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课程校本化”刍荛之见

2018-02-22深圳市宝安区福永兴围小学钟伟权

新教育 2018年16期
关键词:学情教材内容校本

□ 深圳市宝安区福永兴围小学 钟伟权

近几年的课改出现了一种新提法:国家课程校本化。面对这样的理念,我应该怎样去策划、怎样去落实?怎样将这样的理念转化为我校的现实?深思之后,我终于有了思路。

一、根据学生状况对国家课程的内容适量、适度、适时进行内容的重组

1.何为“适量”。教材内容的重组的前提是:别误以为推翻重来。我讲的“适量”是指拓展。走一篇带多篇之路。又如数学,教学某一知识点,亦可拓展。二年级教《图形认识》,教材规定只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可否拓展“平行四边形”呢?还如教英语,也可以重组新单词、新句型(与课本相关联的)呢?这教“顺势而为”。

2.何为“适度”。这个“度”不是指“量”的意思,而是指难易程度的“度”,也就是说无论作怎样的重组,一定要符合学情,不能揠苗助长。比如语文夯实字词基础是“度”,在这方面下足功夫,叫“合度”;而面对小学生去拔高或强灌语法知识,就是“拔苗”。又如数学,教运算法则,只能按部就班由易到难,不可能一口气吃成胖子,加减乘除一块上(复习除外)。还比如教英语,词根由于句型的意思会有所改变,而改变的规律较复杂,即算是高段学生,也不可以一口气讲全,讲透,讲到位,这叫“适可而止”。

3.何为“适时”。教材内容或称单元,其安排的序,是编者的一厢情愿。那样的序,可以根据学情作适当调整。某单元可提前,某单元可以延后,这就是对“适时”的理解。意思是老师根据学情可适当调整教学时段,此处就不一一举例了。这叫“识时务为俊杰”。

二、评价手段的变更

课程重组了,如果还按未重组的教材内容及方法来评价学生,似乎无法检测到重组的教学成果。因此,改变评估手段也势在必行。我想是否可以从 “随机”“定性”“定量”“家校结合”四个维度思考。

1.何为“随机”。说白了,就是平时表现的记录。如某堂课的精彩发言,或有创意的小制作,很突出的才艺表演等,均在此列。

2.何为“定性”。定性是指认可老师对学生作出的语言质量评估,换句话说就是对学生学习状况作理性分析。特别是:有创意的一题多解,写作的突出成效,英语的“用语”水平等,一律用文字作理性分析来体现。

3.何为“定量”。这种评价属于传统评价,即以考试分数视为结果,以此证明学习成果,这叫终结性评价。当然,还可以用形成性数据作为补充,比如,该生在某学科的学习过程中精彩发言全期高达二十余次,甚至更多,这样量的统计出自平时的学习过程,全靠老师作精细的观察、判断与统计,以完善对学生学习质量的量化分析,据此提升评价效度。

4.何为“家校结合”。顾名思义,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的评价必须在两大环境中作,才能较为全面客观地完成评价:一为“校”、二为“家”。二者占比最好四六开,“校”为六,“家”为四。上文所述三点都指的是“校内”评价,是由老师或师生共同完成的。至于家庭评价主要靠家长完成,评估的内容不拘泥作业质量,而重在记录在家学习的认真专注的程度、学习习惯是否良好、学习方法是否科学,还包括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及进取状态等,及课外阅读的量与质的定性分析等。家长的评价是全面评估学生的极有说服力的补充。

三、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的保障是师资

无论是教材内容的科学重组,还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业评价,都需要靠一线的老师去完成。然而,面对全新的教改体系,如何实施,如何落实都不可能是简单的照本宣科。因此,提升教师的实操能力,亟待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管理层应该有清晰的认识。

可是,学校的校本教研力量是有限的,很有必要借助外力,以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相关学科的专家驻校指导,进行长期的、有针对性的、且接地气的具体培训,方有可能优化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效果。我们也很期待省市区各级名师工作室的专家们及已退了休又愿意奉献余热的老专家,下到基层学校引领这项艰巨的改革工作,使之有序推进。

最后,我还要表达的一个认识是:千万不要认为“国家课程校本化”相当于推翻部编教材,自己重砌炉灶,我行我素,另行一套。应该是在部颁课程标准的规范和引领下,根据本校所在地区的地域状况,对教材进行科学的重组,及对学生学习过程及效果的科学评价。

猜你喜欢

学情教材内容校本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舞蹈系成功召开“天津民间舞项目研究
——教材内容”展示与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