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研究

2018-02-22鞠鑫雨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文本思维

鞠鑫雨

(滨海中学 江苏 淮安 223001)

教师如何训练学生思维,培养语文素养,激发课堂活力,都是依靠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提问来培养和训练。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维,激活课堂,教师要探究自己课堂教学的提问方法。

一、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问题现状

由于有些老师缺乏教学新理念,学生地位的不重视,老派思想严重,设问简单无效,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根据调查统计数据分析,在教学提问方面,存在着以下的现状

(一)简单的提问

有些问题过于简单,而且无效,但是教师却特别喜欢提这类问题。比如 “XXX是不是?”、“XXX对不对?”、“XXX好不好?”的问题。这种问题学生无需思考,就是回答“是或者不是”即可。这种问题根本没有学生思考能力,更难以掌握知识。甚至部分老师为了显示课堂氛围活跃,整个课堂都是用各种简单问题进行提问,却没有考虑到问题之间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无法让学生掌握重难点。

(二)复杂的提问

有些教师喜欢提简单的问题,相反部分教师觉得简单问题有缺陷,因此更喜欢提出复杂的问题。题目认为复杂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但是对于复杂问题,学生根本就想不到,就算老师把所有同学都叫起来回答,仍然没有人回答出,最后还得教师自己的回答。这种提问并没有培养学生思考,反而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起不到教学的效果。如教《中国建筑物的特征》时,有位教师提问:“你们读《中国建筑的特征》这篇文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与其它文章相比较,它在语言上、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这种三连问,难度大,学生即便认真思考也难以回答,最后只能老师自己回答。

(三)教师提问时机不合适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先叫学生站起来再告诉其要回答的问题,这种情况会不但导致被点名的学生没有时间思考,而且会使得其他学生根本就不会去思考。这样一来,教师提问并没有实现效果。其二,有的教师采用提问后马上叫学生回答。这种方式就会使得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更会让学生惊吓而无法有效作答,最后只能教师自己的回答,没有达到训练学生思考的能力。

(四)教师简单评价学生的提问

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答案进行课堂评价,是信息反馈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能够恰到好处,甚至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发散思维,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教学效果。相反,如果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仅仅是“嗯,好”或者“你回答的不好”,那么学生根本就不会知道自己“哪里答好了?”“哪里没有答好?”,“为什么自己没有答好?”,。如此反复,会让学生认为我思考了,但是没有效果,导致以后都不会进行有效思考,无法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

二、语文课堂提问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方面

第一、一方面,有的教师观念陈旧,固守以前的老派思想,认为语文教学只要让学生背课文和生词,没有想到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一般语文老师要承担2个班的教学任务,每天都有课时,教学任务大,压力大。而且有些语文老师要承担班主任工作,需要管理班级日常工作,消耗了语文老师大量的精力,导致备课时没有多余的精力进行钻研教材文本和针对性设问。

第二、教师之间单个备课,缺乏有效地沟通。教师由于碍于情面,一般都是自己备自己的课,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这也就导致教师之间缺乏沟通,更不会就课堂某个问题进行集体探讨,设置出更有的设问。其次,如果教师之间无法进行交流和成长,更容易导致教师的固步自封,难以实现自身的成长。

(二)学生方面

第一、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引发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高中是学生从童年向成年的过渡期,因而会引起个方面的变化。一方面生理发展较快,另一方面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这就造成了他们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既具有反抗性又具有依赖性,既具有闭锁性又具有开放性,既勇敢又怯弱,既高傲又自卑,所以容易心理危机。高中生注重的是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当老师提出问题时,多数因为担心自己回答错误而被老师、同学嘲笑,而不愿意主动回答问题,更不用说自己主动思考、质疑、提出问题了,渐渐便会形成一种惰性心理。

第二、传统课堂模式的后遗症。传统课堂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甚至连提问的权利都没有。那么学生经过这种教学模式的教育,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养成不敢回答问题。学生如果问一些简单的问题会被称为“差生”,会被其他学生嫌弃,导致学生不会积极提问和思考问题。

三、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准确把握和理解教材的文本

课堂要进行提问,先要进行解读教材文本,在解读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地教学设计。只有充分理解文本在教材中的地位、模块、专题、内容、载体等方面,明确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目标,明确本课要培养学生的哪方面的思维,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课文《赤壁赋》与《始得西山宴游记》,都是在“感悟自然”这一专题,但是《赤壁赋》是从自然界来感悟人生,而《始得西山宴游记》是从作者的态度反映人生,因此前者侧重与反映作者思维变化根源的议论性文字,后者应侧重于反映作者态度的评论性文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设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教学效果。

(二)提问难度要循序渐进,具有逻辑连贯性

教师备课时,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思考设问,并针对文本知识的逻辑主线来做教学设计,特别要注意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因为如果提的问题太难,学生思考回答不出,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相反,如果设计的问题太简单,也难以让学生误认为语文很简单,基本不用思考,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在备课时的设问要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由易到难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

(三)有效地评价学生回答

教师在提问之后,要留有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学生思考之后的回答,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评价。教师的这种评价要保持开放性和鼓励性,特别是针对学生的标新立异的,尽量使用鼓励性语言采用描述性和发展性的评语,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文本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思维跳跳糖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