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数,反复中操作
2018-02-22易苑飞
易苑飞
摘要:学习数学是为了能将其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因为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式。本文从《生活中的数学》出发,提出了反复操作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方法,并进行了教学反思,旨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中的数》 教学反思
一、活用教材
新课程改革强调,在数学教材的处理上,教师必须改变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方式,学会活化教材、巧用教材,甚至重组教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也符合课程改革需求,走在了教育的前端。
教材的先进性对于教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会活用教材。
在《生活中的数》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大胆活用教材内容,将实际“数豆子”环节改为在多媒体课件上“数豆子”,这样做有两个作用:
第一,节约时间。如果真实操作,学生需要抓豆子,估计豆子的数量。学生由于年龄小,会处理不好豆子,“掉在地上”的情况会频繁出现,导致浪费大量的教学时间。如果只是教师个人进行演示操作,学生会没有参与感,课堂教学效果就会不够理想。将原教材上抓豆子、数豆子的环节,改为看多媒体课件来数豆子,不仅节约了课堂时间,还使得豆子教具的整理变得更加容易。
第二,学习估算。通过多媒体课件数豆子,虽然学生对豆子的直观感受降低了,但是用红豆、黄豆和绿豆表示不同的豆子,学生在估算的过程中还可以学会整体划分。
二、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必须要考虑如何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明晰重点,解决最根本的问题。
由于学生之前学习过数数,所以在教学《生活中的数》时,教师可以利用数一数的形式引入本节课中数的计数表达方式,让学生明确100以内数的构成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数位,并明确各个数位上数字所表示的含义,保证学生能够形成数感。同时,针对本节课的难点问题“数位、基数、序数感念的渗透”,教师应提出重复性的训练计划。
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100以内数的写法并不难,但是在长期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发现,虽然学生理解问题容易,但是在面对众多的数学题目,或者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不那么牢固了,理解上也会有所偏差。为了让数学训练的效果更为理想,并且不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教师必须转变训练形式。在教学《生活中的数》时,教师通过合作学习、黑板展示、师生交流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放松与生活
《生活中的数》这节课的设计中设置了“放松与生活”环节,这是数学教学设计的一个创新点。这节课的设计主要是考虑到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较小,所以必须要设计一定的游戏环节,给学生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
《生活中的数》这节课中存在大量的反复性训练活动,考虑到学生精神紧张的情绪需要缓解,教师应设计轻松的“手指操”环节,让学生能够动动手、听听音乐,跟着节奏说一说,跟着教师一起感受数字的魅力。这样可以活跃紧张的教学气氛,起到缓冲学生思维的作用。轻松过后,教师可以联系生活,让学生思考“感知生活之中的100”,然后让学生各自发言,将实际生活与数学结合起来。
另外,教师还可以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数,让学生知道数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中的数》圍绕100以内数的了解、掌握、读法和写法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流程,教师可依循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活用教材,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放松的情绪下感知生活中的数学,最终形成数位、基数、序数感念。当然本节课在设计过程中还存在一丝缺陷,如在反复训练的过程中,除了合作学习、师生交流之外,是否还有更多、更为有效的训练方式呢?这需要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思考。
(作者单位:广东省河源市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