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机制的思考

2018-02-22陈佳莹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考核评价

陈佳莹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55)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个方面都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高校也随着改革的春风进行着深入的改革与完善。但是由于目前我国高校所处的地位和高校所应履行的特殊职能使得高校的改革比较滞后,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对于教师的管理和评价无疑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点。近年来,随着教育理论界对于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质疑和批评日渐增多,有关教师评价体系建构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多了起来。所以,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高校教师评价机制无疑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

一、高校教师考核评价的内涵

学校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的工作热情决定学校发展速度,教师的部分工作热情来自于自身的修养或敬业精神,另一部分热情来自科学评价体系的激励,而教师考核评价是主要的方式,也是建立教师管理制度的重要方面和首要环节,它对教师工作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大学管理核心之一就是对教师的管理,激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是教师管理的重要目标。教师考核评价是对教师的实际工作或潜在的价值的实际判断的活动,通过收集教师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的各项评价指标来分析高校教师工作水平以及质量的各种因素,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升教师道德水平、职业能力、专业素养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高校开始建立了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促进了教师发展。然而在实际考核评价过程中同时也出现了与教师发展规律相违背的问题,导致评价出现偏差。

二、高校教师评价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高校教师的能力和实绩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利于更好地激发教师工作和创业热情,但当前我国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与机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阻碍了高校的自我发展。

(一)量化考核指标过度使用

我国多数高校对教师均进行年度考核,短期考核过于频繁,过于倚重量化指标,且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薪酬密切相关,教师为了提高自身待遇,疲于应付学校的各类考核。现行教师考核评价的指标包括对教学、学术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虽然一定程度体现了定量与定性的结合,但主要采用定量的评价指标,对定性评价的重视不够。直接表现为:难以按岗位特点和实际需要招聘合适的人才;难以按岗位特点提出明确、严格的职责要求;缺乏人才团队考核模式;体现岗位

特点的差异考核不够。

(二)考核评价主体泛行政化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基础是行政化主体,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对高校的管理行政化倾向明显;二是高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化模式明显。因此,教师评价考核的主体依附于行政机构,大部分学术评价组织成员具有领导职务,在考核评价工作中行政干预仍然存在,从而使学术权力作用趋于弱化。传统大学基层学术组织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已经难以适应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体制改革。这种传统的组织制约着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发展。

(三)对考核结果反馈不够

考核反馈是考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适当的方式及时地反馈给被考核者,有利于被考核者明确整改方向,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推动自我发展。但在实际考核评价中,管理部门往往不愿意向教师提供考核评价反馈意见,有些考核评价结果并未合理的应用和及时反馈给教师,使得在考评结束,问题仍未能妥善解决,使得考核流于形式,对教师职业发展并未起到积极的作用。

为此,有必要改革与创新现行的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机制,采取若干建设措施,形成一套适应现代大学发展需要的评价政策体系,真正切实解决教师考核评价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三、改革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机制的途径

高校教师水平是衡量一所大学水平最具决定性的因素。为此,考核要从尊重教师角度出发,充分认识教师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切实把教师培育工作摆在核心地位,营造尊重教师的良好环境,通过政策、制度和措施,搭建事业发展舞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高校拥有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关键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高校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改革与创新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引导教师把时间和精力用于有价值的学术工作,激发教师积极进取和竞争的意识,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最终推动高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推进高校高水平大学建设。

(一)教师考核要避免过度量化

教师考核评价应权衡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高校教师考核评价系统庞大,运行起来比较复杂和困难,主要体现在教学科研等指标难以量化。单纯的数字不能全面的对教师工作质量准确的评价,过度的量化考核容易导致教师急功近利,违背教育的客观事实性,极其容易造成教师对考核评价的排斥与厌恶,也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高校应建立科学考核评价指标,对教师具备量性方面工作内容予以考核,同时又要考虑到教师教书育人的天职,在考核指标的设置过程中,注意针对不同岗位特点进行岗位定性分析,科学设置定性与定量的考核权重,科学合理地设置高校教师考核指标体系。让教师感受到考核评价的过程是针对自己不同的工作性质而量身定做的,从内心深处接受高校对于自己的考核规则以及最终的考核结果。

(二)教师考核要“去行政化”

高校是一个规模较大、与社会关系密切、有多种功能的相对独立实体,它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但其管理不是行政管理,而是侧重于学术事务的管理。就高校与政府部门关系而言,政府行政主管对其管理主要是以法律监督、信息指导等方式进行宏观调节。就高校内部而言,教师考核评价的主体要去行政化,应该由三者组成:一是教师自我评价;二是同事或同行评价;三是学生评价。评价组织再综合这三方面的意见进行考核。在教师聘任和考核评价的方案制定及实施过程中,改变传统二级单位行政直接评价教师的评价模式,建立校学术委员会、

校学部制、院教授会,加强对学术组织团队对教师评价的权限,体现学校战略导向型的教师评价理念,体现“教授治学”,体现学科差异,贯穿“为中才立规矩,给天才留空间”的基本内涵。对不同学科不同职位教师的工作量做既详细明确又有一定灵活性的规定,对大多数教师的工作业绩提出基本要求的同时高度重视对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的支持和保护,营造一个较为宽松的学术环境。

(三)教师考核要灵活化

对教师的评价应该是灵活多变的,不应该采用“一刀切”的考评模式,应该建立以任务为导向的人员聘用考核方式,促进不同类型人员的流动。引入竞争机制,综合考评绩效,实行优胜劣汰,激发教师的创新活力,建立符合学校事业发展的流转退出机制。促进教师入职匹配,将聘用机制、考核机制、流转机制有机结合,对于部分年龄偏大、长期未能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实行分流或退出。依托学科平台,探索和实践“人才特区”制度,构建新型组织模式,赋予高层次人才、团队更多的学术自由和自主权,使其带领的团队或学科在可能的范围内享有更多的自我管理的权力和自我更新、自我推动的能力。科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办法,岗位职数,主要向学科建设、队伍建设成效明显、教学科研项目成果业绩突出的单位倾斜;注重教授治学,强化质量导向,科学、客观、公正评价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与水平。

(四)教师考核要实行分类化

在政策措施上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师,运用多元化评价指标,使得在不同领域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也同样得到认可和重视。实行教师分级分类考核,可将教师分为科研型教师、教学科研型教师、教学型教师,同时设立理工学部、数理信息学部、工程学部、经济管理学部、人文社科学部等学部评议组,教师考核由学部评议组进行组织评价,制定相应类别职务业绩考评条件,考评指标的设计更具弹性和针对性,分类化考核会更加注意尊重学科差异,更能体现年度内或聘期内的成果、业绩等情况。将教师聘期考核重心下移,以基层单位为主,学校负责统筹,转变考核方式,探索举办教授述职报告会等形式,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鼓励良性竞争,实现柔性考核。

教师考核评价的目的是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但是,教师考核评价又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操作得当,才会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否则就会适得其反。目前教师考核评价虽然调动了一部分教师的工作热情,但是由于评价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还有待提高,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教师科研对教学的冲击,竞争中的急功近利,学术腐败也逐渐背离了教育的初衷和教师绩效评价的美好愿景。因此,只有从教师的职业特征出发,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为目的,注重过程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才能有效地发挥教师绩效评价的作用,为高校教师建立正确的目标导向,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使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达到有机的统一。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考核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基于模糊多标准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研究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