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严字当头 立德树人

2018-02-22李金昌

中国大学教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改革实践本科教育立德树人

李金昌

摘 要:立德树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核心内容,其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文章分别从学生、教师、大学三者的使命出发,论述严字当头、立德树人的必要性,并以浙江财经大学本科教育改革实践为例,具体阐述介绍了如何“严字当头、立德树人”的改革情况。

关键词:严字当头;立德树人;本科教育;改革实践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阐述重要观点、发表重要论断,特别是在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方向。这些重要指示、重要观点、重要论断、重要讲话清晰地勾勒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宏大轮廓。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如何在本科教育中把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化为实干、取得实效,我认为必须严字当头,以严的理念、严的要求来促成“立德树人”。

一、大学生的神圣使命决定了人才培养须以严字当头引领立德树人

青年可为,则国可为。大学生是具有较高知识储备与道德素养的青年群体,是具有较高社会期待值的集合体。首先,大学生是学习者,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大学是人类知识的汇聚之所,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1],学生和知识是大学向社会输出的重要产品,“立身以立学为先”,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因而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以求知为主,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继承前人的认识成果,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其次,大学生是探究者,是人类文明的开拓者。大学是探究高深学问的场域,高深学问是建立在普遍性知识基础上的、指向人类未知与难知领域的、具有复杂性与深奥性的知识,“这些学问或者还处于已知与未知之间的交界处,或者虽然已知,但由于它们过于深奥神秘,常人的才智难以把握”[2],大学生应担当起传承、探究、发展与创新知识的责任,在高深知识领域有继承、有创新、有发展、有突破。再次,大学生是有教养的公民,是人类文明的推动者。大学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其主要功能是发展人性和为社会培养人才,“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并随之带来社会的和谐”[3]。我国大学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有使命担当的、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有用之才。因此,学习者、探究者、有教养的公民的角色定位和神圣使命,决定了大学生必须在受学、治学、修身养性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决定了大学人才培养工作必须帮助青年学生立德立志,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接受严格的专业训练。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大学“严进宽出”的潜在运行体制造成教育目标与要求虚浅化,甚至“对学生的行为和道德操守的教育没有了理性的‘严和‘爱”[4],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教育教学过程管理不严。课堂教学纪律散漫,学生自控能力较差,迟到早退现象时有发生;课外作业较少,考试内容过于简单,通过率较高,作业、论文抄袭、造假事件频出;淘汰机制不健全,尤其是毕业清考制度进一步助长了不良学风。二是学业难度较小。科教分离使本科教育教学和科研资源配置不均,教师教学科研精力和时间对立,对科研的投入较多,而向人才培养的转化较少,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机会较少,教师对学生的课业要求较低,创新性学习研究训练不够,造成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差。三是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分离。思政教育途径较为单一,主要集中于以思政理论课为基础的价值观教育活动,与专业课教学融合较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政课教学内容空洞,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昏昏欲睡,课堂互动较少,教学活力不够;思政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不够,缺乏针对性和说服力,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理念落实不到位,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需进一步强化,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本科教育最根本的一点,是把年轻人培养成富有学识、智慧,能为自己的生活和社会承担责任的成年人[5]。世界名校本科教育改革举措,譬如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本科生导师制、柏林大学的研究与教学相结合、哈佛大学的选课制和学分制、芝加哥大学的百科全书式教学计划、斯坦福大学的轴翻转等,其目标莫不如是。本科教育阶段是大学生大脑、心理和道德发展成熟的关键阶段,是大学生健全人格、完善自身素质、强化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阶段。因此,需要严抓本科教育,提倡学生要“回归常识”,刻苦读书学习,引导学生读“国情”书、“基层”书、“群众”书,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马列经典、中外传世经典和专业经典;要有效“增负”,提升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引导学生关注学科理论前沿和发展需求,面向实际、深入实践、刻苦钻研;要加强过程管理,严格课程内容和考试要求,改變考试评价方式,强化过程考评,引导学生把更多的精力花在读书上,实现更加有效的学习;要严把出口关,改变学生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更好地为国为民服务。

二、教师的光荣使命决定了教师队伍建设须以严字当头主导立德树人

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前提是对教师队伍的严格要求。从《学记》的“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到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要求“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虽然阐述不同,但教书育人的主要使命为古往今来人们对教师角色的统一认知,是为师之本。这一光荣使命决定了教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术娴熟”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没有一支德才兼备、自我严格要求的教师队伍,是难以承担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的。

然而,清华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所说的“今日学校环境之内,教师与学生大率自成部落,各有其生活习惯与时尚,舍教室中讲授时间而外,几乎不相谋面……今日师生之关系,直一奏技者与看客之关系耳,去从游之义不繤远哉”[6],这些现象在当前仍旧存在。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教而不学”。很多教师急功近利,无法静下心来潜心学习,专业能力不强,“对所任教科,或为被动的、或非自动的,不感何种兴趣”[7],从而导致教学不精,无法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需求。教师若没有过人的学识和不断学习创新的习惯,就必然缺乏对学生严格要求的才气。二是“学而不教”。蔡元培对“学而不教”型教师的解释为“肯研究学问而不谙教学方法”,不少老师对自己的学科知识有很深厚的功底,科研成就突出,但是对教学方法掌握不精,在教学方面表现欠佳,照本宣科,一味地满堂灌,不能将自己的所知所学传授给学生。教师若自我定位不准,不投入精力钻研教学方式方法,就必然缺乏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勇气。三是“德”行不高。《论语》开篇提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但有些教师无论是思想境界还是素质涵养,都与岗位要求不符,甚至是道德败坏。“教而不学”或“学而不教”,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教师德行和良知的缺失,是应付学校、应付学生的“忘本”体现,是不道德的。这样的教师就必然缺乏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底气。

因此,我们要从严建设教师队伍,助力立德树人,就是要提倡“回归本分”,要潜心教书育人,做到德高、学高、艺高。具体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严把教师选拔关。规范教师准入制度,严格考察应聘者的道德品质、行为规范、价值观,着重了解其工作动机、职业目标和发展规划;同时,也要让候选者深入学校环境,全面感受学校文化,保障签约双方在价值观、目标定位上高度契合。二是严把教师从业规范关。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定期举办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活动,增强教师的道德修养;开展职业基本理论知识的普及与提升培训,有效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以及教研室的力量,帮助所有教师站上、站稳、站好讲台。三是严把教师过程考核关。健全教师教学考核制度,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严格师德考核评价机制,落实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严抓教师的教学行为,关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言行举止;严查教学结果,以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气氛、师生互动程度为评价标准。

三、大学的伟大使命决定了办学治学须以严字当头保障立德树人

大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其使命在与社会的不断博弈、互动中持续扩充。“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发轫于中世纪的现代大学的原初使命就是人才培养,发展人的德行和品性。19世纪柏林大学诞生之后,大学不再仅仅是个教学机构,还是个研究中心,提倡人才培养“由科学而达至修养”[8];到20世纪“威斯康辛思想”促成了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至此,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使命全部形成。并且其“出场顺序”决定了三者的地位,培养人才是大学的基本使命,科学研究是大学的重要使命,社会服务是大学的衍生使命,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效力于人才培养,立德树人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

然而,当前却存在大学原初使命、基本使命被旁置的现象,在目标导向上片面追求排名和规模扩张而非质量提升,在育人方面轻本科教育重研究生培养、轻道德人文教育重实用科学教育,在评价方面“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产生这些现象的表面原因在于:一是核心功能错位。受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很多高校在办学理念上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过于追求大学在促进科学进步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功能,而忽略了大学育人的本质目的。二是培养方式单一。很多学校沿袭新中国初期高等教育强调专业教育的培养方式,根据整齐划一的行业标准培养“对口”的专业人才,追求批量化、订单式培养模式,而忽视信息技术高度发达时代对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和个性化人才的需求。三是育人文化内涵不足。部分学校重视对校园环境的表面建设,注重形式大于内容,满足于大场面、全员参与,而不能根据专业建设和学校的特色有效开展“润物细无声”、对全校师生因势利导的育人文化活动,缺乏育人文化内涵建设。而根本原因就是偏离甚至忘记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初心和伟大使命。

所以,大学要从严办学治学,要“回归初心”,促进立德树人。具体应包含以下几点:一是严把办学方向。“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德树人,坚持育人与育才相结合;同时要不断更新育人理念,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人才,着重培养具备良好终身学习能力、综合素质、能适应不同岗位要求的人。二是严守大学制度。健全的制度是大学治理的基础。在制度形成之前,要面向学校发展的短板,深入调研,了解師生需求;在制度出台之后,要坚持系统思维和法治思维,严肃对待、狠抓落实。三是严抓育人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大学凝心聚力的关键。要不断规范校园行为文化,严格开展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以文化育人,打造并凝练颇具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在学校内部形成一套师生普遍认同的价值规范,实现文化的育人功能。

四、浙江财经大学本科教育“严字当头,立德树人”的改革实践

人才培养作为大学的首要职能,是大学存在和高等教育合法性的首要来源。本科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关键阶段,是高教强国建设的首要基础。浙江财经大学历来重视本科教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先后出台《浙江财经大学“正作风、树教风、抓学风”主题活动实施方案》《浙江财经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教风建设的若干意见》《浙江财经大学学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等制度举措,并持续狠抓落实,根本出发点就是严字当头、立德树人。之后,学校又以综合改革为契机,从严抓师德、严格管理、严建机制等方面新出台了多项本科教育改革重要举措,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改革实践本科教育立德树人
甘肃省本科教育供给与产业结构的对接性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医学院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创新的实践研究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学前教育专业统一集中实习模式改革实践与反思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微生物与遗传育种》课程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