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高校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现状分析

2018-02-22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36期
关键词:群体问卷大学生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0031)

一、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的规范是保证大学生健康生活教育现状调查的有效性和稳定性的重要保证。此次调查主要针对学生夜间就寝情况和上网情况进行调查,采用的是问卷和访谈方式,正式问卷发放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通过发放纸质问卷,同时采用访谈法进行数据的采集,第二种以微信、QQ、邮件、问卷星等线上方式。被调查对象涵盖了11所高校的学生群体。共发放问卷277份,有效收回266份,回收率96.03%。为保证问卷质量,对正式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保证了调查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减少调查的误差。在问卷的基础上,对部分被调查对象进行深入访谈,进一步探寻影响健康生活方式养成的更深层次的原因。

二、大学生健康生活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和访谈结果,目前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呈现矛盾性。一方面,大学生更加注重饮食健康和身体锻炼,另一方面在作息时间上也呈现晚睡话趋势。在调查中,在23时之后睡觉的大学生比例占到了59.7%,而其中18.4%的大学生睡觉晚于24时。对“晚睡原因”这一问题的回答,有20%的大学生是因为学习,有46%的学生是因为娱乐,包括打游戏、刷剧、聊天等,24%的大学生是因为单纯不想睡,7%的大学生是因为休息被打扰,3%是因为其他原因晚睡。通过调查可以发现,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晚就寝时间睡眠时间较晚,而对晚睡原因的回答中固然有学业造成的压力,但近一半大学生晚睡是因为娱乐原因。网络及手机的大发展作为一柄双刃剑,在提供方便、创造价值的同时,给大学生提供了足以消耗海量时间的可能,加之大学生自制力偏低,新奇的网络世界给了大学生消耗时间的可能。手机依赖能够负向影响健康睡眠行为,而且影响效应非常显著[1]。邹云飞在手机使用和手机依赖的调查中发现,手机依赖者交往焦虑得分(42.17±8.738)高于非依赖者(P<0.001)。135名手机依赖者中24人(17.8%)有睡眠问题,高于非手机依赖者(9.4%),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χ2=8.088,P=0.004)。大学生手机依赖率较高,手机依赖影响交往焦虑和睡眠质量,有效减少手机使用时间有助于预防手机依赖。[2]不过,在这其中,有24%的大学生晚睡是因为单纯不想睡。在访谈中发现,有部分学生是因为单纯不想睡,但又不想学习,因此将注意力转向了网络游戏、手机依赖及刷剧中。“单纯不想睡”这一原因凸显出大学生内心的复杂,这其中既有迷茫,又有同辈压力的传输,既有内心压力的无法释放,也有手机依赖的持续负面作用。手机和网络在拉近人的距离的同时,也将大学生区别开来,即同在屋檐下,各有一世界,相互之间的不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积累成对对方的“漠不关心”。

在大学教育中,尤其是在晚睡慢慢成为一种社会“潮流”之时,对大学生晚就寝等健康生活方面的教育方面稍显滞后。一些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晚睡也认为是一种追逐“潮流”的行为,因此是默认的。也有一些人认为晚就寝、过度上网对身体有害,但只要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也是“不去细究”的,但对于“可接受范围”这个词的界定就显得很不一致,缺乏严格和科学的标准。

三、大学生健康生活教育的改善策略

打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生活关联,以教师为榜样,塑造学生对健康生活的认知。随着教师群体对健康生活的人生体验的不断提质,较之学生群体,教师群体在对健康生活的认知上明显处于优势,因此,以教师带动学生,以实际补充讲述,将热爱健康生活方式的教师作为学生行为的榜样模板来促进学生对健康生活的认知。

通过技术手段为大学生健康生活设立合理化和科学化的“边界”。大学生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因其自制力较弱,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心较强等原因,其探索世界的欲望也比较强烈,对新事物的探索也比有很大需求,因此,为其设定一定的边界,帮助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大学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管理上,不仅要提高健康教育课程等手段的有效性,更要在作息时间、网络管理上实现可控。

学校要聚力打造“健康校园”的生活和学习氛围。学校的内环境氛围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发展意识。校园文化的聚集和建设,应依据学生群体的不同,如专业、年级、性别等,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合的文体发展途径,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效能。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以未来发展为定位,采用科学和合理的方法,将学生真正纳入到健康生活方式的轨道上。

猜你喜欢

群体问卷大学生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