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胡适的报刊思想
——以《独立评论》时期为例

2018-02-23

新闻传播 2018年19期
关键词:立言办报报刊

(黑龙江大学 哈尔滨 150080)

19世纪90年代前,我国报业的主体是以外报为主,报人则多为外国传教士,直至1870年,国人萌发起办报立言的想法,其中以王韬的《循环日报》开政论文之先河,到了90年代,报人主体已从单一的外国传教士为主的模式向多元化发展,其中以梁启超、康有为等人的维新派报刊《时务报》以及以孙中山、章太炎等人组成的革命派所代表的《民报》占据较大市场,对我国后期的报业思想走势有着深远的影响。民国伊始,我国报人主体的分化更加多元,以史量才、邵飘萍、张季鸾等为代表的民间报人群体逐渐涌现,其中以胡适为代表的自由知识分子群,出于对思想文学艺术或批评政治的热衷而建的报刊,在当时颇具影响力,本文将着重介绍胡适在《独立评论》时期所发表的文章,从中发现其独特的编辑思想与办报实践。

一、胡适及《独立评论》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哲学家、历史学家、报刊政论家。在其青年时期,赴美留学,师从杜威研究哲学,对其所推崇的实验主义研究颇丰。深受欧风美雨的洗礼,为其自由主义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在当时他是我国自由知识分子群体的领袖级人物颇受其同仁所敬仰,其一生所编辑、创办、参与过的报刊20余种,其中较为有影响的报纸如《新青年》、《新潮》、《每周评论》、《新月》、《独立评论》、《自由中国》等,可以说这些期刊经历了其初具形式的观念和思想的形成、思想渐渐丰富到成熟的阶段。

《独立评论》创刊于北平的政论时评,周刊,从1932年5月22日创刊至1937年7月25日停刊,共计发表文章1309篇,可以说《独立》是胡适“谈政治”的成熟期,其刊载内容正如引言所说:“我们都不期望有完全一致的主张,只期望各人都根据自己的知识,用公平的态度,来研究中国当前的问题。”据统计,其中抗日问题与民主问题是当时的核心所在,文章平实而深刻,虽不乏书生之气,但闪耀着理性的光芒。在短短的五年间,虽屡因言论涉政而遭查扣、查禁等干扰,却能在黑暗中摸索光明,匍匐前进,不失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独立精神的风范,保持其创刊时的基本立场,游离于国家的“诤臣”与政府的“诤友”之间,实属不易。

二、胡适报刊理论思想的背景溯源

1.中国传统文化对其思想的影响

作为一名书生、学者的胡适,可以说几乎一生没有远离读书与治学。虽曾经历过欧风美雨的洗礼,但其文化的根基在中国,以国学为主。在其少年求学期间,阅读了大量古书,诸如《论语》、《中庸》、《礼记》、《红楼梦》等,胡适所阅览的书籍杂而繁多,这对其日后的博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至于治学方面,他曾言,哲学是他的职业,历史是他的训练,文学是他的娱乐。无论是哪个学科,可以说胡适的主要关注点还在国学方面。其虽师从杜威专攻哲学,但其博士论文却是先秦哲学。历史方面,其更是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可以说长期的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与熏染,对他的办报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欧风美雨对其思想的浸润

胡适留美期间,直接沐浴在欧风美雨之中,与梁启超等人学到的东亚文化不同的是,胡适师从杜威并浸润在其所提倡的实验主义中的同时间接接受赫胥黎的存疑主义。胡适曾言:“赫胥黎教我怎样怀疑,教我不信任一切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这就为其“多研究问题,少谈主义”找到了思想的根源,因为主义尝尝会陷入空无证据的漫谈之中,而报刊的宣传若无证据可言,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同时,我们也可以认为没有充分证据的事物,很难取信于人。

三、胡适的报刊伦理思想

1.运用独立的思想来阐述事实,宣扬真理

思想上的独立。胡适在《独立评论》引言及发刊一周年上反复强调“不倚傍任何党派,不迷信任何成见,用负责任的言论来发表我们个人思考的结果,这是独立的精神。”创刊始末一直坚信“独立”是此刊得以维持的灵魂所在。“我们不说时髦话,不唱时髦调,只要人撇开成见,看看事实,因为我们深信只有事实能给我们真理,只有真理能使我们独立。”至于什么是他所指的时髦话,胡适并没有明确说明,但我们可推断其意是要求报人应在思想上破除任何成见的束缚,不跟风,不盲从,尊重事实,要有高尚的气节。这一点对于当今媒介同仁来说同样适用,部分媒体放弃其舆论监督批判的精神本质,受利益驱使,无味地追求所谓的时尚新闻,新闻传媒“庸俗化”扩大化已经成为娱乐至死、后真相时代不争的事实。为了健康有序的媒体运营我们当前所能做的就是避免媚俗低俗之风蔓延开来,应使“独立”之气蔚然成风。

经济上的独立。《独立评论》的创办,就是在经济上完全独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胡适回忆说:“回想我们办《独立评论》时真是独立……我们是十二个朋友组织一个小团体,预备办报,在几个月之前,开始捐款,按个人的固定收入百分之五捐款。”可以说,如果经济上接受政府的资助,其言论的独立性必然会受某些因素的影响,甚至会左右其言论的方向,精神的独立性就荡然无存。只有获得完全的独立,他所办的刊物方能自己做主,不受外力影响,不畏强权,针砭时政,替民疾呼。舆论独立、自由也就成为胡适一生所宣扬和追求的目标。

2.“立言无所苟”的负责任思想警示报人

正是传统文化的熏染使得胡适引用孔子的名言“立言无所苟”来呼吁办报之人。儒家思想的这种责任意识使胡适在办报时反复强调其负责任性。“无所苟”即用谨慎、负责任的立言态度来指导自身,所评述的政论应具有浓厚的理性色彩而非情绪化、煽动化,在分析事件时应有据可查,对自身、对媒介、对公众要以负责的态度来对待。胡适在《独立评论》发表《我的意见也不过如此》,文中对董时进的一些对日激情而不负责任的言论加以批评。“言之必可行也,这就是‘无所苟’,这就是对自己的话负责任。凡立一说,建一议,必须先把此说此议万一施行时可能发生的种种结果都一一想象出来,必须自己对于这种种结果准备担负责任。”此言意在批评董时进的一些豪言壮语,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而慎重考虑,这或许只是一句“废话”。胡适进一步阐述:“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以丧邦。所以作政论的人更应该处处存哀矜、敬慎的态度,更应该在立说之前想象一切可能的结果,必须自己的理智认清了责任而自信负得起这种责任”。

3.“容忍”之风存于异己

宽容培养了胡适的容忍,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其中,恕即对人要宽容,将心比心之意,要倾听他人之意见,常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对内部同仁他提出“承认人人各有提出他自己的思想信仰逐渐由一二人或少数人的思想信仰能变成多数人的思想信仰。只要是用公心思考的结果,都是值得公开讨论的。”对外部有识之士,《独立》引言中曾言“我们几个人的知识见解是很有限的,我们的判断主张是难免错误的。我们诚恳的请求社会批评,并且欢迎各方面的投稿。”正如,胡适所阐述的“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容忍”‘异己’是最难得,最不容易养成的雅量。”

结语

经过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对胡适的评判,我们如今应正视这位“誉满天下,谤亦随之”的文坛思想巨匠,重新对其贡献作评估。“但开风气不为师”的他为自由主义思想在华夏大地带来了一股清流,这股春风甚至影响了储安平等一批为自由而生的新型知识分子。“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胡适办报立言,陈百姓之苦,言百姓之急,谈政治,“诤友”也好,“诤臣”也罢,他的所有思想都是为了一个言字。敢言,能言,会言是其一生所要追求的目标。胡适的办报思想比起梁启超、章士钊等报业骄子尚有不足,尤其报刊业务思想方面更欠完善,培养报业人才思想上,理论阐释较少,学理色彩尚浅,但其在特殊时期对我国报业做出的杰出贡献,对于他所处时代有着积极意义。

“立言无所苟”的负责任态度对当今媒介仍有借鉴及教育意义。煽动,情绪化,群氓、轻率的感性发言应囿于理性思考与探讨,思辨的作用甚大。内容同质化,渠道单一化现象比比皆是,对于缺乏独立思考、人云亦云各大媒体转发,无差异化的当今媒体来说,需要的是独立的精神与社会责任意识,不为一己私利而谋财,不随波逐流,不随声附和,深有启发与思考。胡适的这些思想和话语的建构都显现出精英意识和理性色彩。我们现代人所要做的是抓住其思想的精髓,来重新解构将完善其思想的真谛与精髓。

猜你喜欢

立言办报报刊
“政治家办报”概念的百年演化与话语创新
茶味人生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百强报刊
校园四季歌
“分众化、配餐式”办报:萧山日报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从西藏日报六十年的办报实践看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的重要意义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
从新闻作风谈政治家办报新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