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普通高校音乐类专业转型发展的路径探索
2018-02-23
(商丘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河南商丘 476000)
地方普通高等院校音乐类专业主要包括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编导等,随着近几年教育部关于普通高校最难就业专业的红牌亮起,其中普通高校音乐类中一些专业在列其中,如何面对这一困局,是关停还是转型,音乐类专业是否真正是社会需求达到了饱和,是值得每个从事音乐教育的工作者要深思的问题。
一、社会对音乐类专业人才的需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了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具体要求;教育部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了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推进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合理布局,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引导高校从治理结构、专业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师资结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改革,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把办学定位转到培养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这些要求无疑对我们理解国家对音乐文化的重视以及我们高校音乐类专业如何转型发展指明了大的方向。纵观社会对音乐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我们认识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音乐文化的繁荣,社会对高素质音乐专业人才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较大的需求,如社会音乐文化产业(琴行、音乐制作、音乐传媒、音乐茶社等);各类专业或业余音乐表演团体、各地市县乡专业或业余表演团体等;包括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社会上各层次各类的教育机构音乐师资;近年来兴起社区服务工作以及老年大学等都需要各类音乐专业人才,这些都为音乐类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而多年来的问题是,我们普通高校音乐类专业的眼光始终把人才培养目标锁定的过于狭窄或者说定位不准确,大部分音乐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只放在为专业团体或中小学音乐教育上,而面对社会地方上蓬勃兴起的各类多层面的音乐文化产业和音乐教育产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却充耳不闻,办学思路缺乏真正为地方音乐文化服务教育理念,导致我们培养的学生眼高手低,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不足,毕业后对社会适应性不强,融入社会工作缓慢。 这种缺乏立足地方和服务地方音乐文化的教育理念,造成了教育与社会相脱节的怪象,一方面社会音乐文化的发展,各类音乐文化教育等产业的兴起需要大量的音乐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我们毕业的学生进入专业团队凤毛麟角,千军万马只去挤招教或考研这条路,有的学生毕业后从事别的专业的工作,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因此地方普通高校的音乐类专业的转型发展迫在眉睫,音乐类专业要转到为本地音乐文化发展培养所需要的音乐人才上来,音乐类人才培养目标应由原来为专业团体和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定位,转变到为地方各类音乐文化产业、各类专业或业余音乐团体,各类国家或民办的音乐教育机构,各类政府机构或民众的社区提供高素质的实际能力的应用型音乐人才,这样地方普通高校音乐类专业才能健康发展 。
二、普通高校音乐类专业转型发展的路径探索
1.确立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与内容
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定位,是达到培养人才目标的最主要的路径。地方普通院校的音乐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目标应和国家级专业音乐院校有所区别,普通院校音乐类专业的转型发展要始终围绕为地方音乐文化发展服务来进行。要达到为地方音乐文化服务的目的,就要研究本地音乐文化产业教育产业发展的趋势,确立培养适合地方需要的音乐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建立相应的培养人才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这是音乐类专业转型发展的首要探索路径。
地方普通院校的音乐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应该定位在为地方各类音乐文化产业、专业或业余音乐团体培养音乐专业人才,为地方各类音乐教育机构(校内外)培养专业的技能型音乐师资,为社会各企业各社区培养有组织能力的专业音乐骨干。因此人才培养的方案中要确立服务地方音乐文化的理念,在课程设置上,要以“能力为中心,应用为主线,地方是特色”,面对社会对音乐人才的多层需要,要在夯实理论基础之上,根据学生与社会需求进行模块化教学,实行分流培养。如:音乐表演教学模块,音乐产业教学模块、音乐师资教学模块等,具体说:如音乐文化产业模块的课程要设置钢琴调律、音乐制作、舞台灯光、音效调制、音乐策划作曲、配器、化妆等等 ;音乐表演模块应设置声乐、器乐、舞蹈、表演、主持等技能课程;音乐师资模块应设置声乐教学法、钢琴教学法、指挥、合唱、伴奏,排练法、教学法、心理学等等,使学生根据自身条件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块进行学习与训练,以达到培养音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快的融入社会,快乐工作。
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上,增加切合本地实际的音乐文化教学内容,推进范式教学改革。教学内容的变革始终应围绕服务地方的教学理念,如;在民间音乐课要增加本地方传统民间音乐的研究内容,在民戏模唱歌剧排练的课程中要增加本地歌曲与戏曲等内容,在教学法中应由原来的中小学教学法增加不同年龄成人的教学法,舞蹈由原来的中小学舞蹈增加现代舞、广场舞、街舞、拉丁舞等教学内容,总之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要与本地音乐传统与音乐文化的发展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要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理念。在教学形式上要灵活多样,利用网络平台,推进范式教学改革,同时可聘请地方高水平音乐专业人才任教,开阔学生眼界,真正实现转型发展的音乐应用型人才培养。
2.注重提供各类实践舞台不断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与创新能力
转型是指普通高校培养的人才要向应用型人才转变,根据音乐类专业性质来讲,不管是音乐产业、音乐表演还是音乐教学各种能力的培养,都需要通过实践舞台才能完成,这些技能都需要在实践中磨砺成长才能真正掌握。同时走入社会融入工作后,所要具备创新的能力,也只有通过舞台上的组织,表演、制作、策划等工作程序,才能使学生开动脑筋,不断创新出来音乐形式和新的作品,达到真正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不管是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还是创新能力都需要实践平台和舞台才能提高,所以通过提供各类实践舞台,不断提高学生专业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是普通高校音乐类专业的转型发展需要探索的重要路径。
如何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实践平台和实践舞台,主要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去实现:在校内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平台和舞台实践,对应各个教学模块,音乐表演应建立交响乐团、合唱团、民乐团,舞蹈团、歌剧团、流行音乐乐团等表演实践教学平台,音乐产业应建立歌曲创作、钢琴调律、音乐策划、音乐制作,灯光调制、舞台调度等工作室式的实践平台,音乐教育模块应建立钢琴伴奏、合唱指挥,课件制作,教法演练等教学实践平台,这些平台要通过指导教师坚持长期严格的技术训练和专业训练,并通过常规性的各类比赛、展示、汇报成果的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上不断提升。
在校外应和社会各类音乐文化产业和教育机构及企业等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不断拓展校外学生专业实习基地和校外教育实习基地,积极承接地方各类音乐活动及赛事,参与各类音乐文化活动、参加各类音乐专业大赛,为校外提供各类公益性演出等等,通过舞台实践,使学生们从中获得了更为实用的专业技能和社会体验和创新能力。总之要将专业基础理论、专业技能训练、专业艺术实践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以舞台应用技能为培养核心,加大专业实践环节教学内容的比例,把音乐类应用型人才培养落到实处。
总之,普通高校音乐类专业的转型发展需要通过不断改革实践来完成,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是否真正的能够融入社会,成为为地方音乐文化发展的生力军,是我们每个从事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需要长期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