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政资金与农村环境保护治理

2018-02-22张学红

经营者 2018年20期
关键词:整治环境保护机制

张学红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对农村建设的影响愈发严重。“十二五”期间,为全面贯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奋力打造“黄河金岸,塞上明珠”江南田园化风光的战略目标,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在发展中解决农村环境保护薄弱的突出问题,全力推进新农村面貌再上新台阶,切实改变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的状况;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努力让农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加大力度整治。但运行效果不尽人意。农村环保资金作为农村环境问题链上的重要一环,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本文分析农村环境的各种问题与如何有效利用农村环保资金的关系,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为宁夏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提供参考。

二、农村环境保护财政支出的意义与重要性

对于农村环境保护来说,环境保护财政支出意义重大。“十二五”时期,宁夏大约投入19亿多元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资金,加大支持力度对农村水源保护、生活污水处理、垃圾收集处理等进行了整治。明确农村环境保护治理经费的目标及要求,并坚定专款专用原则,强化资金整合,确保用途不变、渠道不乱、统筹安排等要求可通通达到。通过研究优化环境保护财政支出的结构和方式,对于农村环境保护治理经费管理和提高环保投资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三、农村环境保护财政支出的现状和问题

(一)已投入建成的农村环保设施运行效果不佳

2010—2015年宁夏共投入19亿资金,在全区内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根据2014—2018年宁夏环保厅的统计,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投资建成的污水处理设备共有376个,但是污水处理的年增长率只有3%,污水处理率仍有不达标的情况,未能达到预想效果。这个数据表明这些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运行没有得到有效保障,处理设施没有发挥它应发挥的效益。所以,宁乡回族自治区对于使用农村环境保护资金的效益较低,投入的环境保护资金并没有产生直接的环境效益。

(二)农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导致垃圾收集、处理率低下

“十二五”期间共建设垃圾填埋场113座,中转站点118处,构建各种垃圾箱27.9万多个,但农村农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垃圾收集意识不强,垃圾收集、处理率仍不太理想。

(三)农村环保设施运行资金短缺

虽然市财政每年以每人每年12元的标准,设立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并列入财政预算,但资金远远不够农村已建成的环保设施正常运行所需。加之乡镇没有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资金分配使用不均的问题,加重了农村环保治理工作的难度。

(四)未建立长效的运行机制

近年来,中央在全国各乡镇投入建设了大量的污染防治设施,但长效的运行保障机制却相对滞后,导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四、农村环保资金使用效益低的原因

(一)受支出结构限制

在防治污染方面,生态补偿资金占比始终较低,污染防治生态补偿资金投入不足,没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从而导致治理的效果并不显著。

(二)农村环境保护项目过于重视建设,忽视运行

基本上都是选择项目申报方式来划拨环保财政资金,补助只关注立项建设,并未真正关乎建成之后的成效。采取此补助方式使得地方为获取更多补助资金,一般都会更为重视项目立项,而严重忽视项目的运行。学者张悦、林爱梅通过研究得出,一些地方的环保建设并无专业的可行性论证,过于盲目地开展,最终导致的结果必然是完成环保设施建设之后其使用效率也会极低,资金并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三)未开展项目的绩效评估

《环境保护法》中明确规定了国家的环境目标责任制及考核评价制度相关内容。而开展预算支出的绩效评价工作,在《预算法》中也有明确规定,但实际上,项目申报中没有按照具体的量化的经济评价标准和社会性评价标准开展项目绩效评估,致使项目成效不显著。

五、对财政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支出的建议

(一)建立预算资金执行监督考核机制,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建立专项资金监督考核机制,每月将环境保护使用情况在公示栏内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定期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各乡镇年度考核依据,实行农村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

(二)建立完善的资金使用规章制度

对于资金使用对象、方法、程序以及使用部门的权责,必须清晰明确,确保资金在全面监督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使用。对于整改地区,借助农村环境整治之力,主动积极地加大资金投入,保证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管、适用范围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定点、定向投入,建立公共财政引导、多方参与的经费分担机制,以形成有效的资金保障制度;明确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责任;引导农民以投工投劳的方式积极参与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项目区农村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和污染设施运行、维护机制,确保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果。

(三)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

绩效评价机制是指凭借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采用一定的考评方法,评定各方的工作完成情况及其工作职责履行程度,并将评定结果有效地反馈给各方的一种制度。所以,应该在使用资金的过程中全面贯穿绩效理念,建立预算编制、监控、评价等指标体系,科学管理地使用资金,可以有效地了解各方使用资金的具体情况,并且可以较为直观地了解到每一部分资金是否得到了充分利用。

(四)资金补助机制的完善

补助资金挂钩立项的机制应及时改变,并探索及构建补助资金挂钩投产后成效的机制,对于实现治理目标的给予科学的奖励;治理目标并未完成的,则应收回补助资金,并视情节轻重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于退耕还林(草)的农场和个人等有利于污染治理、环境保护的行为,政府可从政策方面(财政补贴、税收支出)入手给予扶持,确保工作更为顺利地开展。设立生态补偿机制,对于农民自愿回收的废旧塑料制品,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

(五)建立健全长效的运行机制

推进农村环境保护,集中整治是手段,长效管理是根本,采取政府预算、乡镇包干等措施积极筹措运行经费,确保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使财政资金发挥应有的效应。

综上所述,财政资金在环境保护整治上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资金不到位或者无法以实际需要为基准就可能导致各方整治事倍功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农村环境保护是环保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场比拼毅力和智慧的持久战。而财政资金作为其中必不可缺的一环,理应尽其所用。以资金为有力基础进行环境整改,扎实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作者单位为银川灵武市会计核算中心)

参考文献

[1] 张硕.我国环境保护财政支出的现状及建议[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6.

[2] 中韩洁,罗沙.央财政专项投资投入农村环境治理[N].中国建设报,2010-02-22.

[3] 張全林.农村环境治理的几点建议[N].中山日报,2017-12-26.

[4] 陈宝全,李峰龙.灵武市:农村环境整治趟出新路子[N].银川晚报,2010-05-31.

[5]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环境保护厅财政厅自治区2010-2012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方案的通知[N].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2010-09-20.

猜你喜欢

整治环境保护机制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撮粮之术(下)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皮革机制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
艺术需要公共环境参与的中介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