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双创”人才培养路径分析
2018-02-22胡利利
田 玉 胡利利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51)
2018年,我国国务院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双创”示范基地的建设以及“双创”型人才培养进行了强调。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我国的国际贸易形式得到了改变,跨境电商迅猛发展,推动着外贸行业的转型。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教育模式以及教学目标发生了改变。高职作为向我国社会输送高质量实践型、专业型人才的教育机构,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国际商贸专业的人才培养路径需要进行调整,要优先培养出高素质的“双创”人才,推动我国外贸行业的优化转型。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国际商贸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的理论支持
在2010年以来,我国就有相关研究人员就财经类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融合进行了探究,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系党总支副书记邵月花提出,要将“双创”教育加入财经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中,构建起“三类型”的师资力量融合模式,同时结合“第一课堂”以及“第二课堂”的文化融合,实现了“双创”教育与财经类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徐进对于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创新教育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金字塔 ”创业教育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并对“金字塔”创业教学资源平台以及创业基地的建设进行了探究;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费非就高职院校财经专业的“双创”教育为切入点,提出利用公开教育演讲的方式,对学生创业的盲目性进行减轻,结合创业教育在课堂教育中的渗透,完成“双创”人才的培养。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国际商贸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一)“双创”人才培养的定位不明确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形式的转变。在这样的条件下,外贸企业的创业门槛降低,为我国外贸领域的发展以及人才引进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但是,就现阶段我国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情况来看,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教育方式并没有充分地结合当前国际以及我国的行业形势,依旧停留在传统的外贸业务开发、报关与报检、跟单等基本节能的培养上,对于国际贸易中的新兴市场开发、风险防范、跨境电商的创建等内容都没有展开相应的教学。
(二)“双创”教育与国际商贸专业教育融合度不高
现阶段,我国社会正处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基于这样的情况,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都设立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但是,就目前相关课程的开展情况来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更多的是以公共选修课的方式进行的,并没有结合具体的专业进行教学,针对性相对较低。可以说,“双创”教育与国际商贸专业教育的融合程度不高,是“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国际商贸专业“双创”人才培养中的一项较为普遍的问题,“双创”教学无法满足国际商贸专业的技能要求与岗位特点。
(三)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缺乏实践经验
在我国的高职院校中,多数教师都是在完成高等教育后直接成为了教师。基于这样的情况,高职院校国际商贸专业的教师理论性的知识掌握程度相对较高,但是缺乏着外贸实战的经验,创业经验也严重的欠缺。当面对实际的国际贸易问题时,处理的能力相对较弱。在实际的教学中,无法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也不能向学生传授实际的贸易经验。虽然我国高职院校积极的展开了教师下企业的实践,但是这样的活动过于形式化,实际的意义与效果并不高。
(四)创业实践平台不完善
随着我国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视,高职院校也在实际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了专项的培养。现阶段,我国的高职院校普遍建立起了校内的创新创业基地,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场地。这样的基地建设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但是,受到资金、场地大小、相应配套设施等因素的限制,使得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对学生的“双创”实践能力的拉力降低。在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中,实践教学的实现更多的是借助了POCIB、SIMTRADE等模拟实训软件完成的,对于学生的“双创”能力的培养并未起到促进作用。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国际商贸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探究
(一)结合外贸行业发展的新形势,进行人才培养定位的调整
在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更加突出技能性、创新性以及职业性,主要服务于地方企业。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我国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使得产品以及服务的对外输出已经由单纯的线下交易逐渐转向在线交易,跨境电子商务成为了对外贸易的新型业态。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双创”教育要充分结合外贸行业发展的新形势,除了要使学生掌握传统的外贸业务处理技能之外,还要向学生传授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相关技能,依照时代与社会的发展进行人才培养定位的调整。
高职院校想要实现“双创”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可以组织专业的教师团队深入跨境电商企业以及外贸企业展开调研,并与企业的专家共同研讨人才培养的方针。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的定位时,要结合形势分析、行业调研以及专家讨论的相关内容,对于跨境电商方向的教育以及“双创”人才的培养进行突出。
(二)开发国际商贸专业与“双创”人才培养的一体化课程
在传统的高职国际贸易课程中,主要有专业课和公共课两种,而“双创”课程更多的以公共课的形式进行,没有体现出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国际贸易形势以及外贸环境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跨境电子商务成为了对外贸易的新业态,使得传统的国际贸易课程需要进行优化。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想要实现在“互联网+”背景下更好的完成“双创”人才的培养,就需要开发出国际商贸专业与“双创”人才培养一体化的课程,深度融合专业课程以及“双创”教育课程。要在大量的实际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现有的条件以及专业特点,坚持“双创”能力培养的要求以及跨境电商从业技能的新型外贸人才培养定位,将“双创”理念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构建起“一目标、三能力、三模块”的课程体系。其中,“一目标”指的是以跨境电子商务为导向的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目标;“三能力”包括国际贸易职业技能、跨境电商业务技能以及“双创”能力;“三模块”包括 外贸专业课程、能力课程以及跨境电商实践课程。
(三)构建“三维”创新创业的教育团队
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高职院校必须要对教师团队的专业素养以及综合能力进行培养与提升。结合上文的分析能够发现,我国现阶段高职教师的实践技能以及“双创”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必须要建立起综合素质过硬、跨境电商业务技能熟练、“双创”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
在传统的高职院校师资团队建设中,更加重视“双师”素质的培养,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科班教学”的性质[3]。所以,在进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中,要以“走出去、引进来”为基本原则,建立起专职教师、创业企业家、企业专家为主主体的“三维”教育团队,提升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高职院校可以聘请新型外贸企业的从业人员成为兼职讲师,对专业型“双创”人才的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并对学生的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实践进行指导。
(四)建立国际商贸跨境电商创业实践平台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双创”实践平台的建设还不够完善,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通过深化校企之间的合作来进行解决。要以“共建、共享、共赢”为基本原则,以专职教师、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专家以及“双创”能力优秀的毕业生为基础人员,共同构建起国际贸易专业跨境电子商务“双创”工作室。同时,要以该工作室为基础,建立起国际贸易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实践平台,组建起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团队。
在国际贸易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实践平台中,可以使用两种运行模式:第一,与跨境电商企业进行合作[4]。在该模式下,商品由跨境电商企业提供,学生团队负责产品的销售运营以及平台的维护,所得的利润依照合同进行分成。在该模式下,学生与企业的互动性更强,能够有效规避学生的初期创业风险,同时能够让学生对跨境电商的业务流程更加熟悉,实现了校企的“双赢”,但是却限制了学生自出创业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第二,以国际贸易专业跨境电子商务“双创”工作室为基础,在创业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创业。在这一模式中,市场调研、供应商选择、产品拍摄、文案编写、产品上架、订单处理、服务提供等业务流程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在该模式下,对于学生的“双创”能力实现了更好的培养,但是承受的失败风险较大。
(五)调整考评机制,保障“双创”人才培养的质量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及方式都发生了改变,所以相应的考评机制也要进行优化调整。对于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双创”教育来说,在考评中不仅要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技术掌握程度、实践能力等进行考查,还需要对学生的“双创”意识及能力进行考察。在实际的考评工作中,要将自我评价、团队互评、指导教师评价、专业教师评价、企业专家评价进行结合,确保评价的真实性及客观性,切实保障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的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背景下,跨境电商不断发展,使得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双创”人才培养需要进行调整。现阶段,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双创”人才培养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结合外贸行业发展的新形势调整人才培养定位、开发国际商贸专业与“双创”人才培养的一体化课程、构建“三维”创新创业的教育团队、建立国际商贸跨境电商创业实践平台等策略,优化了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双创”人才培养路径,提升了学生的“双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