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走的课堂: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思政课改革新探索

2018-02-23

新课程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思政理论大学生

如何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头脑,使之做到理论上信仰、行动上践行,自觉将自身成才融入改革发展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人文学院思政课部以武汉市“新青年下乡”活动为切入点,在学生参加一系列下乡活动中,引导学生行走、聆听、感悟,开展“行走的课堂”活动,将思政课开在了田间地头,让思政理论教学与社会改革实践有机结合,既使理论变得鲜活灵动,更深化了大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与信仰。

一、“行走的课堂”的提出

1.解决思政课教学知行不统一的现实需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大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更要引领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指引大学生健康成长。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仅仅停留在教材知识点层面的传授,仅靠“灌输”、照本宣科,缺乏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就不可避免地出现“理论与现实脱节”,知与行不统一的“两张皮”的现象。

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联系起来,及时回应学生遇到的思想困惑,让学生领会科学理论的实践价值、中国发展的时代意义。

同时,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形成需要在实践中锻造与锤炼,在实践中加强理论认知,在实践中形成理论认同,在实践中将理论内化为自身的气质与素养。实践环节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至关重要。因此,“行走的课堂”就是把课堂教育延伸到社会生活中,强调学生在亲身体验和身体力行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践中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解决知行不统一问题,实现教学的实践目标,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武汉市开展“新青年下乡”活动提供契机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学生成长成才与联系服务农民群众相结合。2017年初,武汉市启动“新青年下乡”活动,重点围绕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双百”计划,即百余支高校大学生服务队与新城区107个村(社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等四所市属高校是首批下乡高校,主要开展理论育农、科技支农、文艺乐农、爱心助农、生态兴农“五大行动”。5个月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以“新青年下乡”活动为切入点,开设“行走的课堂”,将思政课开在新洲区田间地头,全校8个二级学院22个班级1800余名师生在垄上行走、聆听、感悟,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在实践体验中激活和强化核心价值观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显著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行走的课堂”的实施

1.理论为先,思政课教师垄上授课

“行走的课堂”是传统理论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师需根据变换的教学场景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既要将理论原则与现实实际相结合,把理论给学生讲清讲透,又要能解决学生深层次的疑问和困惑。在现场教学中,通过极具针对性的引导、至情至理的分析、恰如其分的讲解,强化“行走的课堂”的思想性、导向性。同时,还要注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育人的优势,聘请相关领导、模范、先进人物、专业人员为学生授课,学生在与他们的互动时受到影响、感染、改变。

(1)校党委书记上党课。在问津书院,校党委书记胡大平现场给同学们上了一堂“不忘初心跟党走,问津求真新征程”的党课,勉励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增强价值感和使命感,学以致用。

(2)当地干部讲民情。新洲徐古民政办工作人员向师生介绍当地的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使师生接受革命理想信念的洗礼;徐古街街道办书记为同学们讲授农村的惠农政策及农村经济发展,让大家看到了基层村干部为了家乡的发展潜心钻研,带领乡民共同致富的感人事迹。

(3)思政课教师田间地头现场教学。在问津书院,全国优秀教师陈浩川教授结合自身经历,鼓励学生应该更多关注民情、社情、国情,把自身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相结合,报效祖国。肖国香老师结合宋渡村情况给学生讲农村供给侧改革与互联网+农业的前景。在蘑菇种植基地,王军梅老师为同学们讲解中央1号文件以及党的惠农政策,使大家认识到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在茶园,程伟老师结合村里茶产业的生产和经营情况,向同学们讲解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制约因素,同学们也纷纷表示要利用所学的旅游产品市场营销的知识帮助茶农们将茶叶卖得更好。在田埂上,李俊老师为同学们介绍当前农村发展情况,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将所学用于农村发展。

2.实践为重,学生在劳动中学习

在活动过程中,思政课的授课方式由理论课堂转换成为“行走的课堂”,突破了传统思政课讲授教学的局限性及其与社会的割裂感。学生们走进农民家中、走进农田、走进当地乡镇龙头企业,了解乡情民生、了解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亲身感受农村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

(1)田间劳作,体验农村生活。计算机学院的学生在试验田与农民一起喷农药、摘桃子;艺术学院的学生帮农民摘藕带、捡毛豆;汽车学院与结对村共建大学生体验田,定期在田间劳作,帮助村民春播秋收。田间辛苦的劳作,让大学生真切感受到农民不易,了解了乡情民生。

(2)志愿服务,服务农村需求。机电1601班学生在邢榨村开展民情调研,有感于农村留守老幼的现状,开展“同心书屋”“科技屋”活动;旅游1602班学生走进旧街孔子河村,组建问津志愿讲解员队,帮助编排广场舞,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机械学院的学生开展清洁村湾活动。同学们的志愿服务不仅受到村民的肯定,也增进了自己与农民群众的感情。

(3)学以致用,助力新农村建设。计算机学院的学生免费为村民维修电脑、培训村干部使用电脑办公软件;机械学院的学生为蘑菇基地蘑菇采摘机进行升级改造;商学院的学生利用电商平台积极推广村里种植的白茶、蘑菇等特色农产品。学生们发挥专业所长,从能够做、做得好的小事出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点子、想办法,更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电子工程学院2015级吴闯说,农村是一个大有作为、饱含机遇的新天地,国家需要我们,社会需要我们,农村更需要我们。机械工程学院刘宇杰同学说,作为一名出身农村的大学生,我现在做到了出身农村,回报农村,下乡活动给了我更大的动力,以后会好好学习努力工作,把这份心继续保持下去。

田间地头的思政课,使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变化和发展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感受到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在基层的生动实践,增进了大学生对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的感情,在思想上得到有益的教育和启发,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

3.成长为本,师生在感悟中进步

一方面,要使学生有所成长,老师先成长。“行走的课堂”要求教师既要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又要有将知识转化为方法的能力。思政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涉及的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才能真正解决理论“进头脑”的问题。在“行走的课堂”的实践中,教师也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对课堂上单纯理论的讲解进行了很好的补充,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也使以后的教学内容能更好地贴近学生。

另一方面,“行走的课堂”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每位下乡的学生都要撰写“新青年下乡日志”;组建社会调查小组,针对一些农村现状撰写农村问题社会调查报告;对下乡活动进行总结,对典型案例和优秀学生进行宣讲等。通过这一系列下乡课后作业,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交往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巨大的潜力被挖掘出来。学生也在下乡实践中见证了自己从“不行”到“行”、从“不能”到“能”的变化。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党的方针政策,他们在认知、体验、实践中增强认同感,进而转化为自觉行动。

三、思政课“行走的课堂”改革实践的思考

一是“行走的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在教师。在整个实践教学中,都贯穿着怎样运用书本上、课堂上的理论来认识和分析具体的现实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科研能力,潜心研究教学内容,深入接触社会现实,提炼有针对性的问题,去实现教学目标。同时,在“行走的课堂”的实践教学中,教师还必须发挥主导性,从实践内容的设计指导、学生表现的考核评价,到引导学生分析社会问题,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自始至终教师必须保证“教育者在场”,才能保障教学有序展开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另外,教师还必须具有较强控制能力。例如把握纷繁的热点和焦点现象背后的主要矛盾,引导学生避免出现对社会现象得出片面化、简单化的结论,纠正学生偏激或错误的观点和看法等。

二是形成合力打造“行走的课堂”。思政课“行走的课堂”不仅要开在乡间地头,还应紧紧依托武汉的区位优势,深入挖掘武汉市思政教育的资源,让思政课行走在武汉。另外,通过建立完善的组织领导体系和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师生参加“行走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长效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成果。

[1]余国政.行走在路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71.

[2]卢卫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评论,2012,(4):81-83.

猜你喜欢

思政理论大学生
坚持理论创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神秘的混沌理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