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政新闻短视频的创作路径探究

2018-02-22阳玉明

新媒体研究 2018年21期
关键词:受众心理时政新闻短视频

摘 要 主流媒体承担着宣传党和政府政策、决策等的重大责任,在新闻宣传中一直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其公信力、影响力不言而喻。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网络信息铺天盖地,冲淡了人们对传统媒体时政新闻的关注度。如今,人们关注时政新闻的渠道大多是通过移动互联网。因此,在新的媒体生态下,时政新闻要发挥好主流舆论的宣传作用,必须用灵活的传播方式、高效的传播渠道、扩大网络空间占有率。如今,不少传统媒体开始走时政新闻短视频的传播路径,做更多的尝试和探索,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唱响时代最强音。

关键词 时政新闻;短视频;传播;受众心理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21-0146-02

1 时政新闻的传播现状

在各大广播电视台,时政新闻一直都是最主流的新闻节目,占据着主要频道和黄金时段,无论何时都像一座节目中的泰山屹立不倒。也正因为如此,广播电视台中的优势兵力往往就集中在时政新闻中。然而,多年来,时政新闻灵活的报道形式被弱化,时政新闻岗位上的团队所追求的最大原则是准确。久而久之,人才的个性不突出,时政新闻的写作和采编,最难进行变革,仿佛永远都是按照一种模式才安全。的确,时政新闻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准确,大家把绝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新闻的准确性上,而不愿创新,没有精力去创新,或者不敢创新,没有必要创新。尤其是时政新闻多会议报道,千篇一律的报道模式不仅让采写者束手束脚,也让普通受众敬而远之。

当然,在过去,互联网还没有如此繁荣的年代,时政新闻由于其在报道主题和报道对象上的主流优势和先发优势,收视率还能保持在一般水平。然而,现在人们收看时政新闻的渠道和形势都非常多样化,问津广播电视台时政新闻的受众就大不如从前了。例如,笔者所在的东莞广播电视台《东莞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就有较大幅度下降,虽然内部也在报道的深度和连续性、专业性上进行了高标准、严要求。但是传统媒体传播渠道优势不再的大背景,使其收视率和影响力依然呈现下滑趋势。好在传统媒体人“穷则思变”、追求卓越的精神未改。大家结合如今的传播新生态,进行了多样化的尝试,例如实行媒体融合,在全媒体平台上一稿多发,增加单条新闻的曝光率。不过,传统媒体人还需要继续探求改革的关键点,抓住新时代的传播规律,更多地用受众思维去进行改革探索。

2 《梨视频》给时政新闻短视频带来的启示

从2016年开始,国内出现了一些新闻类短视频的运营主体。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2016年11月3日上线的《梨视频》,是由从澎湃新闻辞职的媒体人邱兵所创始的一个资讯类视频平台。《梨视频》可谓是传统媒体人华丽转型的一个代表作,也为更多传统媒体转型提供了经验借鉴。2018年上半年,本人所在的东莞广播电视台时政新闻开始尝试做《莞视频》,笔者也参与其中。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发现,以往在电视播出的时政新闻中,一些亮点和细节拿到短视频中来进行网络传播,其传播效果能发生质变。点击量少则几万、多则逾百万。《壮观!120秒航拍,带你俯瞰港珠澳大桥》轻松获几十万点击量,《重点大学毕业还曾留学德国的学霸何以流浪街头14年》在短时间点击量过百万。制作团队花了电视时政新闻的一半力量,传播力度却实现了倍增。当然,也有一些点击量没有达到预期的案例。实践证明,短视频传播有规律可循。

《梨视频》为何受到投资商和广大网民的青睐?其中有两点引人注目。一是“用讲故事的方式传递中国声音。”二是建立了庞大而有序的拍客系统。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发展短视频,要建立庞大而有序的拍客系统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因为地方台立足的面比较窄。但地方台做短视频也有其优势,那就是立足于当地,更具有贴近性。那么,《梨视频》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短视频制作经验?笔者总结了以下三点。

首先,在手法上,需要用“讲故事”体。在一分多钟的视频中,将画面、声音、文字结合起来,塑造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个故事重点在于展现关键细节。当然,这中间有一个误区,由于传统电视台的媒体人擅长于视频画面的拍摄,习惯于注重画面的宏观性和美感,这本身值得提倡,但要注意,如果在短视频中过于强调画面宏观的美感,而忽略了关键细节,短视频就会成为无本之末、无源之水,丧失生命力。就拿《梨视频》中的两期节目来举例,2018年1月14日播出的梨视频《世界排队最多的国家 买猪肉都要排队》,讲述俄罗斯人在各个场合中都需要排队的习惯,虽然主题比较宏观,但是画面因为细节的捕捉而显得幽默风趣,富有故事性;2018年6月19日播出的梨视频《母子为了阻挠修路 竟提气罐扬言自爆》,画面是路人用手机拍摄,并没有多少美感,但是因为节目的故事性,依然获得了很高的点击量。因此,短视频的根本吸引力在于故事,传统电视人需要将眼光更多地放到讲故事上来。

其次,在时长上,短视频的时长一般不超过两分钟,才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收视习惯。但这没有一定之规,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大多數情况下,短而精是首选。《莞视频》刚开办的时候,一期节目经常有三分多钟。原因是原始素材动辄有一个多小时,按照传统媒体人做时政新闻的思路,重要领导的画面、关键同期声等,什么都不能去掉,修修剪剪还是少不了三分钟,这样一来,传播效果往往不佳。这就需要传统媒体人解放思想,站在受众的角度思考问题,将话题集中在一个有关注度的点上。当然,这对于时政新闻的采访过程而言,真的需要看运气。比如有一次,笔者在报道东莞的滨海湾新区建设阶段性成绩时,在海边捕捉到了负责滨海湾新区建设的一把手在海边环顾四周的画面,我们的麦克风递上去,他马上就有感而发,正是当时关键的几句话留给了人们对滨海湾新区无限的想象空间。当天制作的《莞视频》点击量很快就达到了10万+。

再次,我们确实要想方设法建立自己的拍客队伍。这支队伍的来源应该范围广泛,覆盖各个地域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发动大家将手机用起来,随时记录精彩瞬间。而电视台也应该敞开胸怀,多一些鼓励机制,为短视频的拍摄蓄积一个能量池。

3 短视频的内容生产手法

在具体的内容生产手法上,笔者也总结出了短视频制作的几个关键点:

1)采访是种子,制作者需要深入现场去进行采访,寻找焦点,多拍特写,用核心画面体现完整故事,最后再补充环境的镜头。

2)语言是锥子,视频中的字幕需要恰到好处、简洁明了、作为视频内容的补充,起到画龙点睛的功能。

3)视觉是锤,在拍摄过程中,尽量做到画质清晰、构图美观、色彩搭配合理,核心信息要放在画面中的突出位置。后期制作时,可以制作动图、添加图标,让意思更明确清晰。视觉画面就像锤子一样,将内容植入观众的脑海里。

4)情绪是调,在后期组接画面时,需要站在受众立场上去思考画面的先后出场顺序,细节反应场景,愿景交代背景,使用现场音让人“声临其境”,加入适当音效,制造更加吸引观众注意力的氛围。

5)最后,运营是扇子,短视频需要制作得好,更要推广得好。把握恰当时机,根据受众定位选择恰当的平台进行发布。并整合充实的资源力量,集中时间段进行推送,可在一段时间内迅速传播,造成“霸屏”效应。

4 时政新闻短视频需要坚持党性原则

时政新闻需要层层把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时效性和可看性。但无论如何,时政新闻的长、短视频都不能脱离党性原则。

众所周知,《今日头条》等一些短视频播出平台都经历过被叫停整顿的阶段,这再一次证明了国家对视频节目的要求是正能量宣传。从这一点看,做时政新闻短视频也有着先天优势,因为它拥有着第一手的主流信息,从不改变的正能量。在此基础之上,编辑筛选和剪辑出“更善意”“不偏激”,更符合年轻人对于内容咨询需求的短视频,呈现“细节中国”。

综上所述,在当前相关的管理部门对互联网信息传播管控越来越严格的背景下,时政新闻短视频的发展存在较大机会,但对从业人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有了更高要求。如何在故事中用感性的手段、动人的场景传播当今中国的正能量、主流的价值观,这需要相当高的技巧。

参考资料

[1]罗立璇.“难而正确”的梨视频为何能获人民网和腾讯青睐[EB/OL].[2018-04-17].《三聲》百家号,https://baijiahao.baidu.com/u?app_id=1536773616069310.

[2]柳爽.时政短视频创作及传播的创新路径——基于2017年十佳新闻短视频获奖作品的分析[J].电视研究,2018(3).

作者简介:阳玉明,中级记者,从事记者、编辑、出镜主持工作。

猜你喜欢

受众心理时政新闻短视频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浅谈时政新闻的创新与突破
从受众心理略论提高我国科普读物质量的策略
广告中陌生化手法的使用效果
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
移动媒体背景下城市电视台发展研究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城市台时政新闻“讲好故事”的四条路径
后现代视域下新媒体短视频的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