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觉刺激
——英语教学的关键

2018-02-23

关键词:外耳母语耳朵

(五台县教育局 山西忻州 035500)

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无限商机,更是市场对人才的更高层次的要求,能否用流利的外语与外界交往逐渐成为衡量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然而,近年来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中却频频可见他们对刚毕业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普遍不满,对他们的口语和写作能力的不满程度尤甚。造成这种费时低效、聋哑英语的原因有多种,目前外语界对此议论颇多,有的归结为学生自身努力不够、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培训欠缺,有的归结为外语学习环境不足、现行的考试形式不活等等,然而,笔者认同由于对语言学习规律认识不足,导致现行大学基础教学阶段过度强调视觉刺激、忽视听觉刺激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

一、英语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始终强调阅读的重要性,认为它是掌握语言知识、获取信息、提高听说写译等能力的基础。尽管教育部在2004年1月重新修订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为了能更好地使学生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应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为主”。然而,我们看到在实际的教学中阅读课依然是大学英语中的主要内容,阅读课和听说课的学时比例还是4:1,而且在这有限的课时内,听说课的听力训练主要以打钩画圈、猜答案为主。

我们知道,语言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听和读、说和写分别是语言输入与产出的两种不同形式,是语言综合能力的组成部分,四项技能只有相互交织、相互补充,才能构成活生生的语言运用[1]。只强调读,而忽视其它,不仅不利于语言综合技能的全面提高,而且也不能完成学习的全过程,因为语言的学习是一个从输入到加工再到产出的过程。在基础阶段过度强调阅读,只能带来聋哑英语的结果[2]。

同时,过分强调阅读,还违背了语言习得的自然规律。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它涉及大量的词汇、语音规则、错综复杂的语法和语义规则以及交际使用规则。然而令人惊异的是不管一位儿童的智商有多高,到大约五、六岁时他不仅能非常熟练地运用语言规则,还能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从其成功习得母语的过程来看,往往遵循的习得顺序为:先听说、后读写。而从我们成人目前学习外语的模式中,我们却看到了与此完全相反的过程:先读写、后听说。既然儿童习得母语不是通过阅读进行的,成人听说能力的提高也不能靠阅读。实际上,比起听、说、写来,我们最常用的视觉输入——读(指默读)给予大脑的刺激最弱、学习效果也最差,因为通过阅读学语言,所获得的语言信息是被动的,且容易遗忘[3]。

二、问题解决的关键——听觉刺激

成人的外语学习不能用眼睛,只能用耳朵来学习。这不仅是母语习得的规律,也是音响学家得出的研究结果。各种语言在说话时会产生不同的音域频率,如果母语与所要学习的外语属于不同的音域频率带,那么学习此门外语就要困难得多。而汉语和英语正好处于两个不同的频率带,这就表明我们的耳朵天生就对英语的特殊发音不敏感[4]。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在英语基础阶段过早地使用视觉输入,而不及早开发听觉,结果就只能是耳朵对英语越来越封闭。如果我们把英语作为一种知识去教授,抱着一种做学问的态度,我们就只能学到哑巴英语,因为通过视觉刺激获得的语言信息在大脑中建立的形象也只能以视觉为主,它是不可能自动转化为听觉形象的。从生理学的角度看,人类的耳朵有两扇大门:外耳和内耳。通常人们使用外耳来听,传到外耳里的就是来自外界空气的振动音。要想听懂外语,使我们的大脑正确解读声音信号,并把这些声音信号同化到我们说话的过程中去,没有大量的声音刺激是不可能形成这种语言的听觉神经网的。因此,外语的学习是要打造出一副新的耳朵来,为此,只有长期坚持不懈地去听,才能使听觉系统对新的语言的音韵反应固定下来,并形成对它的敏感性。不过,只用外耳听还远远不够,还应该大大挖掘内耳的潜能,这一点目前还没有引起外语学习者和有关学者的注意。法国心理语言学家托马迪斯教授通过对儿童母语习得的研究表明[4]:其实人类并不是出生以后才开始学习语言,当他们还处于胎儿期时就已经聆听母亲的声音了,它是通过内耳听到的母亲的声音(体内振动音)。因此,他建议训练耳朵具有胎儿一样的感受性对语言学习很有帮助。

三、听觉训练的原则

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目前哑巴英语的主要原因是大学英语基础阶段过度强调阅读能力、忽视语言习得规律所致。从音响学和生理学的角度来看,语言不是用眼睛、而是用耳朵来学的。如何帮助学生在大学英语基础阶段进行大量的听觉训练,学生除了课上积极配合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外,这里介绍两个在课外进行听觉训练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精听的原则:目前,我们的学生在听力方面所下的功夫不少,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不能每天坚持,并且听的时候不求甚解。由于我们天生长了一副对英语不敏感的耳朵,要想最终听懂并说出英语,首先就要克服听音的障碍,让我们的耳朵适应新的语言,如果不能坚持精听训练至少三个月,每天至少半小时,就永远无法跨越这一障碍[6]。

朗读的原则:朗读可以与精听同时进行,也可在三个月的精听结束后。每天反复朗读直至背诵为止。这样做,可以起到三个方面的功效:通过朗读可以掌握英语的节奏,有助于听力的提高;每天大声朗读也是一种说的练习,有助于“英语脑”的形成,使我们以后说的英语可以与现在朗读的节奏、速度和语调逐步吻合;每天坚持大声朗读还会帮助我们打开深层记忆回路,一旦这个记忆回路打开了,我们的英语学习能力将会发生质的变化,英语词汇短语等的记忆会变得轻松,哑巴英语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

结语

我们应该更新英语教学观念,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如果把英语作为一门知识去教授,只注重关于它的知识,最终只能导致哑巴英语。只有从母语习得中汲取经验,强化声音刺激,从生理方面科学有效地学习,才能使学生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才能真正掌握英语。

[1]文秋芳.《英语学习的成功之路》[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刘润清.《“英语”教育研究》[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 3]陈国华. 谈英语能力标准的制定[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405-406.

[4]七田真.《超右脑英语学习法》[M].(李菁菁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3.

[5]朱纯.《外语教育心理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外耳母语耳朵
母语
奇妙的大耳朵
闪亮亮的耳朵
缝卷软骨瓣法矫正招风耳畸形
胎儿外耳的产前超声观察
母语
借我用一下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
Who Gave Me the Ears?
答案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