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精准资助模式探究
——基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评定的思考
2018-02-23
(大连海事大学 辽宁大连 116026)
一、研究背景
为切实解决高校经济困难学生问题,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正常的学习生活,高校深入细致地开展了一系列资助工作。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评定机制已经实施一段时期,在实践中虽然经受住了考验,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在评定标准明晰化、评定程序科学化、资助育人建设等方面尚不完善,分析高校现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运行模式,完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是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1]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
1.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途径
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途径主要有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校友基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及社会资助等,其中奖励性资助和无偿资助总额一般不超过12000元/年。[2]
2.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情况
(1)家庭经济困难原因呈多样化
①家庭成员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劳动技能
部分来自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成员由于文化素质较低,只能从事传动农业劳动,再加之受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较大,家庭收入的增长十分有限,极易导致贫困。
②家庭人口负担重,人均收入较低
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家庭规模较大,家庭劳动力比例低,照顾老人、抚养孩子的成本大,家庭教育和医疗支出高,造成家庭经济负担过重。
③家中突发变故,丧失经济来源
部分家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家庭主要成员死亡、残废、丧失劳动能力或出走,导致经济来源无依靠,致使一些家庭一贫如洗。
(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心理“贫困”现象
①心理上存在自卑感
由于学习生活消费的拮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总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自尊心与自卑感相交织,自信心不足。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自己的勤工助学劳动持鄙视态度,存在较为严重的“面子观念”。
②思想上存在依赖感
绝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对困难艰苦奋斗、“穷则思变”,但也有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缺乏自立自强意识,“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存在攀比心理和享乐思想,生活要求过高。
③学习上较为被动
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自己能否顺利完成学业以及将来的前途产生怀疑,显出被动性。面对经济和学业的双重压力,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上悲观失望,学习上失去目标和动力,表现出力不从心、气馁、无奈,易陷入经济困难、心情不好、学业不佳的恶性循环之中。
三、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体系构建
当前资助工作不能单单停留在“助贫”的层面上,“助贫”并非其全部内涵,还应该抓住这一良好的育人契机,发挥育人功能,“助”起一种精神,只有把经济资助与精神帮扶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资助育人的最佳效果。
1.树立发展性资助理念
发展性资助是指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通过经济资助、心理辅导、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等多种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努力克服自身经济困难的同时,致力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掌握一定的就业和生存技能,健全人格品性,促进困难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资助模式。[3]
2.构建发展性资助工作体系
(1)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模式
①全面准确采集学生信息。一是要保证信息的准确,通过讲解说明会的形式,对学生家庭信息填报进行指导,避免学生因为理解错误造成信息填报失实,从而影响评定结果。二是要打破单纯依据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证明了解信息的单一渠道,在学生一入学,就综合学生入学行为方式、查看档案、观察日常生活习惯、谈心谈话等多种方式,全面采集能够反映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关键信息。
②搭建“学生资助信息管理平台”。构建网络管理系统能够动态了解和掌握各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实现全部资助项目的网上评审和受资助学生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考核,奖助学金评选和其他资助措施的网上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透明度。
③建立动态调整反馈机制。动态更新主要包含两个方面,每学年定期整体更新;重大突发情况及时更新。每学年进行一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民主评议,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评议小组成员包括班干部、寝室同学、普通同学,人数不少于班级总人数30%。对评议结果争议较大学生情况进行核实,并根据核实结果动态调整。对于家中突发重大变故,家庭经济情况变差的学生,可由其本人提出申请,学院核实后,可参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评定程序”随时调整。
(2)关注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
资助工作必须把关心和尊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第一要义,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帮扶,帮助困难学生接受自己、接纳自己,做到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改变以往通过演讲"比穷"然后通过投票表决的形式确定支持率,民主评议环节更加注重考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在校日常生活表现,而不是让其当众"揭伤疤"。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份确认之后,要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贯彻到学习、生活的始终,定期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谈心谈话,通过开展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工作,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会管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缓解精神压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也态,不断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
(3)以“大思政”理念构建家校合力育人
联合家庭的力量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树立院系协同的“大思政”工作理念,所谓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大思政”教育即突破以院(系)为单位的育人格局,建立“全员参与,共育共管”的理念。当前,高校每年都会开展暑期实践育人活动、家访活动、辅导员各项专题培训活动,构建家校合力育人,就要充分利用好每一次外出走访的机会,打破院系局限性,以构建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家校合力育人为目标,联合开展家庭走访活动,这样一方面节约了资金成本,一方面增大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走访的覆盖面,更有利于推进家校合力育人局面的形成。
[1]龚洪德.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与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13.
[2]陈现威,冯建波,郭金花.对高校现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评定的若干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6):224.
[3]赵丹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评定现状模式的思考[J].宜春学院学报,2010,32(02):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