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儋州市八一中心小学办学纪实

2018-02-22李守荣

新教育 2018年16期
关键词:儋州市教研素质教育

□李守荣

在儋州市八一中心小学林惠琴校长眼中,人品更重于学习成绩,她坦言:作为农村学校,在这片土地上,我们不要求每个学生将来都能上大学,因为每个人的天赋不同和成长环境因素的制约,但只要是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将来走上社会,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自食其力,会劳作,懂得用一份工作来保证一家人的生活,然后好好地教育自己的子女,能够成为一个这样有益于社会的公民也是可以的。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非常接地气的办学思想,最近5年来,儋州市八一中心小学在办学过程中,没有什么高大上的理论,在“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办学理念下,学校以“求真务实、和谐共勉”为校风,以“热爱学生、严谨笃学、超越自我”为教风,以“多读、好问、善思、乐学”为学风,尊重学生的差异,紧紧围绕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所具备的综合素质,一切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丰富的教育资源,在打好文化知识基础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职业技能培养和锻炼,通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开发田园课程,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农事,掌握更多的农业技巧、技能,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打基础

儋州市八一中心小学原为海南农垦八一总场于20世纪60年代初开办的学校,2009年农垦教育改革后移交儋州市政府管理。在其50多年办学历程中,得到农垦总局及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学校由小变大,蓬勃发展,除了中心小学本部,现管辖12所完小,两个教学点,学生5000多人,学校义务教育覆盖面为39个村委会及八一总场农场、工商等12个级企业事业单位,覆盖面积约40万亩,人口约5.83万人。

作为儋州市八一中心小学现任校长,在学校移交地方政府前,林惠琴曾多年担任八一总场教研科教研室主任,一直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移交之后,是分管教学的副校长,2013年四月份开始负责整个学校,2014年正式任命为校长,她自言,在校长的位置时间不长,经验不足,但是凭借着过去农垦人一股子拼劲,既然上级安排她担任校长,就要站在这个岗位上带领大家,把本职工作干好。

学校的生源结构和素质,让校长林惠琴不能省心,学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属地周边农村和农场周边务工子女。这些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家长大都生活辛苦,为了温饱和生计问题,早出晚归,对于孩子的关注度不够,孩子入学时,整体素质偏低,养成教育缺失,行为习惯差,但是他们大多数比较纯朴,对农事比较上心,动手能力强。

“这些学生在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结束之后,除了一部分到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大部分会走上社会务工、务农,如果不在这国家法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内完成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他们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甚至可能误入歧途,成为社会的负担。”校长林惠琴明确地指出。事实上,林惠琴这样的担心是有充分的理由的,由于长期以来,学校周边社会治安环境比较复杂,社会风气不好,经常发生偷盗事件,如果学生在学校不好好教育和引导,一旦走上社会,就完全有可能误入歧途。

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才是适合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教育?林惠琴和学校领导班子一直在深思和探索。林惠琴坦言,很幸运在2015年被市教育局派到北京师范大学学习,在学习期间有幸结识了很多优秀的校长。从他们身上,领略到了许多成功的办学经验和方法,其中一些做法让林惠琴感触很深,很多学校都是学生知识跟技能一起抓,这样的教育方式很适合八一中心小学。

于是,从北京回来之后,林惠琴与校领导班子反复磋商,学校成功开发出“田园课程”,又称“植物栽培”课程,把课堂搬到田园,通过学生亲自动手体验,让学生学习到知识,改变以往呆板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预习—展示—反馈”绿色课堂教学模式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表演、表现、表达,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实现学校绿色实践教育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在启迪学生智慧的同时,达到课程生活化,生活课程化,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农事,掌握更多的农业技巧、技能,为将来走向社会打基础。

立德树人,德育始终放在第一位

“小学是学习生涯的起点,又是孩子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也是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要为生命奠基,首先就是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必须全面的发展。”这是儋州市八一中心小学领导班子的共识。什么是适合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教育,学校在对学生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注重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更注重在以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为内核的学生素质教育上下功夫。

校长林惠琴认为,立德树人,育人先育德,是学校的根本。如何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国家合格公民,最根本的就是要具备做人做事最基本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而事实上,孩子们的家长也是这样的希望,他们不要求孩子将来成什么明星、科学家、老板、企业家,这些比较远大的目标不现实,最实在的,就是孩子们用学到的知识,能够谋到一份职业,学习与生活技能并存,同时最关键的要学会做人。因此,学校始终把德育放在第一位,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灵魂。

在德育工作上,八一中心小学不是空洞的说教,在完善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建立一支师德高尚、工作勤奋、治教有方的德育工作队伍的同时,以学生养成教育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并将德育的舞台延展至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层面。

为培养孩子爱国主义情怀,周一的升国旗活动可谓雷打不动。周四、周五学生做完早操后,是学校的每日晨会,学生集体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由一个老师带读,讲解意思,要求学生必须记熟和理解其中的两句,然后循序渐进,直至每个学生能够熟记《弟子规》。熟记当然不是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真正能够懂得和理解一些做人做事最基本的道理。在此基础上,学校开发了一套以“仁义礼智信”为内核的《五常》国学教育校本课程,通过对教材循环使用,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们能够真正明白其内涵,比如,这个学期这个班学“礼”、下个学期学“仁”。在传授的过程当中,教学的老师把仁义礼智信和古今历史人物和事件结合起来,诠释古代对“礼”是怎么理解的,是怎么行的,然后过渡到现在,一些道德典范的名人,他们的言行又是怎么做的。真正让“五常”内化于心,做到知行合一。

班会课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怎样组织和召开主题班会,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作用呢?在八一中心小学,主题班会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为了把主题班会开好,学校要求每一个主题班会都有鲜明的主题,而这个主题重点体现在一个字上。德育处会事先定好一个字,让班主任围绕这个字来开展主题班会。比如,刚刚开学的时候,孩子们还没有从假期里面走出来,所以在集会、课间的时候肆意地疯跑,四处丢纸屑,这个时候学校的主题班会就是安静的“静”和干净的“净”字。一方面,通过主题班会的讨论,就是教育学生走在楼道时要保持安静,不追赶打闹,不要影响到别人学习、办公。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面对校园的纸屑、杂物,要伸一伸手,弯一弯腰收拾干净……这些都是最小细节上的教化。

墨香书香满校园

在儋州市八一中心小学,学校十分注重对学生各种潜能爱好的发现培养,目前学校有舞蹈、合唱、田园培植、足球、书法、绘画等为主的九个兴趣班,每位学生都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这些活动。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灵魂和根基,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载体。写字教学可以陶冶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和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理解,既有利于写字技能的提高,也有利于增进孩子们学识修养。为此,学校在2016便成立了书法兴趣班,并深入挖掘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成长的舞台,让学生在写字中体会成功的愉悦。同时,学校领导也为学生的写字教学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如对学生的课桌进行调整、配备多媒体教室、设备,学生的作品在校园展示等。书法兴趣班开班两年多以来,墨香满校园,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也让学生学会了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展示美。

在素质教育上,八一中心小学除了“墨香”还有“书香”,学校正是以书香校园文化建设为重要抓手,开展读书活动,全力提升孩子们的阅读能力、阅读水平,为构建属于自身特色的素质教育立交桥增添亮色。在书香校园文化建设上,虽然学校是乡村学校,但起点也不低,学校把打造书香校园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与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起来。针对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开展“善行”“孝心”“礼仪”“诚信”等为内核的铸就“中华魂”专项读书活动。为把读书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学校设立了图书角,经常举办读书活动,学校图书阅览室全日开放,并定期更换图书,满足学生的读书需求,还经常开展学雷锋有奖征文、演讲竞赛活动。

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为提升教育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学生的文化素质是学生的基本素质,只有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了,才能在更高的水平上实现教育公平,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而这一切,最关键的因素,学校必须要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唯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在八一中心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8岁,老龄化比较严重,这几年学校退休的老师比较多,市里面给学校新增了40多个年轻的老师。对新来老师,学校都会举行入职宣誓活动,让他们知道,既然选择了这个教师这一行业,就必须要遵守自己的选择,这个是入职教育。学校就是要努力营造树师德、铸师魂、正师风的良好氛围,引导和激励老师们自觉加强思想建设、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真正成为学生的楷模和表率。

“要给学生一碗水,必须自己先有一桶水。在素质教育上,老师们不仅是传道者,是学生道德效仿的楷模,同时也是学问上的释惑者,在教学上,必须具备厚实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唯有如此,才能肩负起学生素质教育的重任。”在儋州市八一中心小学,校长林惠琴经常这样对老师说。

因此,学校在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老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总是积极为老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以校本教研、校本培训为载体,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互帮互学,让老、中、轻教师携手结对,优势互补。通过采取“请进来教”“送出去学”的办法,选派骨干教师与名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习其先进的教学理念,让这些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教研的“领头羊”。

在教学科研上,校长林惠琴感受最深,她指出,教研确实能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教研的每一个课题都是从班级教学的实践中来,每一个在教研中成长的老师,通过所教课题的深入思考和研讨,形成论文,自身教学水平也就得到了提升。正是尝到了教研的甜头,学校鼓励教师做课题,不一定做大课题,可以做小课题,去年就申报了八个课题。

如今的八一中心小学,老师爱岗敬业,积极性非常高,尤其是六年级老师特别拼,学校先后涌现了以连佳洪等为代表的优秀老师。也正是有着这样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为学校构建高效课堂和提升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春风化雨润桃李,众志成诚育英才。

走进今天的儋州市八一中心小学,听到的是孩子们朗朗的书声,快乐的笑声,嘹亮的歌声和温馨的问候声。由于教学业绩的不断攀升,最近几年来,如今的八一中心小学可谓声名在外,已经成为当地孩子们心向往之的学校,一些周边市县的家长挤破头,想方设法把自家的孩子送到这里就读。对于学校这样的成绩,教育局局长李海文在一次视察学校工作时说:“家长的需求就是对学校最好的肯定!”

今天的儋州市八一中心小学风华正茂,成绩面前,从校长林惠琴,到全校教职员工他们没有忘记教育的初心,没有忘记肩上承担的责任,他们坚信有着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继续按照“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办学理念,紧紧扛起素质教育这面大旗,走文化兴校发展之路,积极构建绿色生态校园,就一定能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猜你喜欢

儋州市教研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儋州市关工委举办 骨干业务培训班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海南省儋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的选择
海南省儋州市农村垃圾处理服务供给研究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