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词教学与学生梯次认知中搭建审美桥梁
2018-02-23
(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欢喜岭第一学校 124114)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编入了五十余首古诗词,《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必背的古诗词多达75首。这些古诗词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很有代表性的精品,无不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借助这一美的载体,抓住美的因素,采取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一、搭建反复诵读的桥梁,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平仄错落有致、音韵和谐优美是古诗词的一大特色。每一首古诗词,都具有鲜明的节奏和声韵气律,或明快,或铿锵,或缠婉,或跌宕,或含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从句法,到用韵,巧妙,自然。吟起来朗朗上口,韵味无穷;听起来和谐入耳,乐在其中。“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抑扬顿挫的节奏变化,处处彰显着韵律美,反复吟咏,不仅可以获得韵律方面的美感,还可以体味到这节奏的和谐流动所传达出来的情感韵味。[1]
“三分诗,七分读”,古人学诗就强调诵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同样也强调了诵读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读,要有新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可以小声自读,轻言慢语,读出韵味;还可以高声诵读,慷慨高昂,读出激情。听录音、范读、齐读、分组读、个人读、赛读,通过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诵读去体味古诗词的韵味。当然,在这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从停顿、轻重音、语调、语速的变化等方面给学生做出点拨,让学生在读对字音、读懂词义的基础上,读出明快的节奏,读出音韵美,让每个音的长短高低轻重缓急都随诗意而伸缩。这样,学生凭听觉就能感受这些美,进而产生特定的审美心境,进入古诗词的审美意境。[2]
语文教师还可以和音乐教师联袂,为一些古诗词谱曲让学生吟唱,开拓古诗词教学韵律美新的境界。
二、搭建仔细推敲的桥梁,让学生感知古诗词的语言美
古诗词毕竟是语言艺术。汉语言是优美的,古诗词语言更优美,往往一个词,或者一组词,就能使作品的境界全出,成为千古名诗。
古诗词的语言美首先体现在精炼含蓄上,“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仅仅二十个字就为我们构成了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诗中的每一个字都发挥着最大的作用,表达出最丰富的内容。“丽”、“香”写出了诗人强烈的感受,一“飞”一“睡”,一动一静,既相映成趣,又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与温柔的春意。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给人以春光旖旎的美感。古诗词的语言美还体现在韵味隽永上,如王维的《竹里馆》就是韵味隽永的语言美的代表作,仅从字面看,诗人不过是给我们展现出了一幅清幽雅致的画面,但反复推敲咀嚼,我们就能在那自然平淡的笔调里品出其中悠长的韵致,尤其末句“明月来相照”为整个画面笼上了一层神秘清幽的光辉,让人与自然浑然一体,无心之月似也有情,有情之人却似无意。诗人的状态、心境全部蕴含在寥寥几笔的诗句上,韵味深长。
这些词句,如果我们不引导学生认真琢磨,就很难体会古诗词所表达的美感。因此,我们在教学古诗词时,要善于抓住关键词句,品味推敲,深入探讨字面意思的言外之意和深长韵致,体会到古诗词的语言之美,以及诗人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所抒发的情感。
品味古诗词语言美的另一条蹊径,就是将古诗词改写成短文,这二度改写或创作,对于学生锤炼自己的语言风格、体验古诗词的语言美有着极大的好处。
三、搭建合理想象的桥梁,让学生感悟古诗词的意境美
古人作诗,十分重视意境。所谓意境,就是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就是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与自然景物的贯通交融。古诗词的意境美是千姿百态的,有的雄伟壮阔,绚丽纤细;有的悲凉凄婉;有的豪放旷达;有的含蓄典雅,景象万千。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真切地体验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景象和情感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为之动情,深入地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如杨万里的《小池》中,诗中有画。“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菏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明媚清新、朴素自然的画面,学生很容易在头脑中形成影像,但诗中独特的意境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则需要教师调动学生的联想力和审美想象力,去细细体会。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教材插图巧妙点拨,调动学生的联想力,同时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美感经验,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联想力,想象力,对古诗的意境给予补充和丰富,使画面在头脑中有形有色有声地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中那些细小事物相亲相依、和谐一体、生机盎然的美。学生想象的翅膀一打开,就很容易领悟到诗中深远的意境,和诗人的理想追求。进而去感受美,追求美,创造美。[3]
这方面,语文教师还可以和美术教师联合,引导学生为那些意境美的古诗词作画,更好地进入古诗词所展示的意境美之中。
古诗词,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人文内涵,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与学生梯次认知中搭建好审美桥梁,把古诗词中美的甘泉源源不断地引进学生的心田,必将对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1]刘洁.《唐诗审美十讲》.民族出版社,2002年.
[2]袁行霈.《中国诗词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3]许定国.《文学鉴赏概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