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经典阅读模式

2018-02-23

关键词:语文课程文本课文

(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第二十五中学 辽宁抚顺 113000)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基本特点明确了阅读教学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地位。而经典阅读则是重中之重。教材编者精选了很多古今中外的经典文章选编进教材,目的是让教师在借助经典文章对学生实施融合了文学作品阅读与鉴赏能力培养,情感世界、精神世界构建的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教育着力提高的“语文素养”其实是人的一种素质(素质,即素养。见《现代汉语词典》),外显出来就是可以从外部观察道德语文能力,可以通过技能技巧的训练,比如思维的训练、阅读技巧的训练等。逐渐形成内隐的素质,更多的是属于思想品格、文化修养和情感气质方面的。因此,无论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特点还是对教学的要求,都能凸显阅读教学的重要。[1]

教材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选编经典文章时考虑教材的文化构成,给学生多方面的营养。因而教材中经典的题材多样,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2]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和教材的特点,经典阅读的模式也成为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怎样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教者的研究重点。笔者在阅读有关文学作品教学的资料中发现,大致有三种教学模式:(一)课堂文本研读模式(二)分组讨论模式(三)读写结合模式。笔者这里只对第一种模式结合课堂实例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3]

根据现代教学新的理念,课堂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文本研读是学生课后研读的蓝本。其目引导学生的是构建“文本研读”的平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研读,在实践中学习研读,培养质疑、思辨的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它的基本过程是:

一、提供资料,课前研读

课前教师提供或学生自己搜集有关课文阅读的资料(关于课文的写作背景或关于课文的评价性文章)进行阅读,并要求学生在解决字词的基础上记录自己的阅读疑点,提出一些自己的阅读思考和感兴趣的阅读点。这一环节是课前的学习过程,着重点是熟悉文本和找到兴趣点,实质是课堂研读的预备阶段,及课前预习。折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有的放矢的学习和发表见解,体现语文教育的多元化和人文性。但笔者认为,课前预习难度不能太大,不能将课堂内容变成预习内容,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原有知识的差异。如教学《最后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课前了解作者及普法战争的一些资料。以便课堂更好的了解课文中小弗朗士在得知不能学习母语时的伤心、自责和难过的心理。

二、碰撞思维,课堂研读

曾经有人说过,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一个个性化的学习过程。但传统的课堂阅读教学,却是要将一千个读者眼中的变成一个共性的像打印机打印出来一般。这就失去了阅读教学的意义。学生便没有了思维的碰撞,没有了创建自己阅读感受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缺少创造能力。因而,课堂研读文本时要让生生、师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例如笔者在执教《走一步,再走一步》时,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是本文哲理部分,也是本文的主旨。在品味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时,我指导学生不仅可以从本文这件爬悬崖事情来简单分析,也可以从自身的经历解读。在课堂上,学生不仅从课文中主人公出发,更多的是从自己的经历出发。其中有一个孩子说与父母登高尔山的经历。起初把等到山顶作为终点时,自己内心缺少信心,认为不能实现。结果在登山的过程中,父亲将这段路设成不同的起点和终点。这样,历时一个半小时,最终来到了山顶。课堂上,同学们在理解这句话时发现自己曾经就是这样做的。让孩子们感受到大作家的文章也是生活中的小事总结得来。笔者认为,阅读教学既要有共性,又要有个性。作为教者更要尊重每个个体的个性发展。这一环节是这种模式的重点,使学生素养提高的关键。因而教师对文本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前的功夫要下足,课堂才成游刃有余,做好引导者、倾听者。[4]

三、整合专题,课后研究

新教材的编写是以单元为划分点,每册书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一个主题。在单元学完后可进行专题性文本解读。在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结合自己对本单元文本的解读思考,进行对比性、商讨式的交流,师生、生生交换意见,提出自己的文本研读选题。课后学生可根据自己制定的研读选题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思考。但笔者认为,这种研究旨在引导,不在深入探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初中阶段形象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可见对阅读的要求旨在领学生进门,不在于钻研有多深。兴趣培养很重要。而且,课堂上老师还要进行总结,有助于学生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这种模式对于现代文阅读时效性更强。[5]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是很多优秀的教师在撰写教学心得是都提到内容。因而,经典阅读模式的探讨,也是遵循常规教学的同时也要有自己个性的内容。这样,经典阅读的作用才能凸显。这样经典才能真正使读者领悟其实质和内涵。这样才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和途径。这条路任重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陈金明.《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首都师范大学语文报刊社.2008.12.

[3]于漪.《木兰诗》“旁逸”艺术二则.首都师范大学语文报刊社.2008.12.

[4]叶圣陶、夏丏尊著.《跟大师学语文:文章讲话》.中华书局.2007.

[5]朱自清.《经典常谈》.云南人民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文本课文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