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与教材理解的关系

2018-02-22曹东旭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积极因素主观意识

曹东旭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 海淀 100037)

一、教师的主观意识与教师教材理解的关系

(一)宏观因素影响教师教材理解

在一个人成为教师之前,教材就已经存在,是历史的文化长河推进着教师的成长,教材不仅是教师教育学生所要学习和领悟的知识,更是历史文化的传承,我将厚重的文化底蕴,历史知识作为影响教师理解教材的宏观因素。这是教师理解教材的先决条件。由于已有的历史文化是已经发生的事实,那么这些宏观因素就会在教师理解教材时,无形的影响着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也就是在理解教材时,教师主体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因素的存在却已经在无形中通过思维方式进行了理解和创造。

(二)微观因素影响教师教材理解

我所指的微观是指存在于意识形态以及逻辑思维方式中的潜移默化的行为定势。在教师理解教材之前,教师的头脑不是空着的,正如学生学习知识脑袋也不是空着的,而是从已有的基础上,慢慢进行建构生长出来的过程。教师与教材的沟通与对话是依靠着语言符号进行的。教师不可能在没有语言和符号的状态下去理解教材,所以语言也是教师对教材进行理解的前提。

二、教师已有主观意识的特点

(一)时间性

所谓时间性是指在主观意识上,是先前就有的经验和体验,在理解教材时,已经是先前存在的内容,也就是说在理解教材之前教师的主观意识已经存在,并且已有的主观意识并不一定割裂教师与教材的沟通,而是可以化成新的理解。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还必须依靠已有的经验。这说明在教师理解教材时,原有的主观概念及知识是必要的,并且在这基础上应该多多丰富教师先有的那些知识,以作为后来理解教材的基础。

(二)更替性

更替性是指,先有的那些存在不是一成不变的,尽管可能在后期的生活和学习中可能很难改变,但是也是可以更替的。这里的更替是指对于不正确的想法,或者是已经存在的正在发展的现象,进行接受改变纠正。以往可能由于个人原因或者种种环境因素使教师的先有存在,出现漏洞,错误,这样在后来的发展和历史中会被不断的纠正和校正。这些先有的存在就会变成参考或者彻底的更替和改变。而且这种更替性并不单单是指错误改变,这里包括增加和扩展在里面,慢慢融和并且理解。

三、教师理解教材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

(一)教师理解的积极因素

在明确了教师理解教材的前提后,有一个问题便显现了出来,这个问题就是,如何知道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是正增长还是负增长,在增长和从先前的存在中是正确的发展了对于教材的理解,还是对于教材的理解出现了偏离原本意义的增长。所以教师先有的存在不一定都是全部利于后期理解和发展创造的,而是要对那些先有的存在进行辨别,将有利于教师对教材理解的先有存在发挥其积极的功能。

(二)教师理解的消极因素

在了解了在教师理解教材的过程中,不可能只出现那些对理解教材有用的经验之后,相对应的是那些已有的教师主体的偏见,就会让教师理解教材出现裂痕,甚至偏差。导致教材的编写者对于教材在教学中所要发挥的作用不能得到落实,甚至南辕北辙。

(三)判断积极与消极因素的方法

在前面已经提到,教师对于要进行的教材理解是有一定的预期的。并不是大脑一片空白的进行理解与对话。英语教师会预期到教材里面会出现对话以及英语的呈现形式,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没有任何的预期或者说是教材的预判,那么就会发生看不懂,读不明白,不知道在讲什么,这样就完全没有了对话,更何谈理解教材,更加不用说将编写者的意图呈现和传达给学生。这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就出现了断裂。所以如何进行积极与消极因素的辨别。就需要教师主观对于整个教材的完整性和真理性进行预判。将整个教材的知识、内容、情感的整体完整性进行把握。知识所需要的真理性进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够判断什么因素是对教师理解教材有积极的作用。这种对于教材的整体完整、圆满的预判就成为了分辨影响教师对教材理解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的方法。对于这些不容易被区分出来的存在。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利用历史。换一种说法就是站在历史的角度看教材。由于教材的内容是具有历史性的,很多对于真理的结论并不是教师理解教材时产生的,有的甚至是这个教师还没有出生之时就存在的。所以教材的理解需要历史来证明,真理的真假也是需要历史的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着变迁。教师理解教材不仅仅要理解教材的内容,更要通过语言透过书本找到教材的历史,发现编写教材者的真实意图。综上所述,通过历史,并且对于教材完整性,真理性的把握对教师区分已有存在是积极因素还是消极因素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教师理解教材的结果

教师要理解教材的条件已经在上面的段落中加以阐释。那么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的结果是什么呢?又是如何判断教师对教材的内容已经理解。这里要说的一个词就是“视域”(version)我对于这个词的解释是这样的——视不是指视觉,而是带有积分特点的。这里的积分是对时间的积分。也就是教师个人从出生到对教材理解的时间曾经见闻过的一切的加和。这样就构成了教师理解教材时,主体所具有的一个域。而教材本身也具有其本身的所涵盖的域。当教师的域与教材的域进行融合。这其中就形成了一个类似于韦恩图的一个交集。这个交集就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但是这只是教师对教材理解的起点。这个交集会随着教师和教材的对话逐渐增大,到后来甚至超越教材所涵盖的域。它是教师对教材理解的应用,教师在运用教材的过程中,将自己和教材的理解通感于学生的生活和头脑。这样就完成了教材的使命,并且将历史性和可建构的特点加以延续。

教师不是空着脑袋对教材进行理解。教师先有的见闻影响着教师对教材大的理解。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仅是表面的复制和传承,更是再创造和在加工。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应该呈现在教材的域与教师的域相融合,并且在教学中得以延伸。

猜你喜欢

积极因素主观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意识不会死
浅谈高中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统一战线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探析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