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养成类真人秀的产业模式及困境

2018-02-23李佳倩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2期
关键词:真人秀偶像

李佳倩

1 养成类真人秀发展现状

2015年底,我国开始出现“偶像养成”这一节目模式,这是选秀节目的一种。中国并没有系统的偶像产业链,而偶像养成这一概念也是舶来品。日本的偶像产业,起步早、内容丰富、商业化程度高,从20个世纪60、70年代至今,从山口百惠到AKB48,不论从偶像的形象、风格和定位都是花样百出。而韩国20世纪90年代,也掀起了国内第一轮偶像热潮,从早期的H.O.T、Rain到现在的EXO、Bigbang,韩国也已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偶像产业运营模式。

2015年底我国开始在各大卫视涌现养成类真人秀节目,如《加油!美少女》《星动亚洲》《蜜蜂少女队》等、2017年的《中国有嘻哈》、2018年网络上已完结的《偶像练习生》和才开播的《创造101》,这些节目褒贬不一,但都拥有着极高的话题度和播放量。相比较之前的养成类综艺而言,《创造101》延续了韩国《Produce 101》的创作模式,偶像完全由观众投票选出,以“由国民打造的偶像”为宣传口号,将粉丝文化发挥到极致。

2 养成类偶像与粉丝文化

“粉丝”是一个自发形成的团体,其自发性就决定了其主动、独立、不可控,更决定了他们不会是单纯的“信息接收者”。养成类偶像就是在过程中培养粉丝,其性质就决定了会出现粉丝引导市场的情况。从粉丝和媒介的关系上来看,媒介是促进粉丝产生的动力,偶像被媒体包装和宣传,从而吸引观众的视线,观众自发成为粉丝。同样,在全媒体时代的激烈竞争下,热度即实力,所以如何利用粉丝来包装和宣传节目也显得格外重要。养成类偶像与粉丝文化是齐头并进的关系,偶像依托于粉丝而存在,偶像在养成的过程中积累粉丝,而偶像想要前进和发展,粉丝的养成尤其重要。

我国目前成功的养成类偶像只有TFboys和SNH48。SNH48早期主要依照AKB48的模式进行打造,其基本定位是“可面对面偶像”,坚持“过程即产品”、“打造面对面偶像”的经营理念,举办粉丝见面会、公演及年末的“年度偶像人气总决选”“年度金曲大赏”等大型活动,采取队内竞争制。TFboys于2013年出道,他们在练习生制度的培养下出道,2014年的《青春修炼手册》的爆红开启了三位成员的走红之路,之后除了歌手这一身份之外,公司全方位将他们打造成全能偶像,他们既能唱歌、舞蹈,还能演戏和参加综艺,因此积累了大批粉丝。线上发布自制综艺,王源参演了《爵迹》,他们三个参演了《我们的少年时代》等。

偶像的养成是多方面的,除了外形的打造外,偶像在唱歌、跳舞、演戏和综艺等方面有应该有所涉猎,虽说会偏重某一方面,但全方位打造是必不可少的,而我国的造星体制与日韩相比还未成熟,练习生制度的空白和偶像养成概念的不明确,使得国内大部分养成类偶像并未能真正做到“养成”。另一方面,偶像的养成伴随着粉丝的养成,粉丝文化助推偶像文化,粉丝的规模、活跃度和忠诚度极大地影响着偶像的发展,偶像是依托粉丝文化而发展的,养成意味着偶像和粉丝需要共同成长。3 国内养成类真人秀的模式

3.1 美色消费刺激的眼球经济

国内现有的养成类真人秀多带有“少男”“少女”“青春”“甜美”和“帅气”等标签,不论是少年团体还是少女团体,其重点多在外在形象的包装上。读图时代下,眼球经济大行其道,视觉元素成为了抓住粉丝的首要关键。少女们白皙的脸蛋、窈窕的身材、纤细的双腿;少年们帅气的面庞、高挑的外形、矫健的身姿都成为了镜头捕捉的视觉元素。而这一美色消费所刺激的眼球经济虽然带来了短暂的粉丝关注,但它同时也带来恶性影响,体现出了媚俗的弊端,扰乱了市场。

法国后现代理论家让·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一书中曾经指出,“在消费社会的全套装备中,有一种比其他一切都更美丽、更珍贵、更光彩夺目的物品——它比负载了全部内涵的汽车还要负载了更沉重的内涵,这便是身体”。[1]当前的养成类真人秀的广告植入多为服装、护肤品、化妆品、食物和饮料等产品。广告商邀请节目中人气高的学员或明星导师来进行代言,而这些产品也适合借助偶像优质的外表来发挥广告示范的作用。外形需要商品来进行修饰和塑造,而被商品打造后的外形也就成为了被消费的一部分。这对于制作公司和广告商来说实现了双赢。

3.2 影像蒙太奇抓住观众心理

在大众传媒的发展下,人类早已从印刷时代步入视像时代,而电视成为大众传播中最主要的媒介之一。摄像机可以轻易捕捉一个人可以展示出来的全部,外貌、语言、行为都会被摄像机所记录,所以节目组通过拍摄、剪辑、后期可以巧妙打造偶像形象,引导观众。

3.2.1 偶像的形象塑造

在养成类真人秀节目中,偶像不仅是外形被镜头捕捉,日常行为及性格也会被镜头所捕捉。而偶像多有姣好的外表和过人的才艺,电视摄像师的习惯是捕捉面容姣好的参与者,来以此吸引观众的视线。少女、少年们的优越外表往往是观众所向往的,塑造偶像美好形象吸引粉丝的一大关键就是观众对美的追求。节目和公司打造出较为完美的偶像形象,为观众树立一个关于美的标准典范,使偶像成为观众效仿和追求的目标。

除了优越的外表之外,观众还要求偶像具有优秀的品格。因为在相同等级的外形水平下,能更长久地保持粉丝热情的关键是偶像的内在形象,所以丰富偶像的内外形象同等重要,于是人设这一概念就应运而生。不可否认的是,追求偶像的固定粉丝群多为女性,所以男偶像帅气可爱、女偶像漂亮霸气等形象广受追捧。

3.2.2 后期剪辑引导话题

观众在屏幕前观看的局限性,使得他们没有自主选择观看方位和角度的权利,必然视角会被摄像师和剪辑师所限制,不可避免地被剪辑后的节目引导关注的方向。现在很多的养成类真人秀除了常见的比拼环节,还有很多学员之间、或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互动,而打感情牌和拉CP也是常出现的情况。在井喷式的养成类真人秀环境下,观众不再只满足于偶像日常的训练过程,普通人到明星的蜕变过程,处于劣势的学员努力反败为胜、成功逆袭的事迹或学员间亲密互动等反而更能引发话题。

“恶魔剪辑”这一名词就是在养成类真人秀中出现的,节目组选取一些具有争议性的镜头进行交错剪辑、营造话题,而被剪辑对象在观众心中的形象也因为这一操作而被改变。节目组也会根据前期节目播出后的话题热度进行剪辑长度的取舍,更受观众和粉丝关注的偶像其节目分量就会相对更多。可见节目剪辑对偶像形象和话题热度的影响及其重大。

3.2.3 明星导师“吸睛”

养成类真人秀一般都会请几位明星参与,以“导师”的身份参与节目。在偶像被成功打造之前,并没有太多的粉丝量,而明星导师具有超高的人气和粉丝基数,是节目组吸引观众的重要元素,而这些观众群体也会成为节目学员的潜在粉丝。因为明星导师本身就具有实力和人气,所以有了明星导师的加入,节目未播先火,话题度也高。明星本身就具有的“吸睛”能力,使粉丝去观看或关注自己喜爱的明星所参加的节目。

3.3 观众高参与度打造偶像

偶像产业离不开粉丝文化,粉丝的支持是偶像养成类真人秀热度的基础。前期的养成类真人秀本就有着比其他节目更高的观众参与度,近期观众参与度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创造101》延续了韩国原版《Produce101》的选秀模式,从节目开始到结束,排名完全由观众的投票数来决定,最终的出道人员也完全由观众投票选出。这种极高的观众参与模式创新了养成类真人秀的节目模式。

4 国内养成类真人秀的困境

近几年,国外的团体在中国粉丝群体庞大,尤其是日韩团体,而国内养成类真人秀的出现无疑是受到了这股热流的影响。但中国目前的偶像产业链还未成熟,练习生制度也未完全形成,大多数的养成类真人秀还是停留在“秀”的层面。参加节目的学员大多未经过系统的演艺训练,与偶像产业已经十分成熟的日韩相比,学员更难在节目中出彩。

国内养成类真人秀目前陷入了一种粉丝文化大热,但练习生实力较弱的尴尬局面。这些节目几个月为一周期,而这一时间其实很短,并不能达到“养成”的目的,电视节目在短期内产生一批偶像,在下一季的节目中培养另一批偶像。这样的“养成”模式很难打造出影响力大的偶像,如此批量生产的艺人,只能吸引粉丝短暂的关注,加之日韩偶像热度传至国内,吸引了大批粉丝,使国内速成偶像的发展面临巨大压力。

养成类真人秀带动了中国娱乐产业的发展,粉丝也可以支撑此类节目的收视率,但同时也需要注意这种节目的不利影响。偶像文化所影响的多为年轻群体,应注意盲目狂热的追星潮流和偶像崇拜是否会影响学业。而我国由近乎空白的团体状态到短时间内的井喷式发展,养成类真人秀是否会被大众所喜爱、接受和认可,能否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仍有待观察。

[1][法 ]让· 鲍 德 里 亚 ,Jean Baudrillard.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120.

[2]王大钊.美色消费与欲望景观——解"毒"偶像养成类真人秀的"吸睛"之道[J].艺术科技,2016(8).

[3]徐晓梅.对偶像养成真人秀产业模式的思考——以韩综《PRODUCE 101》为例[J].今传媒,2017(8).

猜你喜欢

真人秀偶像
Task 4
偶像报
谜语真人秀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真人秀节目基本元素的呈现
调查
我的偶像
我的偶像
姚明:演戏不是理想不会再上真人秀
户外明星真人秀为何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