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播音备稿的重要性及方法探讨

2018-02-22唐群力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6期

唐群力

随着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现在相当一部分播音员为了快速完成工作交差,拿到稿子就进播音室,一番快速浏览后,有的甚至连浏览一遍都顾不上,坐在话筒前就开播。当然,如果是因为稿子出来晚了,又是上直播节目,得抢时间,本人又有深厚的播音功力,也无可厚非。但很多时候并不是这样,就算编辑交稿早,就算是录播,一些播音员也将播音前的备稿环节完全省略掉了,这样的结果是:边看边播、边播边看,边播边错、边错边改,甚至播完后错误百出而不自知,被后期制作人员制作时发现,再一字一句一段地去重录,去修修补补。整篇文章听起来连流畅都谈不上,更遑论思想、层次和情感,改过的字、词、句和段落就像是一件衣服上打满了的补丁,既没有美感,也严重影响了后期制作的进度。这种只求速度,不讲质量的播音,根本谈不上是播音再创作,只是简单机械地见字发声而已。

播音,是从稿件的内容和形式出发,在理解稿件——具体感受——形之于声——及于听众的过程中,以积极的话筒前状态进行有声语言的再创造,达到正确理解与准确表达的统一,达到思想感情与尽可能完美的语言技巧的统一,达到语言形式与体裁风格的统一,准确、鲜明、生动的传达出稿件的精神实质。

一篇普通稿件,如果播音再创作完成得好,会给稿子和效果加分;一篇好稿子,加上完美贴切的播音创作,那就是锦上添花,如虎添翼。如魏巍的著名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在齐越老师声情并茂的播讲下,其感染力倍增,感动了千千万万的听众,既鼓舞了前线的将士(从此之后, “最可爱的人”成为解放军的代名词),也激发了全国人民抗美援朝“一切为了前线,为了前线的一切”而奉献一切的爱国激情,并影响了数代中国人。齐越老师的此作品成为文稿和播音高度贴切,高度融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达到效果最佳的典范。而一篇再好的稿子,如果遇到一位不走心不用心的播音员,播得磕磕巴巴,支离破碎,前言不搭后语,相信也难以出彩,难以被听众认可。

要播好一篇文章,就一定要遵循正确的播音创作道路。播音的正确创作道路是:站在无产阶级的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上,以新闻工作者特有的敏感,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准确及时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分析理解稿件——具体感受——形之于声——及于听众的过程。以积极的话筒前状态进行有声语言的创作,达到恰切的思想感情与尽可能完美的语言技巧的统一,达到题材风格与声音形式的统一,准确、鲜明、生动的传达出稿件的精神实质,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教育、鼓舞和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而其中的分析理解、具体感受就是指播音的再创作一定要依据文章的体例、特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核心,然后以外在的技巧把它准确的表达出来,理解是基础,感受是关键。而要实现这一切,就不能少了备稿这个环节。

备稿,即充分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意图,以适应广播或电视的形式把它用有声语言表达出来,即表意传情。

备稿分为广义备稿和狭义备稿。广义备稿:是指日常的学习积累,即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政策水平,要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深厚的生活基础和良好的播音基本功。狭义备稿:就是指对具体的稿件的准备方法。

不管文章长短甚至就是一句广告语都应该认真分析备稿,否则不但不能表意传情,还可能出错。例如曾经在中央电视台播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一条关于欢迎大家到四川西岭雪山滑雪的旅游广告,最后一句:“四川西岭雪山滑雪场欢迎您!”,结果播音员在没有了解、理解和分清层次的情况下,播成了“四川西岭—雪山滑雪场—欢迎您!”,四川西岭是什么地方?“滑雪场”前冠上“雪山”,是想区别平原、戈壁、沙漠的滑雪场吗?一句简单的话,错得完全不知所云。由此可见,备稿是多么的重要。

1 备稿的基本步骤

一篇稿件的备稿,一般来说有6个步骤。

1.1 划分层次

包括归纳、归并和划分。通过层次的分析,有利于对稿件深入的理解,在张嘴前心里要有东西,说话方有根据,也就是说,自己首先要读懂弄通文章的内容和意思,特别是文章中关于某些事物、工作的提法和一些特定词语的意思,才能正确地断句和处理重音、层次和逻辑。如曾听到一位年轻的播音员,把一句“搞好农村互联网+工作”播成了“搞好农村互联网,加工作……”,所以,备稿就是要对文章的段落层次、大意表述准确理解,要理清脉络,搞清逻辑关系,找准重音,做好语句分析,语句分析是直接支持你一篇文章的播读是否成功的关键,如上述那句广告语,要处理好句子才能出意思。

1.2 概括主题

找到并归纳好主题,即文章的“中心思想”,弄清标题和主题之间的关系,一般标题就是从文章内容中提炼出来的主题,主题要归纳得精炼明确,主题思想要用最简练的词语就如论文和行政文件的关键词一样装在心中。即文章通过……说明(反映)……,做到心中明了。

1.3 联系背景

是指播出背景,播出背景包括上情和下情两方面内容。上情:是指和稿件有关的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下情:是指国际、国内各方面的现实情况及其变化。下情里还有“主流”和“支流”。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稿件中的政策精神和播音的针对性。

1.4 明确目的

指播出目的,知道了针对什么而读文章后,还要明确通过播读达到什么宣传目的。以此调动播音愿望,加强与听众的交流感。

1.5 分清主次

找出重点,从大处着手。重点一般是直接表现主题、体现目的、抒发感情、感染听众的地方。把功夫下在重点上,让其他陪衬重点,为重点服务。

1.6 把握基调

也叫主调,是指播送一篇稿件时所把握的总的感情色彩和份量,而绝不是简单地指播音时声音的大小高低。凡表达都要遵循寻找内容,寻找与内容相符的表达方式。寻找研究稿件和节目的方针、内容和要达到的宣传效果,就是既要考虑时代的节奏和旋律,因为时代的调子会制约和影响节目的基本播法,也要考虑到受众的接收心理制约,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时期的时代节奏壮怀激烈、高亢昂扬,播音即亦如此。而现在则更趋亲切自然、平实大方。要用理解带动情感,用情感带动表达,考虑好文章总的调子,体会调子的高低,找准基调,把握基调,它有两点基本要求:一是基调贴切有个性,二是基调统一而要有变化。比如:

新闻:声音明快,语言干净;语意连贯,语句流畅;字音准确,音色纯正,实声为主。

专题、通讯:亲切朴实,从容畅叙;新鲜兴奋,真切参与;起伏流淌,由己达人。注意抒情描写和气息控制的多样;注意停连和重音位置的灵活性及语句语气结构的变化性。

评论: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语气肯定,语言要具有穿透力;停连恰当,节奏平衡;注意用实声。

文艺播音:语言样式以介绍为主;隐入隐出,有渗入感;语言的基调要随音响节奏的变化而变化。

播讲时基调把握是否与稿件内容贴切,是否符合播出目的的要求,这是衡量播音成功或失败的重要标尺。

2 具体感受

具体感受也是备稿的重要环节,即真心去了解你要播报的人物或事件,发现被报道人物的内心世界,被报道事物的内在意义和外延影响。由于播音员很少到第一现场去,所以対素材的二度创作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这就决定了在创作中必须有感受联想、情景再现。感受情感在播音中的位置,也叫情感再现,即在符合稿件需要的前提下,以稿件提供的材料为原型,使稿件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在播音员、主持人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形成连续的活动画面,并不断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从播音员、主持人理解感受稿件中,不但感受到内中形象和景,而且感受到内中的神采和情,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它要求要以稿件为依据,在分析理解稿件的基础上进行;产生于具体的感受中,把文字变为自己要说的话,由理解到表达;用自己的经历、经验去补充、丰富,使情感更加逼真,更具感染力。感受的步骤有:

(1)划分场景,理清头绪,看看稿件中描写了哪些场景,相互间的联系如何变化、运动,如何递进层次,哪是近镜头,哪是中镜头、远镜头,确定什么地方该用什么声音(实声或虚声)来表现。

(2)设身处地,感受当事人的情绪。要注意抓第一印象,抓住第一个感情激动点,调动自己的情绪。

(3)触景生情,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一见稿件就迅速捕捉到形象,很快地激发自己相应的情感,加深自己对稿件的感染力。

3 备稿的具体方法

(1)拿到稿子后先通看或通读一遍,把稿子的基本内容看清楚,意思弄明白,对新的提法、新的词语、生字和数据等如有不明白或疑问的,立即与编辑、记者沟通或直接上网了解、查明。

(2)通读完毕,弄清基本内容,扫除认知障碍后,再按照备稿六步骤完成划分层次、概括主题、联系背景、明确目的、分清主次、把握基调等工作,并弄清段与段的内在逻辑关系,包括标点符号是否准确。

(3)具体感受,酝酿情感。

(4)然后调动具体感受得到的情绪,行之于声。

(5)备稿时,可以边看边用笔在稿子上对层次、语气轻重、轻重音、断句、停连、节奏等需要注意的地方做上标示。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个有良好备稿习惯的播音员标注过的稿子就像一篇乐谱,按照他标注的标示播音就如同按照乐谱唱歌和演奏,能够准确、顺畅而不易出错。

下面用一个范文例子来具体说明。

我是什么

[1]我会变,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气。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有时候我穿白衣服,有时候我穿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纱披在身上。人们叫我“云”。

[2]我在空中漂浮着,碰到冷风,就结成小珠子落下来,人们叫我“雨”。

[3]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叫我“雹子”。

[4]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叫我“雪”。

[5]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水的几种动态}

[6]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我做过许多好事,帮助人们工作。我也做过许多坏事,给人们带来灾害。人们想出种种办法,让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水的作用}

[7]朋友,你知道我是什么?

[范文分析]

(1)层次:共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1——4自然段 介绍水不同的形态,不同的存在方式:水——气——云。

第二层:5——6自然段 拟人化的介绍“水”的性格、作用、好处、坏处。

第三层:7自然段 最后提出中心问题“我是什么?”得出肯定的答案——水。

(2)主题。通过水的变化、形态、性格、介绍了水的作用、好处、坏处,说明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势利导,就能对水善加利用,使之造福人类。

(3)背景。上情:表明事物具有两面性,是变化发展的,对人类是福是祸取决于人们是否能以辩证、客观、科学的态度来认识、对待和处置。下情:警戒不按辩证、客观、科学的态度来认识、对待和处置事物的人或事。

(4)目的。引导人们以辩证、积极的态度全面客观了解事物的本质,并发挥主观能动性,科学地对待和处置事物,使之造福人类。

(5)重点:第6自然段。

(6)基调:轻盈活泼、明朗、豁然、大度。

注:字、词下有重点符号的为重音,有下画线的为次重音。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总之,如同战士战前要做战前准备不打无准备的仗一样,作为播音员、主持人,也一定要在播音主持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做好了功课,做到了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