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法制节目的故事化表达
2018-02-22何章群
何章群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自媒体的迅速崛起,广播电视媒体在新闻资讯领域“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独领风骚的优势已经风光不再。电视媒体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寻求重新设计核心竞争力。在这一过程中,故事化叙事在电视节目,尤其是法制节目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文章从法制电视节目工作者的角度,从法制节目的结构、悬念、模式三个方面解析如何做好故事化表达,达到讲好故事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法制节目;电视叙事;故事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21-0126-02
在当前媒体变革环境下,“市场因素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市场机制的指挥棒将同样在电视媒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根无形的指挥棒,落实到实处就是收视率考核。为了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我们首先要提高电视人对节目制作的叙事能力。在新媒体迅速崛起,各级电视机构各出奇招进行激烈市场竞争的今天,独家新闻甚至独家视角都已经很难获得了。要从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练好内功,深入挖掘。可以说,电视叙事的能力是电视节目尤其是法制节目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1 故事的力量
从《东方时空》开始,电视节目讲故事的方式随处可见。无论是新闻专题节目,如央视《新闻调查》,还是财经节目《财富故事会》、科普节目《走近科学》、理论节目《百家讲坛》、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兒》都以不同的形式在讲故事。更不用说一批直接以故事为旗号的栏目,比如:江苏卫视《天天故事会》、河北电视台《故事坊》、辽宁电视台《王刚讲故事》和湖南经视《故事会》等。甚至一些唱歌跳舞的娱乐节目,也在大打“故事牌”,有人开玩笑说:“家里没有一个‘血泪史都不好意思去上台表演了。”
近年来,法制节目也越来越重视故事的力量,央视名牌栏目《今日说法》曾经改版为《撒贝宁时间》,突出故事化叙事后,收视率明显提升。与新闻纪实类节目相比,虽然都是报道了真实事件,但不同之处在于故事节目不再仅仅满足于及时,及时和准确的报道,转而悬念化结构和情节的起伏生动。也是讲究节目成本的今天重要的优势,法制节目在故事化方面是有优越的先天条件:它起源于生活,贴近群众,贴近现实,而且有人物,有情节、有戏剧化的矛盾冲突。法制节目由专题走向故事也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在江西卫视《传奇故事》制作经历中,大部分节目都是从全国各地引进的。再重新包装改编之后,通过“新瓶子装旧酒”的办法,使很多本来播出效果平平的新闻专题,变得曲折离奇,点石成金,引人入胜,取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其中的奥秘就在于在尊重新闻真相的前提下,用故事化的手法对新闻素材进行二度创作,打破原有的平铺直叙的叙事模式,巧妙运用倒叙、插叙、顺序手法,突出悬念引导,充分运用讲故事的各种技巧,发挥到最佳状态。
2 怎样讲好故事
美国新闻栏目《60分钟》有句经典的概括:“电视新闻栏目其实是新闻报道、戏剧文学和广告包装三种互不相融的因素组合在一起的,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三个因素完美地统一融合在一起。”电视一线的记者编导很多是新闻专业出身,往往重视了节目的“新闻报道”元素,而忽略了后面的“戏剧文学”和“广告包装”两个重要元素。
新闻写作课程是新闻专业的必修课,新闻五要素是新闻写作的基本功,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不少编导就按照新闻写作的要求,往往在开篇的导语部分就把“五个W”全部或大部分交代清楚。但这恰恰忽视了“戏剧文学”和“广告包装”的作用,观众在看完片头后,基本上就可以换台了,新闻短讯式的话语模式在故事节目中是最大的忌讳,讲故事就要有文学戏剧方面的技巧。
2.1 结构:文似看山不喜平
首先在节目的谋篇布局方面了运筹帷幄,精巧设计,像围棋一样,首先要布好局,合理运用顺序,倒序,插叙,补叙的叙事手法。
很多人的习惯都是采用顺序手法,喜欢从故事的起因说起,娓娓道来,但如果观众对这个事件尚不了解,没有兴趣的话,对这个人物的过去经历毫无兴趣,而且,过去的事情往往缺乏生动的镜头来展现。因此,这样的叙事方法要改变,法制故事节目更多运用倒叙和插叙、补叙的手法。
“文似看山不喜平”,故事情节要跌宕起伏、张弛有度,在节目进行中,故事情节要不断出现转折、变化,事情真相扑朔迷离,让观众一直关注的情节的发展。在节目的谋篇布局中,往往在每三到四分钟出现一次“小高潮”,或是一个新问题的出现,或者新的重要人物出场,引出下一段故事环节,在观众出现注意分散,即将“审美疲劳”的时刻,用情节的变化,牢牢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抑制观众是用遥控器换台的冲动,减少观众的流失。
2.2 悬念:犹抱琵琶半遮面
1916年美国导演大卫·格里菲斯的作品《党同伐异》中,运用的“最后一分钟营救”已成为影视作品经典悬念设置方式,他把狄更斯小说的叙事手法拿进电影,通过平行蒙太奇手段,将发生在不同地点的平行动作交替切入,摆脱实际时间、空间的束缚,打破了传统戏剧叙述原则,创造了真正符合电影艺术规律的叙事时空。
故事性电视节目往往在开头设置最大悬念,然后每个段落设置一个小悬念,层层剥笋,步步为营。设置悬念的办法很多,最常用的是提出疑问,如使用为什么、难道、莫非等开头的疑问句来设置悬念。而更高明的手法是并不直接使用疑问句,而是让观众自己产生疑问,帮叙事者提出问题。我们经常使用的是:“没想到另一个关键人物的出现,使事情又出现了巨大的转变”“找到某某人之后,她说事情的真相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后来发生的事情让在场的人大吃一惊!”
节目的最后:这样的死亡到底是谁的错?谁该承担责任?引出对法律与社会问题的反思:犯罪嫌疑人受伤,该谁来救治?经过这样的调整之后,节目的悬念大大增强,收视效果也非常好。
2.3 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
在房价攀升的今天,很多民间的法制纠纷题材都围绕家庭财产,特别是以房产话题展开,如果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就事论事的话,法制节目不小心就会变成房产节目。如某台记者制作了一期题为《美国亲戚抢祖屋》的节目,内容是几个美国的表妹回国来与房产实际控制人争夺房产的事情,乍一看有点老生常谈、平淡无奇。经过斟酌修改之后把角度进行了调整,标题改为:《天下掉了个洋妹妹》。节目主持人说。曾几何时,中国梦以求有个海关系,有个洋亲戚曾经吸引多少人羡慕的眼光,但某某说,他家突然来了几个自称来自美国的表妹,却让怕高兴不起来。
整个故事环环相扣,把普通的房产纠纷变成了一个悬疑的侦探故事。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所谓无巧不成书,生活本身是最好的编剧,有时候会发现,编剧“闭门造车”殚精竭虑往往都想不到世间有那么离奇的故事。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叙事中抓住关键的角度,围绕重要的矛盾冲突展开故事情节。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做好一档好的法制栏目,首先要有好的节目定位,其次要有流畅的故事化表达。这就需要电视工作者从故事的结构、悬念、模式等三个方面进行精妙设计。但是法制节目不是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讲故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宣传普及法理,千万不要走向另一个宣传误区。
制作电视法制节目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为了片面追求离奇曲折的故事,而故弄玄虚误导观众,违背新闻伦理,甚至制造虚假新闻。同时在节目的故事化中要注重弘扬社会正义,彰显人间真、善、美、爱,发现人性道德情操,传播正能量,引导受众积极向善,遵纪守法。坚持好媒体的几条底线,不逾规,节目才能长“制”久安。
参考文献
[1]王冬玲.从《撒贝宁时间》看电视法制节目的品牌延伸[M].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4(1):50-52.
[2]何黎明.从《法治在线》看法制类节目发展[J].新闻战线,2014(9):123-124.
[3]刁姗姗.从《普法栏目剧》看电视法制栏目的发展策略[J].传媒,2014(16):37-38.
[4]李旭.德字当头——论地方电视台法制节目转型升级[J].电视研究,2015(S1):31-32.
[5]匡蔚青.省、市电视台法治类节目现状与思考——以江苏省、市电视台为例[J].电视研究,2015(12):70-71.
[6]王秀珍.社会治理视阈下电视法制节目的创新发展[J].编辑学刊,2015(3):43-48.
[7]杨梅.法制类节目的危机与对策[J].电视研究,2015(S1):51-52.
[8]蒋全福,李烨.电视法制节目农村传播效果实证研究——以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周边农村为例[J].中国报业,2015(22):33-34.
作者简介:何章群,滁州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