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之间有“方言”吗?

2018-02-22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抹香鲸猴群神农架

俗话说,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说的就是方言。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语言的多样性让我们不同于其他任何一种动物,成功站在食物链顶端。如今我们丰富的语言系统已经分化出了许许多多语种乃至方言,那么在动物的语言系统里,是否也存在方言呢?

A兄弟,听口音不像本地猴啊

日本京都大学的研究小组发现,知县猴群的叫声频率平均为670赫兹,比屋久岛的猴群低100赫兹左右。另外,这两个地方的猴群,在刚出生的时候发音几乎没有区别,但仅仅过了半年,小猴的发音就开始起了变化,会说“家乡话”了。这至少证明了,如果生活在不同地区,猴子会习得不同的叫声。

无独有偶,中国的猴子也有“方言”。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苏彦捷曾在神农架搜集到金丝猴发出的警报叫声,当她将警报叫声播放给同在神农架的金丝猴群听时,猴群产生了明显的躁动。但当将录音播放给上海动物园或者北京动物园的金丝猴群听时,猴群没有丝毫反应——哪位兄弟在乱叫,嗓子不舒服吗?我是一只来自孤岛的鲸,

B有着你听不懂的声音

先未看看抹香鲸,它们和人类一样是群居动物,喜欢以家庭为单位共同生活,并且全世界的抹香鲸拥有共同的基本语言模式。这些庞大的可爱动物不仅可以通过这种语言模式指代不同的意思,還可以通过其他抹香鲸发出的声音,未判断对方是否是个“熟人”——一听这大嗓门儿,肯定是隔壁那位。这和我们人类可以辨别不同朋友的声音是一个道理。但是虽然语言模式相同,太平洋的抹香鲸却说“太语”,加勒比海的抹香鲸说“加语”,叫声完全不同。由于抹香鲸个体庞大,人类可能永远无法得知,这两个地方的“亲戚”是否能听得懂对方的“方言”了。

更遑论孤独的蓝鲸,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大约有9个区域的蓝鲸种群似乎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虽然我们并不清楚它们能否用“方言”沟通,但是我们能从它们说话的方式辨别它们的故乡是哪里。

C它们是如何习得一门方言的?

同种动物之间“鸡同鸭讲”与大迁徙造成的环境差异密不可分。当动物面临自然灾害或者重大瘟疫时,它们便开始了集体大逃亡。一路上跑的跑,逃的逃,脱离了大集体,为了适应生活,大家便不能再沿用之前的语言了。好比同一种类的鸟A和鸟B,一个飞到城市,一个飞到了森林。为了穿过城市的重重噪音,A不得不使用尖锐短促的叫声,B则在空旷的森林里用低沉缓慢的声音呼朋唤友。久而久之,它们的叫声便完全不同了。

也有存在私人原因的可能性,比如某些动物和同类相遇,为了交到朋友,会不断修改自己的叫声,使其听起来和对方的叫声相近。这充分说明,无论是人类社会还是大自然的动物界,想要广结善缘,习得一门方言是相当必要的。

猜你喜欢

抹香鲸猴群神农架
Who is the murderer of sperm whales 是谁杀死了抹香鲸
有没有以抹香鲸为食的掠食者?
印度猴群杀人母亲与4个孩子遇难
抹香鲸VS大王乌贼,谁会赢
悬崖上的猴群
猴群逸事
拯救抹香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