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8-02-22张露娇
张露娇
[摘要]目的 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3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3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转运方法,研究组采取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对患者进行转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人员交接情况和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科室间电话询问率、责任推诿率、危急值漏交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设备转运、生命体征、贵重物品、交接时间评分及满意度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对危重症患者进行转运,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
[中图分类号] R193.2 [文献标识碼]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8)12(a)-0192-03
急诊科是医院里集病危患者、高新护理技术和现金抢救设备于一体的科室,在对患者进行救治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在各个环节中进行转运,稍有不慎,便会耽误患者的治疗时机,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急诊科的护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无缝隙护理是通过先进的管理理论为指导,科学管理为依据,通过优化职能、创新机制、重组业务流程等方式,形成一种具有决策、执行、监督等功能的持续改进管理系统[1-3],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宗旨,做到各项工作无缝对接,保证患者信息的连贯性。本研究在急诊科中采取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对危重患者进行转运,取得满意成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3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21~64岁,平均(43.6±12.8)岁;原发病为脑出血3例,脑梗死5例,血气胸9例,颈椎骨折9例,其他4例。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3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21~64岁,平均(43.6±12.8)岁;原发病为脑出血2例,脑梗死7例,血气胸7例,颈椎骨折11例,其他3例。本研究已经得到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均为急诊科的危重症患者;②无较为严重的肝、肾以及心等脏器官或心血管疾病;③能积极配合医生完成全部治疗及检查患者;④年龄>18周岁的患者。排除标准:①排除哺乳期或妊娠期的患者;②排除患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③排除患有语言障碍,不能有效沟通的患者[4-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急诊室护理转运方法,一般包括转运前的生命体征、意识的评估;气管套管以及引流管的固定;联系电梯并通知高压氧工作者;最后将患者移至推车上进行转运。
研究组患者采取无缝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科中进行转运。采取无缝护理管理模式进行转运的具体方法如下。①对护理人员进行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培训:对全科的护理人员进行分层培训,通过组织护士长大会对护士长进行培训,护士长再对护士进行培训,做到全科落实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更新理念,学习新知识,实现统一认知[6-7]。②现状总结:对此前在我院急诊室接受治疗患者在转运交接过程中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并分析,总结出转运过程中发生信息遗漏和重复护理等发生的主要原因。③明确完整的转运流程:对患者进行转运前详细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道管理和用药情况,评估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做好应对准备。在转运前准备好必需的转运设备,如多功能监护仪、氧气瓶等。在转运过程中安排经验丰富的护士陪同转运,以便能应对突发状况。④规范化交接内容:对进行转运的患者制定转运单,详细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到诊时间、疾病类型、医生诊断、管道评估以及皮肤评估,以便在转运过程中各个环节接收时掌握病人情况。此外,在各个环节的交接中,转运护士必须确认患者的资料是否到位,包括病例单、用药记录以及兵力达检查报告等。⑤安排不同层级护理人员,落实无缝护理管理工作:在急诊科中设立不同层级的护理岗位,包括护理助理、初级护士、中级护士、高级护士、责任护士,不同等级的护士负责不同的护理工作,层层分级,将无缝护理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对于不同等级的护士给予不同的工作权限和津贴,满足不同患者、不同疾病及病情的需要,确保护理质量。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的科室间电话询问情况;②统计责任推诿的发生情况;③统计危急值漏交发生情况;④转运满意度评分:其中评分项目包括设备转运、生命体征、贵重物品和交接时间,每项总分10分,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满意度总评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8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人员交接情况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科室间电话询问率、责任推诿率、危急值漏交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患者转运满意度评分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设备转运、生命体征、贵重物品、交接时间评分及满意度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
急诊室是医院中重要且繁忙的科室,急诊室的患者通常病情急、险,且需要在各个科室间进行交接,需要护理人员加倍仔细负责地护理,稍有不慎便会危及患者的生命[8-12]。常规的护理方案在急诊科室进行运用时,常常在患者转运的过程中由于患者的发病原因、医生诊断、用药情况、检查报告等交接不明,导致科室间多次进行电话问询,耽误患者的救治时间,不利于医生进行诊断救治,甚至造成科室间责任推诿以及危重值漏交等状况,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3-15]。
本研究采取了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旨在做到各项工作无缝对接,保证患者信息的连贯性,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研究组患者的科室间电话问询率、责任推诿率、危急值漏交率上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研究组患者在设备转运、生命体征、贵重物品、交接时间上的满意度均高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对照组满意度总评分为(81.3±2.2)分,而研究组满意度总评分高达(96.3±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義(P<0.05)。
综上所述,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对危重症患者进行转运,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润梅,梁义,马健康,等.急诊科应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对危重患者进行转运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 25(17):169-171.
[2]陈瑜,方芳,虞立,等.无缝隙管理在重症患者交接过程中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0):180-182.
[3]刘爱平.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8,24(11):105-106.
[4]史荣花.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学,2018,42(2):178-179,183.
[5]杨洪彬,杨越,刘婷婷,等.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2):76-77.
[6]池雪.基于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的伤口护理在慢性感染性伤口患者中的运用效果评价[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6,31(12):1366-1367.
[7]范洁,赵长伟.无缝隙护理配合SBAR模式在急诊-ICU转送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9):132-135.
[8]徐丽.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和ICU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9):171-173.
[9]朱麦颖.无缝隙护理管理用于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4):181-182.
[10]朱铮铮,唐景洁,林浙兵.无缝隙护理在急诊ICU患者交接中的实施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6):77-78.
[11]林晓燕,李建英,张晓春,等.无缝隙护理在急性脑血管病院前急救及转运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3):558-561.
[12]黄晨燕,许勤,郭榴萍,等.无缝隙管理模式在耳鼻喉科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健康教育,2017, 33(5):444-448.
[13]任晓晓,卢少萍,李绣球,等.老年卧床患者从医院到家庭的无缝隙康复管理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6):683-685.
[14]魏兰.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交接过程中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20):18-20.
[15]董建兰,居伟.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无缝隙护理管理实施的有效性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 11(36):162-164.
(收稿日期:2018-08-14 本文编辑:闫 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