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技工院校德育时效性提升策略
2018-02-22
(开封技师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0)
一、技工院校德育教育存在的不足
1.教学内容不新
德育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变化不断变化的,德育内容要日日新。信息化社会催生了很多新事物产生,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不断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德育,使之具备应对多元化的社会的知识和能力,具备成长过程必备的德育基础和情感关注。[1]
2.教学方法单一
课堂是德育的最重要的渠道,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在现阶段的技工院校中,还可以有多重形式和载体。当前德育教育的方式主要以授课为主,局限在课堂这个小范围。德育课堂也并没有因信息化的设备而有所改变。[2]
3.教学效果不好
在技校,家长、老师和学生的挂念可能就是学技能。除此之外的内容,都是不重要的。常此下去,德育课程成为摆设,德育成为形式,自然最后的德育效果不如人意。学生没有将德育融入到专业学习之中,没有真正将德育作为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思想。学生始终是被动的,没有灵活运用。[3]
4.“三全”育人不够
德育不能单凭一己之力,德育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德育需要全程全方位全员参与。在各技工院校,对于德育教育的投入是有限的,同时,德育的目的也是功利化的,是以追求高就业率为母的的。如此,技校对于德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对德育的重要意义认识并不充分,对德育的实施也多是走走过场而已。学校并没有将德育作为所有教职员工的工作职责。
二、德育教育时效性低原因分析
1.学生基础薄弱
从生源上来讲,技校的学生是被本科院校遴选之后剩余的,大部分的技校失去了先前的竞争优势,出现招生难、办学难、育人难等困境。同时,生源的限制又加剧了现有技校的竞争,一再的降低录取分数和门槛,造成的恶性循环就是学生的素质和基础越来越薄弱,需要投入的教育资源和精力越来越多。在生源质量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学生上课的热情、学习的态度、综合素质的现状、就业的基础等等,都出现明显的不足。自然,学校的德育教育不以开展。
2.教师水平不高
相对于重点院校,技校的教师还多停留在高中学习阶段的教学,基本上还是沿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没有以学生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彼此之间缺乏互动交流,在没有融洽关系基础上的德育效果自然不会理想。加上,技校的教师为了生存,承担的教学任务相对较重,压力较大,德育的精心准备上明显不足,造成德育的效果不理想。
3.社会环境不佳
技工院校的学生具有自身的特点,一般年龄在17岁左右,没有成熟,思想观念和体系都还不健全。在当今复杂的社会中,收到诸多不良思想文化的侵蚀,无法甄别信息的好坏,由此较为容易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加上现代社会价值多元,技校的学生往往较为容易模仿那些低俗的言谈举止和负面的社会现象等。在这样的环境下,技校的德育效果面临重重考验。
三、提高德育教育有效性的策略
1.三全育人
德育必须是全覆盖的,技校在进行德育教学时,不能局限教学地点,不能局限教学人员,不能局限教学实践。技工院校的德育教育要贯穿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例如去食堂就餐要自觉排队,在课堂上学习要遵守纪律,在校园中要爱护公物,要尊师敬长,要友爱同学等等。只有让小习惯汇成大习惯,让小事情变成大行动,教师用心教导,学生认真学习,才能真正落实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德育的时效性。
2.对接社会需求
社会需求的是德才兼备之才,需要能力和素质协同发展,缺一不可。技校不能脱离社会的需求,单纯进行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而忽视德育教育。作为技工院校,一方面要考量社会尤其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甚至可以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出发点,不能偏离企业的用人标准;另一方面,在展开德育教育时要顺应时代潮流,应用最新科技手段,寓教于乐,生动形象地呈现德育内容,让学生易于接受和实践。例如可以邀请知名校友讲座,举办面对面的沙龙、读书会等,利用典型的力量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
3.建立沟通机制
教育需立足于人,德育需直指人心,这些都需要师生敞开心扉,真诚交流。在技校,学生的年龄不大,大多为十六七岁,还具有冲动、走极端、偏颇等身心特点,作为技校的德育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分析学生,及时发现和掌握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建立合理、有效的疏导沟通机制,建立多层级的沟通渠道。真正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有效的沟通反馈,共同育人。同时,可以创造性的有效利用网络手段,一对一,一对多,促进德育时效性的提升。
4.重视情感教育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加强情感教育往往能收获额外的效果。对于技工院校的学生而言,要重视培养其感恩之心,进行相应的感恩教育。回报社会、奉献社会;感恩老师、孝顺父母等等,是每一个技校的学生需要有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