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传统民俗文化教育的意义
2018-02-22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初级中学 甘肃临夏 731599)
有人现在还认为,民俗文化是很肤浅的,很表象化的,这个明显是个误区。有很多仍然是百姓生活智慧的结晶。比如一些手工艺制品,以及一些独特的饮食和服饰习惯,称其为艺术也毫不为过。当然不要忘记中国传统戏剧的存在,京剧,越剧等等,难道不是由民俗而来吗?还有,围棋这个我认为最斗智的棋类活动,难道也不是从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孕育的吗?以上这些说的是传统民俗文化的一些娱乐意义,和作为文化的传承意义,而真正的民俗文化自然也有其相当大的现实意义。 由于民俗文化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模式,而且具有世代世袭的稳定性,是一个民族深层文化积淀的产物。所以民俗文化的约定俗成,某种程度成为一种行为规范,从思想上给人以某种制约,被人称为”不成文的习惯”。从这一意义上看,民俗文化对社会具有一种整合、凝聚与规范功能,可以是社会有效排除干扰,保护文化特色,产生重要的社会控制作用。据有关民俗专家调查,在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方,村民们能和睦相处,就是因为有村民们仍默认和遵守的习惯、道德规范和民间信仰。这些道德规范和民间信仰,规范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对小至村寨、大至民族和国家的凝聚力的加强,起着积极的整合与促进作用。[1]
一些优良的民俗事象和民俗传统,尤其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些好的礼俗和道德规范,对群体、乃至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形成,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整合和促进的作用。在我们当前的社会中,对过去时代中形成的一些礼俗和道德规范,如忠、孝、义、信、和,敬、恩、序、别,助人为乐、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投桃报李,或否定得过多,或宣传得不够,出现了或多或少地流失的现象,因而导致群体、国家、民族的凝聚力严重消解,离心力和分散力抬头,历史上形成的一些道德规范滑坡、失效乃至跨塌,大量恶性案件的发生,包括骇人听闻的弑母弑父事件、父奸女之类乱伦事件、拒绝赡养和遗弃失去劳动能力的父母事件等不绝于耳,不能不令人深长思之。旧日的礼俗,如果真的属于恶俗或失去了活力的民俗,一旦被革除了,那么,就要有新的、成熟的礼俗来代替,而不能留下空白。留下的空白越多、时间越长,则社会秩序的混乱必然乘虚而入,造成无法挽回的全民族的遗憾。 当然了,民俗中也有一些宣言迷信,悲观,统治和压迫的东西嘛,是要进行区别的,去其糟泊,取其精华。[2]
现在在青少年中,甚至许多的中年人都崇尚过“洋节”。如:万圣节,圣诞节,情人节等等,而且越来越流行。在一些青少年中,由于不了解其节日的内涵,过得变味儿了,让人啼笑皆非。在农村中小学中,这些现象尤其严重。在大城市,过洋节成为时尚,也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政府及有关人士及时发出倡议,提倡重视我国的传统节日,国家把春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定为法定节假日,就是让人们回归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文化。所以,我认为在校园内引入民俗文化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紧迫的一件大事。
首先,老师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介绍本地的民俗,节日的含义。必要时要开发校本教材,发给学生自读,还可以请当地的民俗人士进校园讲课。其次,借助传统节日激活传统文化,让传统节日成为传承中华美德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在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凸显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化特征,一道学生认知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以劳动节、教师节、重阳节为契机,组织开展“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关爱长辈”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行孝感恩、尊重他人,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我的家乡临夏回族自治州, 历史悠久、景色怡人,地区民风民俗鲜明多样。砖雕可谓临夏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河州,有许多美丽的传说,距离兰州150公里左右。史书记载,五千年前就有先民居住生活、瓶等,这里风景秀丽;驻足“炳灵石窟”、壶、千鸟嬉戏、罐,成为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工艺品,可感悟汉藏文化之交融;游览“松鸣岩”,唱响临夏花儿的缠绵;古城枹罕,是大禹治水的源头,回族妇女擅长面食制作,香脆可口。 临夏自然风光秀美,旅游资源丰富,“三炮台”“手抓羊肉”已经是享誉世界的名片。
穆斯林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文化特色鲜明。河州调,是临夏本土的一种说唱音乐方式。以书编唱,唱本大都采集于《三国演义》、《杨家将》、《封神演义》、《东周列国》、《西游记》、《二十四孝》、《绿牡丹》等小说、评书、戏剧故事。 临夏花儿 临夏花儿是源于临夏的一种高腔山歌,流传于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陕西、四川的部分地区。2004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临夏州为“中国花儿之乡”。以上这些都是故乡的传统民俗文化,我们文化工作者应义不容辞的承担起这份责任,把她发扬光大。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也是弘扬民族精神、增进民族认同、加强民族团结、维系国家统一、凝聚海内外华人、传承中华美德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