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前急救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8-02-22孙敬磊孟琰吴文滔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34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理护理急性

孙敬磊 孟琰 吴文滔

[摘要]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系统性回顾2015年12月~2018年3月我院急诊科急救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及抑郁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急诊时间、住院天数、下床活动时间及护理总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HAMD评分低于护理前,实验组患者的SAS、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恰当的院前急救心理护理,不仅有利于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其护理满意度,还能促进患者恢复,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肌梗死;急性;心理护理;院前;预后

[中图分类号] R54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8)12(a)-0219-03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急性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一类心脏疾病,常起病急、进展快,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是心脏病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不能及时救治,会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1]。大量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会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緒,如果不及时消除,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2]。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给予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对患者预后恢复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探讨院前急救给予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系统性回顾2015年12月~2018年3月我院急诊科急救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实验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7~73岁,平均(59.34±5.24)岁。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6~74岁,平均(58.84±5.17)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15年制定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3];②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了解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心率失常者,且患者听力及语言表达障碍;②其他脏器严重器质性疾病及精神异常。

1.2方法

本研究的所有护理人员均为急诊科专业护理人员,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均经过院前救护的专业培训。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4]:接诊后详细记录患者的具体地址,通过电话指导家属进行力所能及的救治。到达现场后,协助患者取半卧位,院前进行生命体征的评估,测量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经鼻导管吸氧,于肘正中静脉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心绞痛严重的患者盐酸哌替啶(国药准字H21022413,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100 mg∶2 ml)50~100 mg肌内注射。待病情稳定后,及时将患者转送至医院,转运过程中密切监护患者的病情。到达医院后,与医院护理人员就患者基本情况做好汇报、交接。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院前心理护理[5]:在接诊时,可通过温和且坚定的语气告知家属要镇定,需要患者家属积极配合,尽力安抚患者的焦虑、急躁情绪。到达现场后,护理人员积极询问患者感受,语调要轻柔,并熟练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给予吸氧、镇痛治疗,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细心操作。待病情稳定,在转运途中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病情已稳定,进行病情反馈。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及抑郁评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急诊时间、住院天数及下床活动时间;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问卷调查有服务态度、操作技能、人文关怀、教育指导4个项目,从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3个维度进行评价,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SAS总分80分,<50分为正常,分数越高,代表焦虑程度越重[6]。HAMD总分<8分为正常,8~20分为可能抑郁,21~35分可确定为抑郁症,>35分为严重抑郁症[7]。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HAMD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AS、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HAMD评分低于护理前,实验组患者的SAS、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患者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讨论

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系统的急危重症,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急性心梗患者发病前常无明显征兆,一旦发作,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使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8-9]。患者出现负面情绪后,治疗的依从性会大幅度降低,不利于患者的康复,不仅延长了治疗时间,而且会给患者本人及家庭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

院前急救心理护理能预判患者发病时周围的混乱情况,并给予适当干预,家属能冷静的配合医务人员积极治疗,同时能感染患者,增强患者的依从性,提高其求生欲望[10-12]。心理护理开展的前提是了解急性心梗患者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当患者病情好转应及时进行病情反馈,均有利于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及时和患者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目前状态并指导家属进行协助疏导,不仅能获得家属的支持,还能通过心理疏导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3-14]。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AS、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HAMD评分低于护理前,实验组患者的SAS、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心理护理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等负面情绪,还能有效地促进病情恢复,提高患者的护理滿意度,降低了医患纠纷的发生,与李英等[15]所报道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心理护理能有效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其护理满意度,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吕文明.QRS时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其预测预后的价值[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5,31(8):906-908.

[2]吴海燕,潘媛媛,吴红英,等.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J].四川医学,2017,38(10):1221-1225.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43(5):380-393.

[4]李宝华,周贺,焦玉荣.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7,23(12):174-175.

[5]孙静.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12,10(9):805-806.

[6]王爱芝,程祖胜,夏国园,等.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不良反应的干预效果[J].浙江医学,2017,39(6):482-483,495.

[7]陈美娜.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7,19(1):75-77.

[8]杨丽,杨跃进.心理护理在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4):136-137,143.

[9]江琼华.探析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的作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 4(32):131-132.

[10]关家凤.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6):145-146.

[11]罗晓辉,兰建军.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6):10-12.

[12]李慧琴.心理护理干预在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2):219-220.

[13]张巍.院前急救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及防范[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1):168-169.

[14]余雪梅.心理护理干预在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1):116-118.

[15]李英,张瑶琴.院前急救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探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0):1238-1240.

(收稿日期:2018-06-04 本文编辑:刘克明)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心理护理急性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急性心包炎1例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急诊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年轻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征分析
按摩治疗儿童急性颈僵直
按摩治疗儿童急性颈僵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