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分析
2018-02-22刘静
刘静
(河南省固始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固始465200)
产后出血发病率约为2%~3%,是一种产科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产妇死亡重要原因之一[1]。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占产后出血70%~90%,对产后出血进行及时诊断处理可防止90%产妇病死。米索前列醇是一种前列腺素E1类药物,可增强分娩后子宫收缩节律,促进血窦闭合。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是一种机械性压迫止血技术,能够彻底止血。本研究旨在探讨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74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观察组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28.02±2.51)岁;初产妇23例,经产妇14例。对照组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7.89±3.95)岁;初产妇27例,经产妇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单胎妊娠;签署知情同意书;无凝血功能障碍;无相关药物过敏史。(2)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等器质性病变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不能进行正常沟通者;产前严重贫血者;伴恶性心律失常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缩宫素(国药准字H32024969)10 U静脉滴注治疗,若5 min后出血无减慢趋势,出血量>300 ml,立即采用以下治疗方式。对照组口服米索前列醇(国药准字H20073696)0.4 mg治疗,并于耻骨上方托起子宫,使位置高于盆腔,按摩子宫。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消毒阴道宫颈,快速按摩子宫以排出积血,宫颈钳牵拉宫颈,于宫颈后穹窿4~5点位置进针,2点位置出针结扎左穹隆,同样方法自10~11点进针,7~8点位置出针结扎右穹隆。在阴窥镜直视下,钳夹宫颈前后唇,无齿卵圆钳送至子宫下段,纱布包裹后纵向固定。术后留置导尿管,嘱患者平卧,2 h后确认无活动性出血后取出无齿卵圆钳。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止血有效率。完成治疗后30 min内应用专用卫生巾收集血液,以测量出血量。治疗后子宫收缩,阴道出血减少,30 min内出血量<200 ml,为止血有效,否则为止血无效。(2)记录两组胎儿娩出后2 h内出血量与24 h内出血量。2 h内出血量测量方法:在胎儿娩出羊水流尽后,于产妇臀下放置带有计量仪无菌聚血盆,完成接产后应用专用卫生巾收集血液,两者相加即为2 h内出血量。24 h内出血量测量方法:收集2~24 h内所用卫生巾收集到的血液,加上2 h内出血量,即为24 h内出血量。(3)产后24 h采集外周血,分离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酮 -前列腺素 F1α(6-keto-PGF1α)、前列腺素 E2(PGE2)、前列腺素 F2α(PGF2α)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止血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止血有效36例,止血无效1例;对照组止血有效29例,止血无效8例。两组止血无效病例均发生于治疗后30 min内,出血量200~406 ml,随时间推移逐渐递减,无死亡发生。观察组止血有效率为97.30%(36/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8.38%(29/37),χ2=4.554,P=0.0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胎儿娩出后2 h内与24 h内出血量比较观察组胎儿娩出后2 h内出血量与24 h内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胎儿娩出后2 h内与24 h内出血量比较(ml,±s)
表1 两组胎儿娩出后2 h内与24 h内出血量比较(ml,±s)
组别 n 2 h内出血量 24 h内出血量观察组对照组37 37 t P 465.15±40.91 572.28±41.26 11.314 0.000 613.81±56.73 748.88±54.91 10.406 0.000
2.3 两组血清 6-keto-PGF1α、PGE2、PGF2α水平比较观察组血清6-keto-PGF1α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PGE2、PGF2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 2 两组血清6-keto-PGF1α、PGE2、PGF2α 水平比较(x ±s)
3 讨论
产后出血多发生于产后2 h内,由于分娩后子宫血运丰富,胎盘剥离面积较大,血窦开放,宫缩乏力可导致胎盘附着部位出血量增加,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等特征,给予及时有效治疗对产妇至关重要[3~4]。子宫按摩与缩宫素注射是传统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策略,前者起效较慢,不适宜单独用于大出血患者;后者静滴起效快,效果明显,但易受个体药物敏感性影响,且静脉滴注20 min后药效递减,持续时间较短,当缩宫素受体饱和后,不能通过增加给药剂量提高子宫收缩能力[5]。
近年来米索前列醇在产科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其可软化产妇宫颈,提高宫内压,增强子宫张力,增大子宫收缩幅度,提高子宫收缩频率,且其通过口服给药,操作简便,吸收率较高。以往研究证实[6],米索前列醇口服后2 min,即可在血液循环中检出,起效较快,15 min后可达峰值。但屈小洁[7]研究指出,米索前列醇单一应用止血效果欠佳,而与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联合应用可缩短患者出血持续时间,减少产后24 h出血量。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主要针对子宫下段与阴道上1/3区域供血的子宫动脉分支进行结扎,技术简单,安全易掌握,钳夹宫颈可引起机械性压迫止血,且可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加强子宫活动,引起子宫反射性收缩,同时能通过钳夹减缓血流速度,促进血栓形成,增强止血效果。在神经系统方面,骨盆神经丛支配子宫肌肉活动,且位于子宫颈部与子宫体,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可对骨盆神经丛产生刺激,进一步促进子宫收缩。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止血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胎儿娩出后2 h内出血量、24 h内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能提高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止血效果,减少出血量。
既往研究证实[8],6-keto-PGF1α产生提示血小板聚集能力降低,PGE2、PGF2α生物学作用是促进子宫收缩,压迫血管而达到止血目的。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血清6-keto-PGF1α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PGE2、PGF2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能提高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子宫收缩能力,加强止血效果。综上所述,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能提高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止血有效率,降低血清6-keto-PGF1α水平,减少出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