要个性化的专业培养手段。

2.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诊断与改进。专业建设中,专业的课程建设需要因应行业企业的发展,因应专业所对应岗位职业资格标准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使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更好地对接,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方向质量。因此人才培养的质量诊断指标需要突出反映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的新变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诊断的另一个重要指标,针对差异化的生源,同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落实差异化的人才培养路径和方法。通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若干改进举措,学生在专业主要课程的学习获得感和满意率上均有明显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诊断除了上述指标外,还有诸多其他显性指标,同样需要不同的诊断手段,借助可追溯的技术手段,实现质量改进的PDCA循环。人才培养质量的科学诊断与持续改进推动着专业建设水平的螺旋上升。

3.“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推动着教学方式的变革,提高专业建设的水平与质量,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育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综合专业建设的各种资源开发SPOC网络课程势在必行。

二、专业建设与SPOC网络课程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指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高职院校的内涵式发展,其实质是专业的发展,集中表现在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水平上。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水平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具体体现,就高职院校的某一专业而言,专业建设包含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活动及组织、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室建设、课程及教材等教学资源建设以及校企合作等诸多内容。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着专业的办学方向,决定着专业与行业企业等社会需求吻合的程度。师资队伍、实验实训条件、教材等教学资源等诸多因素在专业建设中通过专业的宏观课程体系,通过微观的课程教学活动组织、通过“教与学”的组织策略逐步实现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互联网+”时代,可以通过SPOC网络课程将各项专业建设因素进行深度融合,实现专业建设要素平台化,同时通过SPOC网络课程将人才培养的过程质量节点化、数据化、流程化。某种意义上讲,专业的网络课程建设的优劣反映着专业建设水平的高低,各项专业建设的要素和专业建设的成果可以通过专业典型的SPOC网络课程而窥见一斑。

三、专业建设中的SPOC网络课程建设

在“互联网+”技术时代,在提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自我诊断与改进的大背景下,专业建设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开发符合专业课程体系特点的SPOC网络课程。不同的高职院校,同一个专业,需要结合各自的人才培养模式特点、师资特点、实验实训条件、校企融合水平在各自的专业建设上,做出各自的特色与亮点。SPOC网络课程是小规模的小众化的在线课程,小众化的特点可以完全反映专业建设中的课程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可以较好实现不同生源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做好SPOC网络课程的开发,必须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按照专业课程体系遴选建设SPOC网络课程。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指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系统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和学生的技术技能培养。因此,专业的SPOC网络课程建设的遴选,需要涵盖思想道德、人文素养和技术技能培养等三类课程。从专业课程体系中可以分别遴选出进行SPOC网络课程建设的三类课程,每类课程开发1-3门左右的SPOC课程。

2.校企合作组建SPOC课程开发团队。SPOC网络课程开发过程中,需要依托行业企业专家、校内教师共同组建课程开发团队。企业参与SPOC网络课程建设的不仅是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还需要企业从事党建、思想建设的骨干力量加入,也需要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等相关工作的专家加入,企业的三个方向的骨干人员分别加入到专业的三类SPOC网络课程建设团队中,为企业一方的课程开发力量提供坚强保证。

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建设了“应用文写作”SPOC网络课程,为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课程开发团队吸收了江苏安厦项目管理公司、江苏中亿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建集团等知名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综合办公室等职能部门的骨干力量加入。

校企在专业建设上深度融合,共同进行三类SPOC网络课程的资源开发以及教学进程设计,校企混编的师资队伍面向学生将一线岗位的思想道德、人文素养和技术技能诉求通过平台与学生进行全面的、及时的互动。校企合作组建的课程开发团队确保了SPOC网络课程的建设内容与教育教学的规律相吻合,并与企业的需求融合对接。

3.按照混合教学模式更新SPOC网络课程的课程标准。SPOC网络课程,课程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较好对接;课程组织形式以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融合。SPOC网络课程,突出了对学习过程的关注,课前预习、课中训练以及课后巩固都可以在平台上实现,相关的过程性考核都可以用信息化的手段得以留存。在SPOC网络课程的混合形式教学中,对应的课程标准需要按照新的课程教学组织形式,新的考核手段,新的考核权重进行更新优化。

4.整合专业建设的相关要素进行SPOC网络课程建设。SPOC网络课程,尽管只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代表性课程,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验实训、课程及教材以及校企合作等专业建设的各项要素,都可以在网络课程平台上得到呈现。SPOC网络课程是一个动态的持续改进的课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诊断与改进的印迹在网络课程平台上可以得到较为全面的展现:教学过程如何与企业的生产过程对接;教学内容如何与未来的岗位工作内容对接;SPOC网络课程可以结合多方面要素系统地围绕专业建设的内涵促进专业建设水平提升。

四、SPOC网络课程建设的探索

“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融合,让企业一方的专家常态化的参与SPOC网络课程建设成为可能。专业建设集聚多方智慧,推动专业相关课程标准的及时更新。与教育资源库建设侧重于教育资源积累不同,SPOC网络课程更侧重于“资源积累+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活动组织在教学资源应用的同时,更加注重渐进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注重教学效果的生成。SPOC课程还从数据表单反馈上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培养综合能力,练习专业技能。

1.基于学生特点的有限翻转教学组织。SPOC网络课程的建设,为翻转课堂教学提供了可能。但生源的多样性、学生客观存在的学习能动性差异决定着高职教育的SPOC课程不能完全按照翻转教学的模式组织教学,有限地翻转教学是高职教育因材施教的优先选择。

有限地翻转教学组织形式下,SPOC网络课程仍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进行课程教学形式的设计和教学内容的组织。只是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吸收了翻转教学和传统面对面教学组织形式的各自优点,体现在各阶段的教学时长安排上。

有限地翻转教学组织形式下,课堂仍为学习训练的主体时间,课前与课后学习的时长基本控制在课内时长的1/3-1/2区间。课内时段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实施时间,将实现基本的教学目标,形成基本的方法能力。高职教育的课内教学时间,是淋漓尽致展示教师风采,充分进行师生双向互动的时间,这一段时间是SPOC网络课程设计的重点。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巩固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知识拓展或训练巩固,帮助高标准地实现项目的教学目标和高标准地形成方法能力。其时长的控制,是在SPOC网络课程已经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尽量不因课前、课后的大量时间投入而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常意义上的翻转教学,课前、课后学生投入的往往是课内学习等量或几倍的时间,课内以学生“做”或操作训练为主,教师主要负责答疑解惑。高职教育中,少量学生特别感兴趣的技术技能课程可能会实现通常意义上的翻转教学,大多数SPOC网络课程按照有限翻转教学模式来进行设计和组织能更好地尊重学生的特点,也能更好地实现教师团队预期的教学设想。

2.基于混合教学需要的项目教学资源序化。SPOC网络课程,注重小众化的特点。SPOC网络课程不再是提供教学资源,而是按照混合形式教学的需要,按照教学组织的内在规律需要,对项目教学的进度进行资源序化组织。教学资源在课内根据课程进度,分任务分时点在平台上进行组织。“教”的内容与“做”的内容分层推进。SPOC课程教学中,教师利用课程网站“教”,学生利用课程网站“学与做”,有效推动常规课程与网络课程的混合教学。典型案例形成的微课视频等网络教学资源让教师在课内“教”的时段有更多的精力来关注学生学习的进程与反应。课内小测、案例实操等“学做”环节教师可以更多地来进行差异化的指导。资源序化后的SPOC网络课程,及时利用平台进行学习数据反馈,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收获、不足以及成因,快速弥补差距。SPOC网络课程平台数据的及时反馈功能,让学生及时知晓自己的学习绩效,较好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作为学习主导者的地位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充分利用校企共建的课程开发团队,从课程体系中选择不同类型的课程进行SPOC网络课程开发,将专业建设的各项要素在平台上进行多形式展现,将有效地促进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SPOC网络课程建设中,需研究学生的特点,结合翻转课堂教学组织的要求,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充分发挥SPOC网络课程的数据跟踪与反馈功能,引导和激励学生脚踏实地走好专业学习的每一步,不断夯实专业学习的过程质量,让专业建设的成果体现在每一天的学习过程中,体现在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成长上。

[1]阮亮,刘秀艳.高职学生SPOC网络学习行为特征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22-26.

[2]高磊,段金辉,江克斌,何晓晖.SPOC网络教学平台在工程结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研究,2016,(5):91-94.

[3]王倩.高校网络课程的评价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

[4]马淑芳.网络课程的研究与实现[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6.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高职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