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中央厨房”建设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佳木斯报业集团新媒体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8-02-23
(佳木斯日报报业集团 黑龙江 154000)
一、佳报集团新媒体建设现状
在国内外媒介融合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佳报集团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2016年11月份正式上线运营,在全省率先走向了媒体融合的道路。以下就佳报集团新媒体建设现状做简要介绍。
(一)新提升:报业融合发展渐入佳境
“在融媒体采编发网络中,‘中央厨房’既是硬件基础和技术平台,也是大脑和神经中枢。”[1]通过渠道融合和技术驱动,佳报集团形成了以中央厨房为枢纽,以报纸传播为基础,以移动客户端和系列新媒体传播为两翼的新的传播格局,建成22个子媒体发布平台,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共生。同时,H5、VR、AR、无人机等新媒体技术的采用,彻底影响并改变了当地传媒市场的运营模式和战略格局。在中国报协第二届传媒创新合作项目交流大会上,佳报集团推出的手机移动客户端——“掌上佳木斯”成功进入TOP100排行榜,迈入全国第一方阵,同时,在中国报业第二届融合创新大会上跻身“中国报业新媒体项目创新奖30强”。佳木斯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高富荣被中国报协先后评为“2017年度中国媒体融合领军人物”、“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奖·创新人物”。
(二)新跨越:媒体产业集群千帆竞发
在媒体融合的发展进程中,佳报集团通过对原有建筑进行个性化改造,创办了佳报创意产业园。通过招商引资、引智合作、租赁经营等方式,园区吸引20多户商家、100多位创客和30多家社会组织入驻,集服务、孵化、创业、合作等为一体的园区功能得到充分体现和释放。园区借助全媒体中央厨房智慧云平台,在整合利用媒体资源优势、采编运营力量的同时,创新拓展、深度挖掘客户资源,确保新媒体平台迅速建设壮大,形成良好的发展模式,为入驻企业提供全媒体平台服务。
佳报创意产业园以全媒体中央厨房为基础建设平台,以佳报集团优质内容、技术、产业资源为依托,以自身配套资金作启动,借助园区创意产业集聚的效应,打造黑龙江省东部地区高水平、智能化、数字化、多功能的全媒体产业集群。
二、佳报集团新媒体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媒介领域的发展过程中,媒体融合是一次深刻而又必要的变革。佳报集团在媒体融合道路上实践与探索的一年多时间,不仅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真正融合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一个困难重重的阶段,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媒体融合起步晚,资金人才匮乏
自2008年3月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在全国首开地方报业传媒媒体融合发展先河以来,从国家级的大报到省市级的报业,相继走上媒体融合的道路,相较于在2016年11月建成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的佳报集团而言无疑是稍晚了一些。
除此之外,佳报集团作为地方主流媒体,制约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是资金和人才。资金方面,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传统媒体赖以生存的广告收入呈现“断崖式”下滑,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更新离不开资金的支撑,新媒体创收往往又需要一定的时间,资金成为了佳报集团融媒发展初期一个瓶颈。人才方面,无论从传统媒体亦或是新媒体,人才的竞争是最本质的竞争,唯有高水平的人才,才能使生产出来的新闻产品更具吸引力与竞争力。
(二)传统媒体居主导,新媒体未被重视
第一,传统媒体所具有的权威和影响力不容忽视。近年来,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的缺陷虽然不断凸显,但作为地市级的党报,是党的喉舌,在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这是新媒体无法比拟的;
第二,将媒体融合定义成投入大量资金去办新的媒体。在佳报集团媒体融合的道路上,一些传统媒体从业人员简单地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分开讨论,而不打破现有的体制机制去助推媒体融合,使得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发展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
第三,媒体融合对传统媒体从业人员带来的危机感与抗拒心理。在媒体融合的进程中,部分人简单地认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发展此消彼长的关系,而并非是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没有找准自身的定位,根据自身独特的优势寻找符合自身发展的方式和道路。
(三)媒体融合度浅,内容同质化严重
佳报集团媒体融合的早期实践中,很大程度是将各种新闻产品重复与传播媒介进行拼凑组合进行发布,没有实现媒体资源与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媒体融合流于表面,资源看上去是得到了整合,实质上是要素的简单拼凑。
最初,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上,集团注重的是报纸网站的开通,然后推出电子版报纸。接着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与用户,又推出了微信公众平台与手机移动客户端等新的传播媒介。虽然表面上拓宽了传播渠道,但工作机制却没有实现专业化、一体化,传播机制没有得到完善。即便是“中央厨房”的出现,集团内部各媒体的融合也只是停留在重大报道上,融合并未常态化,日常工作仍是“各自为政”。新闻产品优先发往传统媒体,然后再上传到新媒体,不仅没有迎合受众与用户的需求,也导致新闻内容趋于同质化。
三、佳报集团深度融合的三个方向
作为地方主流媒体,佳报集团在媒体深度融合上将不断做好人才、内容、观念这三大方面的深度融合。
(一)推进深度融合的基础——人才融合
推进人才融合,首先要做好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媒体人才的作用。传统媒体从业人员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拥有长时间的专业知识能力的积累,是当下新媒体人才难以超越的。在媒体融合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传统媒体从业人员的优势,不仅要加强他们新媒体理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更加需要他们尽快投入实践,更好地提高认识。
其次,在媒体人才的培养上,加强与地方大学合作,从自身对媒体人才的需求去引导学校培育专门的人才,让学生在学校通过学习掌握传统媒体知识与新媒体技能,从根本上实现人才能力的融合。清华大学教授、前《人民日报》海外版主任编辑王君超说:“媒介融合也向当前的新闻教育提出了挑战。当前主流的新闻传播教育课程,仍是传统的媒体‘分割教育’,不利于媒介融合形势下的通用型人才培养,亟需因应新闻传播变化的实际,改造或新开与媒介融合相关的理论,业务和技术方面的课程,以契合时代的需要。”[2]
(二)推进深度融合的根本——内容融合
“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3]无论传播媒介怎样变化,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永远是“内容为王”。在媒体融合大背景下催生的数字新闻产品不仅是传统纸媒体产品的简单数字化,更是内容的另一种介质的体现。媒体内容的深度融合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功能要同时兼有。要有新媒体的理念,运用新媒体特有的表现方式。同时,也得有传统媒体的严谨和有深度的内容,实现相互结合,兼而有之。努力增强新闻产品内容的核心竞争力,符合新环境新形势下用户或读者的需求特点。
第二,内容要细化。传统报纸由于纸张、印刷等成本比较高,面对读者更加细分的需求,很难真正实现为有共同需求的读者提供符合其特点的新闻产品,然而新媒体却能实现,按照用户对信息特殊需求而定制产品。
第三,重视用户反馈的信息。在用户对内容的反馈中收集有效信息,以提升新闻产品的“粘性”。“新媒体技术在不断地更新,用户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为了最快、最好地推出高质量的信息产品,要及时地学习和吸收新技术,了解用户需求,不断创新,提升‘媒体兼容性’。”[4]
(三)推进深度融合的突破——观念融合
首先,观念上的融合凸显在不论是传统媒体从业人员还是新媒体从业人员,树立互联网思维是当下媒体融合的要求,“互联网思维是我们传统媒体做好媒体融合的思想基础,必须要将互联网思维正确、彻底地融入到新闻传播的思维和观念中”[5]。所以,推进观念的融合过程中要树立用户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等互联网思维,促进对媒体深度融合有更深入全面的理解。
其次,观念上的融合体现在管理与体制机制上的创新与融合。在佳报集团传统媒体长久的发展历程以来,已经形成完善与健全的结构管理、经营机制和人才管理体系,这些体制机制完全可以运用在新媒体的经营与运作上。例如,在传统媒体薪酬奖励制度的基础上,综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建立一套科学、完整,适用于两者融合发展的绩效考核评估体系。同时,还可以引用传统媒体的职称评定机制来建立新的机制,助推媒体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