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合时代都市报发展路径探析
2018-02-22许瑞峰
◇ 许瑞峰
今年6月19日中国记协发布的《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2017年)》显示,媒体融合依然是媒体发展的主题,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提速升级,正向“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深入融合迈进。作为地方性报纸的代表,都市报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一方面是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利好,另一方面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存现实。
1.当前都市报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
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传统媒体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生存环境。8月2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 NIC)在京发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表明,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由此可知,公众阅读习惯已经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因此也带来报纸的收入大幅下滑,许多都市报陷入困境。根据《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6年是中国报业广告市场连续下降的第五年,也是降幅最大的一年,都市报广告又是受新媒体影响最大的“重灾区”。广告一直是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广告收入的下降使报纸的出版和运营面临严峻考验,《京华时报》《东方早报》《都市周报》《今日晨报》等都市报中的翘楚也因经营困难而停刊关门。在面临挑战的同时,都市报也存在着发展的机遇。党的十九大对提高新闻舆论作出部署,对提高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明确方向。2014年以来,我国还陆续推出了一系列传媒政策、媒体融合发展政策,鼓励媒体适应吸收新技术新应用,推动媒体加快创新变革步伐。
2.都市报在媒体融合中积极进行探索尝试
微博、微信公众号已成媒体标配,报纸也普遍用微信公众号构建新传播矩阵,扩大自身的传播力与影响力。由人民网发布的《2016中国媒体融合传播指数报告》显示,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各类媒体中,报纸媒体的融合传播度最高,百强报纸中两微账号开通率均为100%。中国报业协会2016年12月发布的《中国报业新媒体影响力报告》显示,根据对2016年520家报业单位进行新媒体分析,都市报新媒体影响力指数为10.32,在五类报纸中仅次于省级以上党报位居第二,远高于副省级地市级党报、县市级党报和行业报。在五类报纸的微信、微博、APP三大平台新媒体影响力排名中,都市报的微信影响力指数为17.31,位居第一;微博影响力指数为5.11,位居第二;APP影响力指数为6.77,位居第二。
同时,随着媒体融合进程的深入,各都市报因地制宜,主动作为,不断探索各具特色的融合发展之路。华西都市报是中国第一张都市报,是四川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华西都市报逐渐开始构建一个集纸质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电商平台、社区文化传媒、城市公众服务平台为一体的华西传媒集群。2015年以来,华西都市报先后成立融合转型的“封面传媒”,上线了封面传媒旗下核心产品封面新闻客户端,实现华西都市报和封面新闻“双品牌、双引擎”融合发展,构建了全媒体覆盖、多平台共振、多元化发展的生态传媒集群。南方都市报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最具创新活力和舆论影响力的媒体之一。2016年10月,南方都市报开始尝试“媒体+资本”融合发展路径,通过设立南都新传媒产业基金,投资南方都市报旗下的优势行业、成熟产品线等,同时也对外投资契合南方都市报发展战略需要及所属行业产业链上下游的优质项目和企业,打造融合媒体业务和媒体产业投资为一体的新型传媒机构,逐步形成媒体融合、转型升级的“南都模式”。
创刊于2000年的《三晋都市报》是山西省一家综合性都市报,近年来也在积极探索媒体融合发展,先后开通了网站、微博、微信、APP、云报纸,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融媒体矩阵,确定了报网一体化融合发展的目标。此外,其他的都市报业也在积极寻求适合本土化、发挥自身优势的“信息+服务”的发展战略。
3.深度融合时代都市报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 树立融合理念增强融合自觉
都市报要想实现深度融合,就要着眼于融合的理念,融是关键,既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把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各自优势和不足加以分析,一体化认识,一体化把握,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打通相互之间的隔阂和壁垒。
3.2 在技术创新上提供融合基础
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中央文明办主任黄坤明指出,媒体融合是技术发展倒逼的产物,推进深度融合要紧紧依靠技术的引领和支撑。对于都市报而言,本土化的资源、内容和渠道是优势,而技术的研发应用则无疑是短板,大多数缺乏对先进技术的创新,都市报各层面应当将技术引领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在政策、经费、人员等方面进行支持,为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一定的保障。
3.3 “内容为王”满足信息服务需求
都市报应当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坚持“内容为王”,只有提供读者与用户需要的、高质量的内容和服务,才能受到他们的关注和喜欢,从而增强读者和用户的忠实度与黏性。而这里所说的内容,也并非传统意义上由传播者向受众单向传播的新闻信息,而应当是能深度满足读者需求的信息。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因此,都市报作为地方性媒体,应当结合地域优势和特征,提供针对性强、关注度高、服务性强、实用性好的内容,成为当地群众的“信息助手”。
3.4 建立适合媒体融合的工作机制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发布的信息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在采编能力、发布时限、工作流程、考核指标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的要求,不能简单地认为新媒体是传统媒体的附庸,新媒体既要独立发展,遵循自己的传播规律和模式,同时也要建立和传统媒体相融合的工作机制,从而调动传统的采编人员积极为新媒体提供稿件素材,实现内容的共享,形成互相促进、互为补充、融合发展的良性机制。
3.5 培养都市报融合发展的人才队伍
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背景下,都市报是否有一支媒体融合人才队伍,直接关系到其今后的发展。都市报应当一方面通过培训对原有人才队伍进行转型,另一方面进行复合型高端人才的引进,着力建设一支年龄层次合理、知识结构全面、善用现代传播手段、具备融媒体传播能力的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