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感受美

2018-02-22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特写镜头翠翠头脑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22)

不朽的艺术形象是通过不朽的语言文字塑造出来的,而用语言文字塑造出来的意境在时间与空间上是无限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从语言、意境、形象三大方面来感受语文之“美”。

为什么学生感受不到语文的美,反倒觉得语文课乏味无聊呢?因为语文课本身固有的美,全叫教师们繁琐而肢解式的“分析”分割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了。更叫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是没完没了的作业练习,把课文中的美,冲刷得荡然无存。因此语文教学艺术中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把语文中的美,原原本本交还学生。

一、品味“美”的语言

在语文教育教学中,阐述和鉴赏语言美始终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翻开我们的语文教材,可以看到其中有不少篇目是各类文体的佳作,更不乏脍炙人口的传世名著,它们经得住时间的洗涤以及一代代文人墨客的检验。追其根本,语言文字是这些课文的根本载体,凝练、灵动、极具表现力的语言文字,以其特有的魅力,展示着自身无与伦比的美。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之美。

让学生体味到语言文字的美,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是一种不错的方法,也就是力求把书本上乏味静态的语言符号变成灵动跳跃的画面,使之像电影一般在学生头脑中放映出来。

一般情况下,第一步可以让学生快速阅读文本,通过阅读弄清楚课文说了些什么?文本中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在头脑中经过学生自己的组合是怎样的图像?第二步,让学生为头脑中所建立的图像加上“滤镜”:暖色调或冷色调、明媚的或幽暗的,“滤镜”选择依据是学生在读完文本后所产生的主观体验,除了个别晦涩难懂的文章之外,我们应该相信学生在大多数时候能够把握住文本作者的感情基调。第三步,让加上“滤镜”的图像在头脑中动起来,化头脑中静态图像为动态影像。第四步,为头脑中的“影像”加上特写镜头和细节描写。好的文字描写有赖于特写镜头来支撑,一个传神的特写镜头则又需要借助于细节描写来体现,特写镜头与细节描写才能使文字更充实、具体、真切。

以杜牧《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为例,教这首诗的时候先向学生介绍:“这是一首景物描写极成功的诗,我们应该认真体味,在脑中将这首诗放映出来。”第一步,请同学们在脑中放映:莺燕、绿叶、红花、村庄、城郭、山水、酒旗、寺庙、亭台楼阁的轮廓。第二步,请同学们为脑中的这幅有着众多意象的图像加上烟雨朦胧的“滤镜”。第三步,请同学们让脑中的图像动起来:莺燕在相互映衬的红花绿草中歌唱,依山傍水的村庄与城郭之间依稀可以望见迎风飘扬的酒旗,亭台楼阁被朦胧的烟雨所笼罩。第四步,教师引导学生们在大脑中放映几个特写镜头:莺燕身上光洁的羽毛、绿叶上晶莹剔透的雨露、村庄中袅袅升起的炊烟。

不止写景的文章诗句能使学生通过联想品味语言之美,记人叙事状物的课文都可以引导学生这么做。

二、体会“美”的意境

“意境”是指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意味无穷却又难以用言语阐明的意蕴和境界。语文教学意境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主观范畴之意与教学客观之境融合的最佳教学艺术境界。体会意境美有助于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学生导入到课文情景之中,引导学生根据自身体验去感受其课文意境。

如讲《春》,这篇散文是作者朱自清为“春”所写的赞歌,学生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应该能体会到春的盎然。那么怎么体会呢?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这篇课文,读完之后,就在头脑中放映春的图像,这图像仿佛离我们越来越近,近到能够触摸,颜色也愈发明艳,画面也变得立体生动起来,仿佛我们置身其中:风掠过我们的耳畔,放眼望去视野开阔,我们周边绿油油一片,园子里田野中布满了娇嫩的小草,空气里弥漫着青草的芬芳。教师在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之后,可以继续调动学生的其他感官,可以接着问:“同学们坐在草地上了吗?躺下了吗?打滚了吗?闻见桃树、杏树、梨树的香气了吗?”悟性好的学生在进入课文情境后,是可以独立回忆起花香以及生活中接触草地的感觉。课堂中一时间会充满欢乐的气氛,学生们在这种身临其境的想象感知中,体会到了“春”的意境,体会到了“美”的意境。

三、领悟“美”的形象

课文中所塑造的众多鲜活的形象,充分体现了文学的感性张力,在不同时代,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独特、突出的审美价值。

如《边城》中女主人公翠翠的形象始终是天真无邪、温婉动人的女孩,是真、善、美的化身。我们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讨:“翠翠这个艺术形象究竟美在什么地方?”学生非常容易看到翠翠淳朴善良的心灵美:翠翠与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十分体贴孝顺;面对父母双亡、家境贫寒的生活,她从未悲观,始终以一颗向“善”的心面对每一天、每一个人。但我们也应该提醒学生,尝试对人物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提示学生翠翠最美之处还在于故事的最后,当翠翠面对生命中最爱的两个人相继离去时,她仍然选择坚强独立地面对生活。“也许永远回不来了,也许明天回来”。面对未知,翠翠选择继续等下去,这份执着与坚韧让人动容,这也是文中人物形象的大“美”所在。

在语文课堂上,向学生揭示语文教材固有的美,教师有义务做到让学生在“美”的体验中提升语文素养,增长语文能力。

猜你喜欢

特写镜头翠翠头脑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摄影中特写镜头的运用
新闻摄像中特写镜头运用探讨
翠翠的心事
翠翠的心事
初遇二老傩送
初遇二老傩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