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电视舆论监督报道之我见
2018-02-22张海玲
张海玲
(菏泽市定陶区广播电视台,山东 菏泽 274100)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做好正面宣传,要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在工作中尤其是在揭露重大案件、整治市场秩序等方面必须注意到自己的认识不到位、监督不力等问题。因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树立起四种意识
第一,树立起导向意识,保证政治方向的准确性。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不动摇,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始终牢记党媒姓党,面对大是大非问题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理直气壮、毫不含糊。
第二,树立起创新意识,尽快与社会接轨。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抛去以往旧的思想意识,找到最新最快的创新点,这样才能更快地与社会接轨,更快地把握住社会舆论,更快地报道相关事件。
第三,强化问题意识,在基层解决问题。有没有树立问题意识,是衡量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是否深入、持久、有效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开动脑筋想问题,“反弹琵琶”找问题,研究好“两头”梳理和解决问题,使新闻宣传报道更有深度、厚度,集聚推动发展的正能量。
第四,树立起高端意识,编辑出优秀作品。习总书记强调,要转作风改文风,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只有“接地气”才会有“底气”,只有作风踏实,才能文风扎实,才能出精品力作。
二、切实加强新闻队伍职业道德
首先,来自职业心态和职业操守方面的专业,即要有过硬的职业素养。新闻记者在舆论监督中承担着重要任务,也承受着压力和风险。而只有坚决做到廉洁自律,才能保证实事求是的品格。只有胸藏正气,真正为群众谋福利,为社会谋进步,维护正义和公理,才能无所畏惧。作为记录时代进步、传播新闻信息、引导社会舆论的新闻工作者,要坚持新闻理念与职业道德,在新闻报道中坚持公正客观的原则,真实全面地报道新闻。要承担这样的使命,记者需要热情、正义感、责任感和清醒的头脑。因此,新闻行业需要这样具有高度职业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
其次,要有严谨的作风、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记者必须亲历现场,深入调查,细心观察,广泛取证,不允许有半点含糊,不轻信道听途说,不哗众取宠,在全面公正的采访中保证舆论监督站得住、驳不倒,保证被批评监督者心服口服。唯有如此,才能达到舆论监督的效果。记者是一个光荣而伟大的职业,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坚信记者定能怀揣新闻理想,秉持职业道德,在新闻行业与社会发展中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真正坚持新闻道德与职业操守,成为一个对社会与受众负责任的新闻工作者。
第三,要讲究批评的艺术性,要突出电视批评报道的声画优势和现场纪实优势,增强节目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本着从客观事实出发的原则,批评到位、到点。
三、切实维护国家利益,从人民的角度出发
第一,负责舆论监督的干部,要树立起接受监督与被监督的意识。一定要把舆论监督和党内监督、司法监督、民主监督一样看成是政权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从而自觉抵制腐败行为。尤其是在大是大非问题和一些政治原则上,必须掌握主动权,不能动摇政治立场。一定要忠于职责,忠于自己的使命,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丧失最可贵的权威,并且主流媒体在关键时刻一定要敢于“亮剑”。
第二,舆论监督的出发点就是一切为了人民。要密切党群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忧,努力解决问题。要关注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但不能单纯追求轰动效应,不能造成社会心理的逆反、混乱甚至负效应,要剖析热点、化解难点、分解焦点,在“软着陆”中释疑解惑,活血化瘀,化解矛盾,引导进步。
第三,在舆论工作中,要以人民为中心。我们只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领导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党政意图和群众意愿的关系,心系群众、顾全大局,客观分析、尊重事实,为民着想、和谐共事,就能达到化解矛盾、改正进步、促进和谐的目的。
四、结语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大众了解政治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广播电视媒体要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自觉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舆论监督体系。突出正面报道,把成绩说足;强化舆论监督,把问题说准;重视电视评论,把道理说清;突出监督回应,把问题解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增强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在有效有度的报道中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