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到底教什么?

2018-02-22展华清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本体语文课教学内容

展华清

(延边大学师范学院 吉林 延吉 133020)

一、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堂

王尚文教授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尖锐地指出:“从来没有听说过‘数学课没有数学味’,‘英语课没有英语味’,‘美术课没有美术味’,但是我们却经常听‘语文课没有语文味 ’这样的说法”。[1]是什么导致了语文课失去了语文味呢?例如,《背影》一课,整堂课只是渲染父爱的伟大,这样的一堂语文课就变成了思想品德课;讲《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只讨论圆明园的宏伟壮丽及其是怎么毁灭的,那么语文课就变成了历史课。正是因为许多教师混淆了“教材内容”与“语文教学内容”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在课堂上“教课文”而不是“教语文”,导致语文课丧失了原本的“语文味”。

想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我们要区分开“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这两个概念。语文教材中所包含的课文就是教材内容。什么是教学内容呢?教学内容就是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价值观等要素。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只是学习语文的媒介,用这篇课文教学什么语文知识,学习哪些方法,训练何种技能,都是暗藏在课文内容之中的。需要教师根据经验体会和教授,这种灵活性就给语文教师的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并且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学内容选择的混乱。很多教师把课文内容误当成教学内容,所以语文课上完,学生学到的是表面的课文内容,而不是隐含的教学内容。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课文《开国大典》,有些老师通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开国大典典礼进行的顺序,体会的是爱国情,这是课文内容。学习记叙文的写法,掌握阅读的方法和策略,这才是本篇课文的教学内容。

除古诗词等流传千古的名篇之外,语文教材中的其他课文,是学生学习某种语文技能的媒介。这种媒介是可以替换的。而语文教学内容主要指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可以终身受用的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这些技能是稳定不变的。例如汉语拼音,标点符号;查字典的方法,阅读的方法与策略;记叙文的写法;以及为掌握这些知识和方法展开的听说读写技能训练等。

二、语文教学中的本体与非本体

语文本体性教学的倡导者,著名学者吴忠豪教授提出“从哲学层面看,所谓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就是反映这门学科本质特征的、区别于其他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和语文技能。这类教学内容是语文课程必须承担的本职任务,反映出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本质特性,完成这些教学内容,就能为学生学习各门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也能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所谓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包括情感、态度、审美、价值观教育、多元文化的学习、思维能力包括创新精神的培养等,这类教学内容并不是语文课程一科独担的,而是基础教育各门课程共同承担,并且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所能发挥的作用远远超过了语文这门课程。”[2]这种提法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一种创新,也指明了语文课到底要教什么。因此,语文教学应当以本体性教学为重点,非本体性教学作为补充,从字词句入手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体会情感,通过各个学科的共同努力为学生树立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国文教学的重心在于语言文字。虽然国文教学富有‘教育意义’,但这不是它的‘专任’。”[3]

但是,在现阶段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的本体性教学依然没有坐上“主角”的位置,部分教师将思想情感,文本内容等非本体性教学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忽略了语文的本体。

以某教师《台阶》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

教学目标

第一,品读课文及题目,揭示台阶与父亲之间的联系。第二,朗读课文,找出并学习文中父亲的优秀的品质。第三,联系生活,深入认识和理解自己的父亲,创设爱的氛围。

显然,这堂课的主要目标就是透过现象理解本质,透过“台阶”审视父亲和父爱。感悟父亲的优良品质及如台阶般深厚的爱,让学生接受爱的教育。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其优点是能够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最大化;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堂课主要不是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而是在感受父亲,其结果就是改变了语文课的本质特点,把语文课上成了一节思想品德课。上完这堂课,学生对“台阶”、“父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通过这节课学生学到了哪些语文知识,阅读方法与技巧,或是提高了哪些语文学习的素养,不仅学生不明白,教师无法全部讲清。这种本末倒置的语文课堂令人担忧。

在教学实践中,本体性教学内容具体是什么样的呢?以余映潮老师《孙权劝学》的教学设计为例:

在这篇技法中,余老师总共设计了三个活动:

“活动设计一:用情景朗读的方法知晓课文

活动内容:请同学们读课文,读顺课文语句,读清课文的层次,读出人物的语气。这次活动的目的在于进行集体训练,让所有同学都“动”起来,读出来,通过朗读,从整体上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对人物进行多角度理解。

活动设计二:用分类辨析的方法理解字词

活动内容:请同学们读课文,用对比辨析的方法理解课文字词。这一活动的目的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字词,而且实践了一种学习方法,自主的积累了课文中的语言材料。

活动设计三:用美点赏析的方法品析故事

活动内容:请同学们从品析、欣赏、发现、感受等方面入手,就课文内容说一句欣赏的话,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同学们对课文进行美的赏析,同时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这样一来整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模式就十分明确了,以“学生活动”为主线,通过“课文朗读—字词辨析—美点赏析”来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1.朗读,整体理解课文:2.寻读,自助积累词句;3.细读,充分赏析故事。[4]

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积累字词,同时掌握文章结构学会赏析文章的方法和技能。这样的教学内容才是语文课需要的,是有“语文味”的课堂。

猜你喜欢

本体语文课教学内容
眼睛是“本体”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语文课上做游戏
基于本体的机械产品工艺知识表示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专题
Care about the virtue mor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