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018-02-23
(集安市第一小学 吉林通化 134200)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小学生的阅读主要包括课内和课外阅读。《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其意义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启迪学生的思维。那么,怎样指导学生把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更好的学习语文?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结合课内教学,指引学生课外阅读
按“新课标”的要求,针对本册教材,把每个单元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达到阅读目的。因此我利用好学校统一发放的“课外阅读本”,根据每单元每课的内容,并结合课外读本的内容,进行教学,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既能使学生在课内掌握的知识得到巩固,又能使课内培养的能力得到锻炼,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学完《小英雄雨来》后,我让学生阅读学校统一发放的“课外阅读本”《百合花开》中的《小英雄雨来》(续),以此激发学生进行阅读的兴趣;如教学《卡罗纳》前,我推荐学生阅读《爱的教育》课外读物等;此外,我还注重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就是把课内学习的读书方法延伸到课外阅读中去,坚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如:把描写生动、细致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划一划,对文中用得好的词语,圈一圈,或者是对作者写作方法的领悟和读书时的体会、疑问、等等,及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长期坚持不懈,学生课内外阅读也就养成了边读边批划的良好好习惯。
二、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去推荐引读
一般来说,小学生阅读的内容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来决定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小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从满足其喜读欲入手,向学生推荐引读。就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一定的识字量,具备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于是我推荐与他们年龄特点相适应的书籍,如《夏洛的网》、《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狼王梦》等书籍。由于学生的个性、情感、生活经历等方面各不相同,他们选择课外阅读的材料也有所不同。因此,我给学生自主选择读物的权利,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进行适合自己水平的阅读,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灵活的思想自由翱翔。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落实学生阅读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语文不仅要使学生熟读课本,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在生活中扩大词汇,掌握语言的规律,增长表达的能力,从文学作品的阅读里提高思想的培养。”可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更能丰富阅读的内涵。要使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真正达到“丰富语言的积累”的目的,除了结合课文学习,指导课外阅读以外,还应适当地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此,我在班上组织了一系列常规性的活动,在活动中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如:构建班级图书角、故事会、新闻发布会、读书交流会、诗歌背诵比赛、读书笔记展示、美文诵读、成语接龙、班级读书交流课、建立读书兴趣小组等。活动中学生各显其能,自我表现,从活动中体会到读书的快乐与收获。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达到了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效果。
四、学以致用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内阅读具有示范性,通过课内阅读的示范,向课外阅读辐射,使小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抓住二者之间的关系,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例如,我在教学“老舍”的作品《猫》这篇课文时,就让学生抓住猫的性格特征、生活习性体会着读,讨论刚满月的猫和大了的猫的性格的不同,进而感受猫活泼可爱和贪玩老实的性格古怪。这样,学生便会从中总结出读描写动物文章的方法,从而将它运用到课外读物中去。因此,我根据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课后选择一些写景的文章给学生阅读,使学生真正掌握抓特点描写景物的技巧。达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效果。
五、创设合作阅读的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就得发挥内部动力,才能开启心智,自主去阅读,去探究。
1.在班级同学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
一个共同的阅读氛围,一种共同阅读的集体舆论,胜于老师的无数教育。让阅读成为童年般的游戏生活,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啊!例如,课前3——5分钟的读书交流活动。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进行朗读。或小组合作读,或好伙伴合作读、或赛读……相信此时,哪怕平时不大喜欢课外书的孩子,也会被感染了,被熏陶了。
2.师生共读一本书
陶行知先生说:“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因此,要想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兴趣。当学生发现老师喜欢阅读时,往往会对老师所读的书产生好奇心理。老师作为引导者、组织者,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这种优势,及时推荐文章给学生,使学生对作品发生兴趣。并与学生一起看书,而且看同样一本书,还经常利用课间休息的时候一起探讨、交流。如,有段时间班上的学生掀起了“杨红樱热”,我自己也找来杨红樱的作品集,读后与孩子们交流,学生觉得与老师之间有了共同话语,讨论得更加激烈,就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孩子也情不自禁的加入到读书热潮中来,班上读书的气氛更浓了,师生情更深了。
3.亲子共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因此鼓励家长能与孩共读一本书,并能与孩子一起评论故事中人物,讨论故事情节,随写读后感受。家长读书的兴趣及热情,已给孩子最佳的启发和引导,这样,孩子的阅读兴趣更浓了。
六、教给学生阅读的有效方法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了使学生读有所获,我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学过或读过文章后,首先引导学生把课内外阅读的书名记录下来,再把书中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最后有感而发,写读后随笔,并指导他们根据不同类型的读物,分别记载,这样学生的读书笔记可以当资料保存。例如:古诗词摘抄本、成语摘抄本、好词好句摘抄本、名言警句摘抄本、读后感本等等。这样不仅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文字资料,还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阅读是积累,写作是创造,丰富的阅读是创造的源泉。让我们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获得了大量的语文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