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要发挥网络作用更好吟唱中华经典
2018-02-22
(大连瓦房店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辽宁大连 116300)
央视《经典咏流传》《中华诗词大会》等文化节目火爆荧屏,为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发挥了重要的主渠道作用。中华经典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精神、人文情怀、道德理念和审美情趣,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现代学校教育应当成为经典文化传承的生力军,教会学生传唱民族经典,坚定文化自信,落实好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目标要求。因此,在学校教育中,不仅仅是语文课,音乐课更要肩负起传承吟唱中华经典的任务,音乐老师应勇当传播中华文化的引领者。
一、发挥网络资源优势,音乐课上吟唱经典,引领学生学习中华文化
我参与学校组织的网络环境下吟唱中华经典的课题研究,在我的教学阵地音乐课上进行了大胆尝试。总的体会是充分发挥网络作用,有助于课堂吟唱经典古诗词,不仅提高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也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弘扬,诗中有乐,乐中有诗,让音乐课真正成为艺术的殿堂,也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大舞台。
我国第一首诗歌集《诗经》,最早就是古人用来传唱的。《孟子》说:“诵其诗,读其书。”《庄子》记载:“孔子读《春秋》,老聃踞灶觚而听。”中国古诗词从语言特点来看,或雄浑苍凉、境界高远,或激越豪放、恬淡闲适,或深婉细腻、清新明丽,中国经典文化,极具汉语韵律的美,都具有易传唱易歌咏易普及的特点。
起自《诗经》,下迄清代,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各个重要历史时期均有杰出诗人和经典佳作。从作品风格看,有田园诗派、边塞诗派、豪放词派、婉约词派等;从诗词体裁看,诗、词、曲以及古代民歌,五、七言绝句、律诗、歌行、长调、小令等等,无不齐备;从诗词内容看,抒发感情、关心民生、探寻哲理、怀乡思亲、爱国言志、模山范水、咏史怀古等。这些脍炙人口的中国古诗词传世佳作,极具艺术感染力和美学价值。
这些经典的文化,在网络上都有海量储备,方式或吟诵或唱诗,或慷慨激越,或浅唱低吟,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搜寻甄别利用好这些资源,提高经典文化传播辨识度,更好地传播弘扬中华经典文化。
在音乐教学中,我利用网络找到经典的曲目,与学生一起吟唱,从中感受经典文化穿越时空的魅力。比如,王菲演唱的经典曲子《但愿人长久》,吟唱的是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教学过程中,我从网络上下载曲子和视频,和学生一起欣赏,并跟着一起诵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吟唱中,我引导学生感悟苏轼对胞弟亲人天隔一方的思念,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之情,也从中表现出苏轼对人生所持的豁达积极乐观的情绪,从中领略经典诗词独具韵味的美。
二、发挥网络传播优势,音乐课上吟唱经典,引领学生热爱中华文化
经典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真挚的情感能跨越千年而不朽,辅之以音乐的形式,通过媒体网络面向大众传播,比单纯地依赖书斋阅读,更容易传播和被大众接受。小小的苔花绽放出的牡丹之辉温暖了无数尚在奋斗中的平凡者;古拙的来甦唱出的夕阳西下搔到了无数只身在大城市闯荡的“断肠人”心头的凄凉;怀抱“铜琵琶”的教授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嘶吼炸出了无数职场失意之人新的希望……通过网络传播,这些经典诗句即便是在千百年后的今天,照样能够唤醒时代的共鸣,唤醒我们内心深处那些的柔软的情愫,古今情感的共融为这些传世的经典再次迎来了新的契机。
音乐课教学为经典文化的传唱创造了良好氛围。在音乐教学中,我带领学生用心去体验中华文化的情,借助网络环境下海量资源和便捷的应用,去揣摩体验中华情。我的体会是,要通过反复朗读,吟唱才能入境入心,进而情到深处。课堂上,我教古诗吟唱,以音乐为手段使古诗词的学习得以情感化。诗乐结合,以学生体验,学生表达为主,进行充分体验和表达,让学生在吟唱的过程中感受经典诗词内在的情愫。
在教学中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学媒体结合起来,这样的音乐唱诗课便生动起来,丰满起来了。我在音乐课上把音乐知识和赏析古诗词赏析融合起来,能视唱五线谱,建立精确的音准、节奏、节拍和音乐速度概念;具备一定的音乐鉴别能力和艺术品位;能够有表情、韵味的朗诵歌唱经典诗词。比如,我教学李叔同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我先是让学生欣赏酷狗音乐的葫芦丝版纯音乐,一曲悠扬的旋律完毕后,然后让学生收看朴树版《送别》视频,视频中朴树唱着动容,满脸泪水的镜头深深地定格在学生心中,也把经典文化的情结烙印在学生心中。接着,我讲述了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创作了《送别》,从而成就一段经典传奇,加深了学生对这首次词的理解,使学生明确经典文化是先人创作的,后人需要不断学习和传承,让中华文化千古传颂。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美国总统特朗普时自豪地说,这个世界上历史文化没有断过流的,始终传下来的只有中国,我们叫龙的传人。中华文化传承五千年来,从未中道断绝的历史传统以及不断积淀的精神内核,拥有着非凡的吸引力。冯友兰曾说,“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抚今追昔,中国人学经典文化热,外国人学汉语热,都是基于中华文明经久不衰的魅力。作为一名龙的国度老师,一名一线音乐教师,在今后的音乐课堂实践中,还要不断探索新的经典传唱模式,让学生真正喜欢音乐课,喜欢古诗词,把我国优秀传统经典文化世世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