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当代少儿书法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018-02-23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 100875)
当前,随着国家对书法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小学将书法学科视为学校教育科目中的常设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方式方法仍旧差强人意,比如,有些学校使用的习字教材是“描红本”,即从某一书家的书作中挑选出部分文字,将其处理成空心字让学生进行填充。这种教学方法不但不能让学生正确的理解笔法,也难以让孩子在书写中养成良好的观模能力。此外,很多书法课堂并没有使用传统的书法工具——宣纸和墨汁,取而代之的是“水写布”和自来水。询其原因,大抵是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学校开销,并且书写蘸墨时的稍不留意,便有可能将墨汁弄到手上、衣服上,教室的墙上,难以清理。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不利于少儿书法教育的发展,甚至将需要传承和发展的书法教育带入停滞不前的状态中。
在少儿书法教学过程中,除以上书法教具使用方式的问题外,还存在一些具体教学实践中的问题。[1]
现在的书法教学存在忽视少儿书法学习的心理情感因素的情况。例如,施教者往往会要求全体学生学习颜体楷书或是柳体楷书等。倘使某个学生对颜字或柳字没有任何兴趣,施教者却一味强行要求学生都要写,那必将事倍功半。虽然年龄小的孩子可能对书法缺乏一定的认知,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小孩子会对自己感兴趣的点有很特别的理解,禀赋颇高的孩子往往超出你的想象。那么,这也就对施教者提出了一些要求。老师需要发现孩子的兴趣点与闪光点,可以让孩子自己去感受不同的字体,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字体去揣摩学习。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对少儿书法教育的效率。我们都知道唐楷是书法学习入门的好范本,实际上也不止于此,应该有更多可供选择的东西,只要教学的范本能适合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础,便可以当作少儿书法教学的良好范本。书法教育学者李中原先生认为,起步字体的单一会影响少儿学书的积极性与多元化发展。在我的书法教学实践表明:单从唐楷入门不加以其他字体辅助,书法教学进展甚缓。笔者认为,每一个人具备的艺术天分是不同的,对艺术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施教者不妨让孩子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一种或几种字体多加学习,根据其兴趣点来施教。[2]
现如今的书法课往往是以“写好字”为唯一目的进行教学的,有些书法教学没有提供法帖范本,而是施教者将自己写的字作为底本让学生进行“复制”,每一个字都由老师在头一个格子里做好示范,孩子们跟着写一行。这样虽然有可能会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将字写的相对平稳端正,甚至可以在书法比赛、展览当中崭露头角,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长此以往,势必将抹杀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天性和表现力。[3]
潘天寿曾说过说:“如果一个绘画教师,教一百个学生,画出同一个面目来,这个教师要打手心”。书法属于艺术的其中一个门类,艺术讲求个性,我们需要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不能要求孩子囿于成人化模式。在白谦慎先生《与古为徒与娟娟发屋》一书中提到了他在美国给外国学生上书法课的经历。他非常鼓励两个学生中书法运笔和结字不那么完美的那一个,虽然不够端庄,但也不乏意趣。正所谓“令人不可合亦不可拆,颠倒疏密,不可思议”。笔者认为,施教者在书法教学过程中不能有意抹杀孩子们的天分,而应该倡导书法学习不必刻意求工、墨守成规。孩子们随意的涂鸦都很有可能是一件出奇制胜的艺术品。
另外,书法课被写字训练课置换掉容易使课堂气氛沉闷,缺少了许多书法教学本该有的趣味,容易让孩子们对书法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我认为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创作活动”,要求孩子们把自己写出的字当成作品来对待,即便是临摹也要从作品角度出发,而不是单字循环。完全可以提供给他们更多的选择,不仅仅有带米字格的毛边纸,还可以有卡纸、元书纸、蜡笺纸或是麻皮纸。甚至可以让学生选择各种材料自行设计自己作品的样式,不要拘泥于现有的作品形式(条幅、中堂等),任由孩子们发挥,或许可以开拓出新的书法作品形式。我们不可以轻视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我从事书法教学的经历来看,我始终认为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奇妙的世界,他们可以充满无限的想象去构造这个世界,如果老师总是向孩子传达成人式思维的话,会令他们失去很多创造神话的机会。[4]
书法学习必然少不了“临摹”这一环节。但在现有的书法教学中往往会忽视的一点就是临摹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读帖。笔者认为,在临摹过程中,比临写本身更重要的是读帖,我们需要培养学生把握字帖的整体风格特征的能力,也就是观察力。孙过庭《书谱》云:“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可见细致的观察在书法学习中十分重要。读帖不仅仅是对书法字帖的泛读,而是在观察笔形、字形、结构的过程中进行分析,有着思维的积极参与,这样有助于获悉古人用笔与结字之道。对照着碑帖,带着思考去捕捉字形是学习书法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不但能写的好,还可以通过书法教学培养少儿的观察力,使少儿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并从而提高少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
但临摹终究不是学书的最终目的。艺术教育真正的价值并不只是培养大师,不只是提高孩子的智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思维方式,认知能力,审美能力等其他科目的课堂缺少的重要方面。而且艺术本身是一种创造,不是复制粘贴。如果教师对此把握不当,一样会遏抑孩子的天分、想象力、创造力。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小艺术家,他们在写字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东西是很多成人无法做出来的。所以笔者认为,大可不必拘泥于孩子写的是否像或是规范,而是要多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孩子们写出的每一幅书法作品。
尽管少儿书法教育正处在一个升温的阶段,但其中的不足之处仍需书法教育者的全方位思考与探索。学习书法不仅仅是“写字”,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在接触书法之后感受到更多快乐并逐步成长。
[1]白谦慎. 与古为徒与娟娟发屋[M]. 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吴启菊. 书法课程[M]. 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7.
[3]刘正成. 书法艺术概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4]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 书法学概论[M].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
[5]王岳川. 书法文化精神[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