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电视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视角

2018-02-22李凌书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2期
关键词:平民化电视新闻新闻报道

李凌书

过去几十年来,我国电视新闻报道行业过于重视对国家领导人、先进人物等的报道,过度关注民生政策和国际形势,忽略了对社会生活中常见问题与现象的报道,与观众人民之间的距离较大,不够平民化和接地气,因此,当亲民化的新型媒体兴起时便瞬间抓住了群众的注意力,充分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求。就目前的发展形势而言,只有电视新闻报道调整结构,改变新闻报道重点和路线,逐渐向平民化方向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逐渐挽救电视新闻报道的发展颓势,只有不断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增添平民色彩,急民众所急,从民众角度报道关注社会现象,才能促进我国电视新闻报道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不断提高收视率和民众关注度[1]。本文主要就电视新闻平民化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总结。

1 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发展的背景和动力

电视新闻报道的平民化发展是不可逆的,平民化电视新闻报道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虽然电视新闻报道的平民化推进过程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但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电视新闻报道的平民化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的综合产物。

1.1 经济发展背景

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的理念与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均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而信息、贸易等的开放、流通和共享是改革开放政策的核心内容,而信息的开放也逐渐让人们接触到外在世界,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使得逐渐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而经济的迅猛发展则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两相作用下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和渴求度逐渐增强,社会发展也逐渐走向平民化趋势[2],无论是经济行业、服务行业,还是电视新闻报道行业需及时做出变革,坚持走平民化路线才能更好的生存发展。

1.2 政治发展背景

建国之初,我国是意识形态高于一切的国家,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资本主义林立的世界舞台上发展并非易事,加强对舆论及人们思想的控制是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措施,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国家政治发展策略也逐渐发生转变,人们对政治发展的自信心和认可度越来越强。国家更加重视对国计民生的建设,关注民生民主的发展逐渐成为国家政策的重点,致力于维护社会安定和稳定,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基本权益,在当前政治改革和发展背景下,电视新闻报道行业必然要上下一致,严格执行和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将电视新闻报道的重点逐渐转向民生民计,借助舆论压力解决社会中的种种不良现象,逐步迈向平民化[3]。

2 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的基本特征

一是报道内容多样化且十分接地气,平民化的电视新闻报道其内容十分多样化,主要关注和报道的重点在于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电视新闻也主要是以社会大众的角度进行相关报道,关注重视社会大众的切身利益,与社会生产、生活的方面方方面面息息相关。

二是报道方式多样化,电视新闻报道方式的转变也是平民化的基本特征,以往的报道方式之所以不受欢迎,原因在于电视新闻报道行业严重丧失了职业报道的专业性和客观性,其报道内容多是按照领导的标准照本宣科,执行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电视新闻行业也是国家控制舆论的工具,相关政策和方针与普通大众的生活相距甚远,多是站在国家政党角度报道相关内容,但当电视新闻报道行业走向平民化后,站在平民视角,才能获取群众的认可和接受,即使针对典型性人物进行报道,也应灵活应用平民化语言[4]。

3 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的表现形式

3.1 平民化视角的采访和拍摄

要想报道社会大众真实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实地进行采访和拍摄,严格按照中央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观众,在采访过程中,将更多镜头留给普通民众,报道社会大众普遍关心的事情,善于挖掘日常生活工作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多报道与社会大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认真记录生活百态[5]。

3.2 平民化角度报道问题

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首先要做到将镜头渗透于普通的社会生活中,选择与社会大众相关的新闻题材,但仅有接地气的新闻事件和话题是不够的,需要从平民视角进行报道,真正深入到普通百姓身边,询问并感受他们内心深处想要表达的观点和看法,用平民化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要严格遵循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新闻理念,充分发挥新闻的服务性,利用新闻舆论的力量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回归社会大众的立场,能够有效引起社会大众的情感共鸣,瞬间拉近新闻媒体与社会大众的关系,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以平民化的视角来观察和看待世界,选择合适的新闻报道角度十分重要[6]。

3.3 语言的通俗性和平民化

以往新闻报道的过程中,采用的语言均比较书面和高端,但我国多数居民的文化水平不足,甚至部分群众不完全理解新闻报道的内容,自然而然便会逐渐失去对电视新闻报道的兴趣和好奇心。因此,要想使电视新闻报道更加平民化,需要努力改善现有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多采用通俗易懂且流行性的语言进行新闻报道,这样能够让社会大众更清楚地了解新闻内涵,也能引起社会大众的好奇心和兴趣。同时,主持人尽量使用轻松活泼的语言,注意调节电视新闻报道时的气氛,始终面带微笑给社会大众以亲切感,但值得注意的是要合理把握尺度,语言不能过于通俗化,也不能为吸引社会群众的眼球故意制造噱头,要始终保障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客观性[7],尽量避免将个人看法和情绪带到新闻报道中,以免影响社会大众对整件事情的看法,影响青少年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4 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存在的问题

尽管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是未来新闻传播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但要想满足多数群众的需求十分不易,由于社会群体的生活背景不同、文化知识水平不同、职业不同等,其对新闻的审美和需求也不尽相同,过度迎合社会大众,追求电视新闻报道的平民化也衍生了较多问题。

4.1 新闻内容低俗化

随着新兴媒体的增多,不少媒体为增加点阅量,谋取更大经济利益,多选用低俗性的内容吸引社会大众眼球,逐渐破坏了新闻传播的客观性,严重影响了新闻传播价值,不少正处在发育阶段的青少年,其对社会的认知并没有那么深,也不会筛选适合自己阅读的新闻内容,过早、过多地接触到低俗化的内容,会对其心智发育造成不良影响,逐渐失去新闻传播的初衷和意义。

4.2 新闻内容煽情泛滥

部分媒体为提升自己的收视率和关注度,往往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扩大化,打感情牌,甚至对受访人的隐私加以窥探,不尊重被采访人,给受访人的心理造成严重伤害。

5 解决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问题的措施

只有在发展中不断认清自身问题和相关原因,才能制定更有效的干预措施,更好地解决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促进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的健康、持续发展。

5.1 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和敬业意识

新闻从业者应认真思索并感悟新闻传播的意义与价值,明确自己从事新闻行业的初衷,不断为社会大众传递真实、准确的新闻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敬业意识,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新闻素材的采集与报道中,不要过度重视收视率和关注度,简简单单做新闻。

5.2 推行有效的舆论监督体制

国家需要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针对不良媒体及新闻信息进行监督管理,严格控制和减少不实新闻报道,维持良好的新闻报道秩序和环境。

6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介绍了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发展背景、基本特征、表现形式、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干预措施,不难发现,我国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的进程尚处于初级阶段,各方面改革和发展尚不完善,需要国家政府部门、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共同配合和努力。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民生新闻应更加注重自身质量,提高新闻信息实用性和服务性,增强媒体舆论导向作用,真正帮助百姓解决问题,提供更加便利的生活条件,不断缩短社会与百姓之间的距离,充分尊重百姓的话语权和知情权,从而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1]侯雪娟.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J].科技创新导报,2013(23):184.

[2]裴德明.基于平民化视角的电视新闻报道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11):102.

[3]瞿泽娟.平民化视角下分析电视新闻报道方式[J].大众文艺,2016(21):203.

[4]殷世华.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视角分析[J].视听,2015(6):83-84.

[5]石琳.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的表现形式浅谈[J].新媒体研究,2015(14):19,6.

[6]林雷.基于平民化视角的重大新闻主题报道对策分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3(2):176-177.

[7]李柏兴.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的表现形式[J].西部广播电视,2016(13):70.

猜你喜欢

平民化电视新闻新闻报道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苏轼的平民化人格与其晚年书法的朴拙美
解读受众视域下网络剧的发展路径
电视新闻评论发声三策
电视新闻的三大功能性硬伤
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平民化”的正确表述
电视新闻解说词发展三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