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网络综艺文化形态冲击下单向度受众的探究

2018-02-22熊玮琪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综艺受众文化

熊玮琪

(重庆大学 新闻学院,重庆 400030)

一、前言

近年来,学界普遍加大了对网络综艺成功要素的研究。网络综艺与电视综艺表面看仅仅传播介质不同,但随着网络综艺的兴盛,它在文化符号、内容生产方式、目标受众、盈利模式等方面都与传统电视综艺有明显差异。网络综艺研究目前有三点建设性突破:梳理当前网络综艺的特点及形态特征;关注当前网络综艺的崛起,总结网络综艺的成功之道及发展趋势;为受网络综艺冲击的电视综艺寻求发展路径及生存之道。

二、网络综艺文化批判立场分析

(一)内容生产低俗化、浮夸化

一些综艺节目在内容呈现上,为博取观众眼球,用词尺度大;文化趣味低俗化、媚俗化,越轨价值观泛滥,节目常涉及“拜金”“同性恋”“单身狗”等社会敏感词语,使受众忽视对个人价值的认可,而过多关注外界因素的评判和主流趋势;刻意策划内涵段子,视觉呈现非主流化,大面积浮夸混淆受众视听。

(二)广告植入生硬化、强制化

节目中广告植入过多。传统的电视广告选取集中时间段插播广告,而网络综艺现下流行的mini talk植入方式看似巧妙地植入了广告,但其实存在严重的违和感,使观众降低了对广告品牌本身的认同感,进而对节目的广告植入环节选择快进。即使短期内受众对此类植入式广告没有严重的抵触心理,但长期来看此类强势插播的广告终会沦为人们拒绝和抛弃的产品。

(三)煽情常态化,语言暴力化

一些综艺节目被定位为有辩论特色的娱乐节目,与传统辩论赛看似有了宏观区分,但正是基于此种模糊化的概念界定,使辩论赛戏谑和随意色彩浓重。辩手常不按套路出牌,大用煽情语言对受众情感洗脑。煽情是辩论场中的禁忌,观众带入感强烈,影响客观中立的价值判断甚至扭曲价值观。网络综艺在构建节目冲突点的同时,主持人和嘉宾要把控好言语尺度,杜绝人身攻击和语言暴力,营造健康的对话环境。

(四)主持人角色定位标签化、刻板化

当前网络综艺主持人、嘉宾往往成为节目写好台词脚本的演员,固定形象的设定也常以低俗恶搞的文化趣味为取向,向综艺受众展示浅薄、恶趣味、丑陋的一面。一些固定化的人物陈设是综艺节目取得效果不可或缺的,但过于标签化和刻板化会限制主持人的个性发挥,也会因过分追求与电视角色吻合而抹杀自我个性的本真,浓重的表演色彩会使电视观众失去对节目内容的期待感。个性化是当前网络时代必须秉持的信念,一旦所有环节都被套路化、标签化,就会丧失本身所追求的欣赏价值。

三、网络综艺文化冲击下的单向度受众形象

(一)缺乏批判性思维及独立思考能力

当前的单向度受众极大程度上表现为对流行文化失去反叛和独立思考,习惯接受理解和意识单向转化。网络综艺被热捧的同时也在极大程度上折射出一个现实:无论是处于综艺文化包绕下的受众还是带着研究立场的学者,都无法从流行文化覆盖下的社会氛围桎梏中解脱。社会需要多元价值观的存在,但主流价值观在引导层面仍需保持正向并对反社会心理作有效疏导,这是决定社会思潮是否产生偏斜的重要砝码。

(二)过度推崇浮夸表层文化,沦为娱乐至死时代的盲目大多数

娱乐对于受众日常生活的确具有正向传导作用,但当前网综已逐渐呈现出过度娱乐化倾向。受众深处娱乐化信息浪潮中,追逐低俗搞笑的电视综艺节目。无疑,网络综艺内容的过度娱乐化是腐蚀大众思想的最深层毒瘤。

(三)过分推崇网络话语而忽视自身表达力及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在解读文化符号的过程中,当代网络语境下表情包及网络流行语汇是极重要的分支。顺应互联网大潮,将流行语、表情符号等适时插入节目,在字幕编辑和制作中很有必要,也能获得广泛好评。而在当前的网生时代、受众必须明确,网络语汇的过多呈现也会极大地冲击传统语汇,各年龄层的电视受众在思想观念和趣味需求层面将出现更大断层,传统电视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越来越被网生受众抛弃。活跃在网络世界的用户渐渐自闭内向,丧失面对面表达沟通的能力。

四、反思和总结

网络综艺霸屏开创了多元价值观并进、内容生产活跃化的时代,但也警示我们在研究电视及网络传播时必须以批判和客观的视角多层面考量。本文旨在为电视良性发展,寻找助力电视节目效果流畅化、用户黏性牢固化发展的原动力,引导失去个性的电视受众找到立足文化感染的意识支点,培养反煽动性批判意识,成为众生喧哗中的智者。中国的网络综艺需要植根自身文化土壤,丢掉媚俗化审美趣味,拒绝拼凑、模仿、搬运,树立原创综艺意识,结合目标受众的审美取向与节目本身追求的方向设置节目,才能避免陷入单一娱乐性特质的怪圈。

[1]张晓安,安立国.全媒体时代下我国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发展[J].新媒体研究,2016(12):173-174.

[2]张潇艺.浅析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受众策略[J].名作欣赏,2016(18):170-171.

[3]文卫华,楚亚菲.互联网思维下的综艺新形态[J].中国电视,2016(09):14-181.

[4]张波.新媒体通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1-120.

猜你喜欢

综艺受众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谁远谁近?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统综艺“编导”与新兴综艺“编剧”工作异同分析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