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家卫武侠电影的叙事策略分析
——以《一代宗师》为例

2018-02-22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9期
关键词:叶问王家卫武侠

李 苹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学院传媒学院)

武侠片这种电影类型,是由我国原创、经过不断探索和发展形成的,民族印记明显,在世界电影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大部分的武侠电影风格相似,让观众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倦。而王家卫的武侠电影打破了传统武侠电影的叙事限制,在相同题材基础上,进行了本土化创作。特别是《一代宗师》,本土化创作了叶问故事,采用独特的叙事策略,将中国故事传输到了全世界。

1 文戏武化、武戏文化

相较于其他功夫类型电影,文戏武化、武戏文化是《一代宗师》叙事的独特特点。对于王家卫来讲,文戏武化、武戏文化,文武不分,形成一体。而对于观众来讲,通过文戏、武戏的反唱,可以扩大觉悟自省的空间和余地。

1.1 文戏武化

研究发现,电影中很多叙事内容虽然偏重文戏,主要展现人物关系和心理变化。但是王家卫一反常态,将文戏武化的叙事方法运用过来。虽然情感叙事在武侠类型片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王家卫却在武戏中巧妙地隐藏了起来,构建了一个虚拟的写意空间。

以叶问、宫二的金楼对决为例,在油画般定格镜头的基础上,用西洋歌剧乐曲搭配,以便发挥间隔作用,让观众明白本场戏是文戏,主要展现叶问和宫二的内心情感。但是在接下来的电影叙述中,却向人们呈现了十分精彩的武戏对打。王家卫利用高超的电影制作技巧,有效虚化了咏春与八卦掌的武打动作,与其说是武打,不如说是舞蹈。表面看上去为动作对打,其实是通过镜头的转化,充分展现了男女主人公内心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虚与实之间互相转化,显得很有分寸,给观众以静悟的空间[1]。

1.2 武戏文化

在《一代宗师》影片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片段是叶问、宫羽田的对决。两位分别代表南北武林,不仅要在武功上分出高低,还要维护各自的名誉。在对决开始之前,两方分别有高人支招,叶问方有金楼的绝世高手,宫羽田方则有女儿和徒弟。两方的支招,增加了双方巅峰对决的激烈感和紧迫感,推动了故事高潮的来临。但是,当叶问、宫羽田真正交手时,两人却并没有在武功上下功夫,而是将想法作为对比关键。用这样的手法文化了武戏,却并不降低精彩程度。

2 山丘式叙事

大部分电影采用线性叙事,严格遵循开端到高潮再到结尾的结构,十分平坦。而王家卫打破了线性叙事的限制,采用山丘式叙事策略,正如他自己曾经说过“我是在搞破坏”。正是这样的颠覆,才拍出了风格独特的武侠电影。

2.1 碎片式情节

研究发现,传统电影往往在固定的时空中设计故事情节,整个故事按照开始、过程、高潮和结局的顺序依次推进,故事情节十分完整,与人们传统的认知规律比较符合。而随着后现代语境的兴起,传统叙事结构也暴露出来了一些问题,电影创作需求、观众观看要求无法满足。针对这种情况,王家卫结合个人实践经验和形成的电影理念,将碎片式的叙事结构运用过来,打散了固有的故事情节,然后重新进行编排和剪辑,整部影片从表面看起来比较混乱,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讲,却有深刻的联系,与散文写作的“形散神不散”的理念比较符合。具体来讲,碎片式情节指的是淡化故事、情节和结构,叙事并不是电影的关键,而是将一定的情绪、思考作为呈现的主要内容。在电影《一代宗师》中,其颠覆了叶问系列电影的一条线叙事结构,而是组合了多个碎片式情节,融合了叶问的回忆和叙述。从叶问和宫家两条线进行叙述,而两条线又因为感情问题交织在一起。整部电影看起来凌乱,但其实自成整体。这些碎片式情节的存在,扩大了观众的想象空间。如拍全家福的时候,叶问妻子眼含泪光;而叶问与宫二书信时,她又隐隐表现出一丝悲伤之感;当叶问离开时,她虽然流着泪,却含着笑容。再如一线天这个故事线条,仅仅和宫二有过一次短暂的相遇,而在后面故事推进过程中,却时不时会有一线天的消息出来,一线天开始授徒、一线天退出组织等等。从表面来看,一线天的故事与《一代宗师》电影故事并无联系,但是如果观众仔细思考,却可以获得一些感悟,这样观众想象空间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扩展。同时,采用碎片化情节,还可以将叶问的多面性给充分呈现出来,逻辑思维并不占据主导,呈现出千人千面的效果。我国古人有云“文似看山不喜平”,电影也是如此。

2.2 零散的时间

任何一个电影故事,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生活,而时间又是现实生活的维度,因此从某个角度来讲,电影是时间的艺术。时间包括物理时间和情感时间两个组成部分。其中,现实生活中一去不复返的时间即为物理时间,而电影中人物自己所掌握的时间即为情感时间,其主观性较强。王家卫的电影中,按照精准性和准确性的原则来处理物理时间,最大程度地突显了时间的特性。如在电影当中,导演用字幕的形式向人们阐述重要的时间印记,如“一九三六年、一九三八年、一九五零年、一九五三年”等,每一个时间段都有重要的事情发生。一九三六年是故事开始的时间,而一九三八年是灯叔去世的时间,一九五三年是宫二病逝的时间等等。

同时,王家卫又自由组合了时间观念,将古典电影叙事的线性形态有效打破,随意转换过去、未来和现在。在《一代宗师》中,基本上可以将王家卫的时间观念划分为社会时间、现实时间和个人时间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时间错乱设置,显得十分零散。王家卫十分擅长的就是雕刻时光,其在电影当中列举了零散的时间,而这些零散时间又密切影响着故事主题,任何一个时间段都会对影片情绪氛围产生决定性作用。在电影当中,叶问说:我四十岁以前是春天。而战争来临之后,他又说自己的生活又到了冬天[2]。通过这样的比喻,有效映衬了叶问家庭的变迁,让观众深深感觉到哀伤之情。本部影片,具有十分庞大的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通过这样零散时间的处理,让庞大的故事并不凌乱,将时空的可塑性充分体现了出来。通过不同时间段佛山、东北、香港等地域的交织演绎,将一个时代下中国故事完整地呈现出来,每一个“小我”经过时代的洗礼,各有所终。相较于其他武侠电影来讲,《一代宗师》通过这样的处理方式,显得气魄更大,观众除了看到故事之外,还可以领悟到生命浮沉的真谛。

3 故事化的场景

在任何一个电影中,最为重要的造型元素即为场景,借助于场景,方可以开展叙事,场景会对电影整体的风格和影调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任何一个故事,都要在场景中铺展开来。过去的电影作品,往往在真实的空间中设置故事背景,然后在真实的空间中演绎电影人物的故事,以便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增强观众的切身感受和心理共鸣。而王家卫却善于物化空间,设计故事化的全新场景,促使观众和电影之间的距离得到最大限度的拉远,这样电影对于观众来讲,就好比雾里看花,虽然不能切身感受,但却产生了一种朦胧美。

在本部电影中,金楼比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高潮。自古以来,风尘与英雄往往密不可分,金楼这个风尘之地,又可以将其看作为英雄之乡。在《一代宗师》中,在金楼这个风尘之地开展高手比武,将时代的功夫充分还原了出来,将武林各个门派的精神呈献给广大观众,虽然故事是暴力的,但是通过这样的叙事,却并未让人感觉到暴力。在金楼比武中,既向人们展现了高手之间的精彩过招,同时又描绘了英雄之间的互相怜惜,相较于一般武侠电影来讲,显得格局更高。此外,电影男女主角叶问和宫二也正是在金楼这个地方互相产生情愫,甚至改变了叶问的人生。在电影当中,出现了很多次金楼这个场景,每一次出现都带着故事,如叶问与宫二的对决,两方虽然是在打斗,但是在精致陈设的衬托下以及背景音乐的影响下,剑拔弩张的决斗变成了暧昧的舞蹈[3]。

除了金楼等内景之外,电影中的外景也有很多,火车站决斗、雨中打斗等,仿佛一幅幅水墨画,给人以江湖萧瑟的感觉。以雨中打斗为例,雨滴显得十分硕大,将人们肢体冲撞的残酷之感消除掉,而急促的雨点又可以将打斗的速度感给呈现出来。在凌厉的动作之下,高手的长袍、动作依然保持完好状态,充分反映了身手的不凡。再如另一个高潮火车站对决片段中,王家卫通过技术美学的运用,更加生动真实地描绘了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擦肩而过的火车、白色静默的大雪、刺耳的火车鸣笛、凄厉的风声,让宫二和马三的对决显得并不残忍,在一片安静的参照物下,有效拉伸了时间。在一般的武侠电影中,导演往往可以形容打斗场面的残酷,试图向观众传达功夫的高深,冲击人们的眼球。而王家卫却反其道而行之,通过雨水的交融,将功夫的多样变化呈现出来,同时打斗的残酷性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削弱。

在叶问同系列电影中,十分直白地呈现了各种角色的武打动作,如叶问与三浦、洪师傅和拳击手等。而王家卫的《一代宗师》则是含蓄地处理了这些武打。如果用绘画来比喻电影,叶问同系列电影就仿佛是写实,而王家卫则更像是一位诗人,擅长写意,在镜头语言中蕴含了我国传统文化,将传统创作的桎梏有机打破,进行了大胆创新,对于我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4 立体化的人物

人物在电影作品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叙事手法。要想提升故事吸引力,就需要科学设计人物形象。研究王家卫的《一代宗师》可以得知,其主要是结合电影造型和后现代文化理念需求来塑造人物形象。后现代文化语境下,精英文化、大众文化、艺术、商业之间的界限并不明显,这种情况对人物塑造观念也造成了深远影响。《一代宗师》的原型是众人熟知的叶问,但其并没有完全照搬照抄其他影片中塑造的叶问形象,而是从后现代文化视野下重新解读了叶问,构建了立体化的人物形象。

4.1 弱化完人形象

在同系列叶问电影中,导演往往将叶问塑造成一个完人形象,爱国爱家怕老婆,重视家庭,拥有高强的功夫,却并不骄傲,对待学生十分认真等等。但一个完美的人物设计,往往会让观众有距离感。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角度来讲,任何一个人都会有自我、本我和超我。任何人都不会只有一面,必然会存在缺点。王家卫在《一代宗师》中,就没有刻意去树立完人形象,虽然叶问重视家庭,爱孩子和老婆;但在金楼比武中,和宫二开始了书信交往。并且电影中还有一个细节,叶问在宫家大门口徘徊,踌躇不前。通过这样的刻画,说教意味大大削弱,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感。

4.2 强化武师形象

研究王家卫的电影可以得知,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有满腹心事和孤寂的心灵,不断在内心挣扎中徘徊,甚至在正常人生活之外游离。面对这花花世界,他们显得渺小和卑微。即便在《一代宗师》中,虽然故事原型为叶问,但王家卫依然让叶问承担着与社会现实对抗,却又无能为力的孤寂形象。

在传统叶问电影中,往往会将叶问塑造成一个民族英雄,肩负着重要使命。而王家卫却打破了这个限制,对叶问的武师形象进行了强化,在整部电影中,叶问经常呈现出忧郁、无奈、孤独的神情。他仿佛是我们身边的人一样,身处江湖,却渴望过安稳生活。通过这样的刻画,将叶问这个人物深层性格中的矛盾有效揭示出来,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和立体。一代宗师,并不单单指的是人生高潮时的洋洋得意,更是要看困境之中的沧海横流。通过多元化立体形象的构造,将人物深层性格中的矛盾给有效揭示了出来。

5 结语

如今,我国的武侠片越来越多,但是很多武侠片将武打、动作作为关注的重点,多维度的叙事层面、武林精神的挖掘却遭到了忽略。王家卫的《一代宗师》通过独特的叙事策略,在呈现精彩动作的同时,展示了武学精神;在满足人们观影需求的基础上,提升了美学、文化品味。可以说《一代宗师》的出现,给同类型电影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榜样作用。我国电影要想在世界电影艺术中获得一席之地,就需要同王家卫一样,积极打破传统桎梏,不断创新,最终达到见自己、见天地、见终生的目标。

猜你喜欢

叶问王家卫武侠
武侠风
嘿!这才是武侠
甄子丹最后一部功夫片《叶问4》发布会举行
武侠影后郑佩佩
王家卫:墨镜背后有故事
武侠教室
王家卫获颁卢米埃尔奖
这才是正宗的叶问范?
王家卫携新书做客美国电影艺术学会
一代宗师叶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