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渠道转型发展路径
2018-02-22□陶源
□ 陶 源
一、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渠道发展现状
(一)渠道结构不断调整优化。近年来,电子银行的兴起对商业银行渠道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网上银行凭借其操作方便、交易成本低和受时间、空间限制小的优势率先崛起,帮助商业银行渠道结构从以实体为主向实体与虚拟相结合转变。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应用的快速发展,手机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各类APP的使用也渗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手机银行逐渐成为电子渠道的主力军,物理网点在渠道中的作用越来越低。
(二)客户行为习惯悄然巨变。电子渠道快速发展的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也在悄然改变人们的行为习惯。目前,各种功能的APP提供的服务,几乎覆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客户端的应用丰富了客户的生活,也改变了客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APP提供多元化服务,可以满足客户支付结算、生活缴费、投资理财等多方面需求,且与银行电子渠道相比,操作更加便捷、成本更加低廉,通用程度也相对较高。在此环境的影响下,客户在交易和支付时的习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大部分电子银行客户正在流失,甚至部分未能成功拓展的中老年客户,也开始尝试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的金融服务。客户行为习惯的转变,导致金融生活“去银行化”现象突出,商业银行的渠道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三)互联网金融冲击严峻。随着技术进步、创新深入,互联网金融在多个领域对银行形成冲击,竞争主要体现在客户、存贷款、支付结算、金融服务四个方面。第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正在动摇银行的客户基础,中青年客户正流失到非银行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第二,银行存贷款业务受到巨大冲击。以微信、支付宝为首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费用较低的转账功能和收益、灵活度均较高的理财产品,从银行吸引并留住了大量的资金,导致银行储蓄存款流失严重,同时,互联网企业已经开始涉足贷款市场,有别于银行贷款的流程复杂、审批严格,互联网企业通过分析客户积累的信用和行为数据,对客户进行评级审批,贷款发放流程快速又简便。第三,银行支付结算功能优势不再,第三方支付平台凭借其支付便捷、自主性高、信息相对对称等优势,突破了支付结算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较大限制,在满足广大客户实际需求的同时,冲击着支付结算业务的现有格局。第四,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的服务更加多元化,服务延伸至生活缴费、投资理财等各个方面,一体化的线上服务为客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虽银行也提供类似服务,但种类少、便捷度不够,并不具备竞争优势。
二、互联网金融影响下银行渠道转型发展中的问题
(一)物理网点仍是渠道主要形态。虽然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电子银行渠道日趋成熟,物理网点依然是商业银行渠道的主要体现形态。通过电子银行,客户可以顺利办理大多数业务,部分专业化程度高、处理流程复杂的业务仍无法脱离网点,例如贷款业务咨询,电话沟通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需要与客户在网点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个人客户的维护也需要以网点为载体,通过线下服务,可以为客户提供类似资产配置、金融咨询等人性化的服务,拉近与客户的距离,提高客户粘性。此外,大部分年龄层次偏大或是文化程度偏低的客户,对于电子渠道的接受度不高,银行网点依旧是这部分客户办理支付结算、投资理财业务的最主要渠道。
(二)渠道支付结算功能被弱化。目前,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突破了银行支付结算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基本做到了资金在银行卡和支付平台间自由实时免费划转。除手机银行外,商业银行的跨行转账业务仍需要收取一定金额的手续费,且受限于人民银行的大额支付系统的运行时间,相比之下,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提供与银行电子渠道类似的支付结算服务,且服务快捷、高效、低成本、无需介质,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此外,对于部分银行支付结算业务的线下客户而言,由于网点排队时间长、业务办理手续繁琐等原因,正在开始尝试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网点的支付结算业务量也大不如前。
(三)渠道发展大同小异。随着时代的进步,商业银行的渠道建设也在不断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实体渠道还是虚拟渠道,渠道建设都有雷同的趋势。首先,从各银行的网点建设来看,网点的地理分布、功能布局、服务种类都存在共性,同一区域内不同银行的网点之间,差异化较小,未能形成自身的特色。其次,从各行的自助渠道建设来看,自助机具离行投放的地点大多为商场或居民区附近,区别不大。最后,从电子渠道建设方面来看,各行通过网银、手机银行提供的业务大同小异,涵盖了转账、查询、理财、缴费等业务,各行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于网页、APP的布局风格和操作方式上,这种差别浮于表面,渠道的发展缺特色。
(四)客户体验及互动性相对较差。相比于高效、便捷且人性化的互联网金融服务,银行各渠道提供的服务存在明显不足。网点作为实体渠道的主要组成,排队时间偏长,业务流程相对繁琐,有时在网点办理一笔业务,需要客户在柜台和自助机具之间来回跑,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客户体验不佳。而电子渠道作为实体网点的补充,虽然能有效规避排队的问题,但在进行自主操作时,客户无法及时得到专业的指导和沟通,造成银行与客户间的互动性不足,从而导致客户粘性降低,渠道发展无法得到突破。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渠道转型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一)明确渠道定位,实现网点转型。随着电子银行渠道的发展,大部分常规业务逐渐被分流,客户对网点的依赖程度降低,网点的发展该何去何从取决于其自身的定位。目前,客户支付结算类的金融交易可以通过电子银行自主完成,但是对于复杂业务或是交流沟通要求高的业务,仍需要借助网点为平台,完成业务的处理。例如贷款、资产配置、投资理财等业务,对专业水平要求高,流程相对复杂,需要与客户进行大量的沟通,仅仅通过电子银行,客户无法获得人性化的最优解决方案。结合这一显著特点,商业银行要精准明确自身的定位,切忌盲目进行数量、规模的扩张,适当控制网点的规模与结构,调整网点的功能和布局,网点经营由大而全向小而精转变,网点定位由操作交易型向咨询服务型转变,从而完成网点渠道的转型升级。
(二)优化自助设备,提升客户体验。高效、安全、便捷是客户对银行自助设备最基本的要求。自助银行渠道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客户基本需求,在功能、系统、流程、外观等方面都需要不断优化升级,从而优化客户体验,提高客户粘性。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自助设备的优化工作:首先,提高自助设备的安全、可靠性是自助设备渠道发展的基础。目前,各银行的自助设备均存在节假日设备损坏率高、不法分子安装非法设备等问题,消耗了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因此,商业银行要定期进行设备检查、系统升级,提高设备的安全性、稳定性。其次,简化操作并与线上操作相结合,提高自助设备的利用率。客户对自助设备的自助使用主要局限在余额查询或是转账,其余功能均需要大堂经理的指导,银行可以通过操作界面的重新设计,简化布局并增加适当的操作提示,帮助客户自主操作设备,还可以配置在线人工客服,解答各类相关问题。最后,增加各类生活服务,使自助设备集余额查询、转账汇款、投资理财、生活缴费、业务预约、产品购买等功能于一体,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
(三)渠道融合互通,形成整合优势。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线上渠道不同,商业银行的渠道种类多且各具特色,做好渠道的融合互通,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形成整合优势,在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占据一席之地。渠道的融合互通,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从流程制度、技术等多方面着手,突破渠道间的限制,对各渠道的不同业务进行整合,精简步骤,尤其要避免出现客户在人工柜台、自助设备和超级柜台间来回跑的现象。第二,加强线上与线下渠道间的融合,为客户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电子银行作为线上渠道的主要构成部分,操作便捷,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深受客户喜爱,但与线下渠道相比,在咨询沟通和人性化服务方面还存在欠缺。商业银行可以尝试通过线下渠道线上化,线上渠道落地化,使得线下与线上渠道实现无缝对接。例如,对于电子银行等线上渠道,可以对接相应网点,由网点通过视频、留言等方式,借助线上平台,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对于需要落地或转后续处理的业务,实现电子银行与网点系统的自动连接,为客户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且信息通过系统自动传输,无需客户再自行寻找匹配网点,进行人工预约和处理。
(四)立足客户需求,优化渠道功能。做客户想要的产品,才能真正赢得市场。互联网金融企业正是因为牢牢抓住客户需求,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渠道需要及时转型升级。渠道优化的过程中,要弱化收益对发展方向的影响,切实立足客户实际需求,深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促进渠道功能的优化升级,实现客户与银行的双赢。立足客户需求,需要商业银行对客户群体进行细分,精准把握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通过更精细更专业的服务,满足客户差异化、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以电子银行渠道的转型优化为例,客户群体可以按年龄、职业等因素进行划分,不同群体对于电子银行的需求不同,银行可以尝试推出多种下载版本,为中老年客户推出界面精简、操作简便、有一定资金限额的版本,版本功能以转账、理财、生活缴费为主,而为从事个体工商户的客户提供的版本,则还需要有网上贷款、收款二维码等功能,且资金限额可以相对提高。
(五)利用好大数据,动态调整方向。渠道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客户的反馈、效果的分析,不断地进行方向调整。问卷调查是收集客户建议的传统方式,在当下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大数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充分利用好大数据,精准分析洞察,有助于在渠道转型的过程中动态调整方向,实现最优目标。目前,银行系统中留存有客户的职业信息、交易数据、资产状况等静态数据,虽然这部分数据已经为银行提供了部分数据支持,但支持存在局限性与滞后性。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获得客户访问记录、消费记录、定位信息等多方面数据,并对这部分数据进行及时解读,分析客户行为习惯、消费偏好、活动范围等,根据分析结果,动态调整物理网点的分布与规模、自助机具的配置以及电子渠道的功能。适当的动态调整,既能满足客户需求,又能合理控制银行渠道转型的成本,准确把握转型的方向。
(六)结合自身特点,加快创新步伐。创新是渠道转型发展的根本动力,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大数据、物联网、生物识别等技术的广泛应用都为创新提供了支持。但脱离了自身特点的创新,是无法取得预期效果的。首先,线上渠道是技术创新的重点区域。商业银行在金融服务领域拥有大量的专业人才,知识储备领先于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建设网络远程银行,将专业的金融服务搬上网络,解决贷款、国际结算等复杂业务和资产配置、贵宾维护等个性化服务无法脱离网点的现状。其次,加强创新力度,产品研发拒绝雷同。互联网企业已经在支付结算领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银行也在加强移动支付技术的开发,但在创新的过程中,不能简单跟风,要充分发挥银行安全性高的特点,将移动支付与银行其他业务相结合,形成特有的支付方式。最后,实体渠道也不能忽略创新。通过技术创新,优化升级系统,网点、自助机具的服务范围可以进行适当的扩大,服务的方式也可以相对智能化,将员工从事务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投入到客户的营销和维护中去,从而创造更高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