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做好新闻

2018-02-22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7期
关键词:时事新闻新闻线索多媒体技术

敖 梅

媒介融合,指各种媒体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趋势,这种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从多媒体技术角度来说,随着卫星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以及这些技术在广电、通信领域的全方位渗透与应用,传统媒介界限渐渐模糊,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媒介终端可实现功能逐步强大。从当代传播学角度来说,社会经济及文化潮流的发展与进步引发了社会阶层的“碎片化”,并由此延伸到市场的“碎片化”和受众的“碎片化”,大众时代过渡为分众时代,媒介受众由以往的单向收听人转变为需要为其量身定制娱乐、资讯服务的用户。媒介与消费者的互动更充分,传媒产业正以日益丰富的信息娱乐元素满足消费者需求。结合时事新闻生产报道的过程,记者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1 媒介的选择

常规来说,作为记者是“被”媒介选择的。同样是时事新闻记者,服务于网络平台的显然比服务于报刊平台的要求更快速成稿。不过在媒介融合的当下,对于那些服务于多媒介平台的记者来说,首先要注意保证与不同媒介单位间的通讯通畅,了解不同媒介对信息的需求,在采访和成稿时有所倾侧。同时,因为不同媒介的传播法规和行业秩序有所不同,记者需要对其都有所了解并切实遵守,注意报送版权归属,以免引起纠纷。

2 进行物质和技术准备

多媒体技术及设备的高速发展,是“媒介融合”现象产生的巨大推手。所以,运用好多媒体技术和设备,是记者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必备能力。从技术方面来说,记者需要做到掌握多种即时通讯软件、文档编辑软件、音视频编辑软件等。从物质方面来说,记者需要熟练操作录音、录像设备,随身携带有纸笔,还要具有手写速记能力,同时,注重对设备的保养维修以及对设备的合理利用和电量分配。

3 获取新闻线索,明确采访目的

新闻线索有可能是由新闻中心提供并分配,也可能是由事件发现或知情人提供,当然也有可能就发生在记者身边,无论哪一种,记者要做到从闲谈、联想、对比和细节中发现新闻价值。记者要有广泛的新闻来路(人脉),保持通讯渠道通畅和及时回应,一旦发现新闻线索,及时做出反馈。在这期间,要根据所服务媒介的类型和自己的价值判断明确采访目的。

4 搜集采访资料

搜集的采访资料通常有三方面:一是和采访对象直接相关的资料,以增加记者对报道对象的了解;二是以往相关报道的资料,以帮助记者发掘新的报道角度;三是和采访对象横行、纵向相关的资料,可使记者在对比中,发现新闻的历史和现实价值。而搜集资料时,从技术角度来说,注意确定关键词以及信息敏感度;从设备角度来说,用好4G、3GWIFIGPRS等网络,以及手机、电脑甚至是PSP等一切能上网的工具,总之,目的就是尽快、全面地获取所需资料。

采访过程毕竟还是一个“人与人交流”的过程,所以,“媒介融合”对其影响并不大。不过需要注意,在适当的情况下,要用多媒体记录设备对现场进行还原,这样就能增强时事新闻的真实性和现场冲击感。此外,在激烈的竞争中还要争抢第一采访权和良好的采访与拍摄机位。

5 新闻产品加工

从新闻材料到一条完整的新闻,是新闻产品加工的过程。整个过程都需要记者去完成。有时,记者只需将新闻材料交给编辑,编辑会完成之后的加工过程。当今,也有可能多个媒介的记者编辑组成一个共同的报道小组,策划新闻报道并完成采编制作,并决定哪部分内容最合适在哪个媒介上播发,若记者被要求完成新闻产品,则需要做到及时对新闻材料进行整理,让新鲜的现场记忆参与到创作中。在创作前注意对新闻材料(特别是数码数据)进行备份。适当条件下,做到与同行信息分享;或与报道小组里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采编工作。结合所服务媒介的要求,设计、完成新闻产品。特别是对于多媒体新闻产品,尤其要借助于音视频配合。

在媒介融合大背景下,做好新闻记者,最基本的是要利用好多媒体技术与设备。无论是信息收集、采访记录、新闻制作,都要求现代新闻记者具有迅捷的响应能力和新的传播理念。记者应努力培养新时代的新闻传播理念,具备多媒体技术和设备操作能力,这样才能在多种媒介间“游刃有余”。

猜你喜欢

时事新闻新闻线索多媒体技术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论时事新闻的著作权保护问题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新闻线索
时事新闻报道如何避免“同质化”
电视台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有效途径研究
时事新闻版面编排浅议——以湖北日报时事新闻版为例
时事新闻的不保护与保护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