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主持人“三贴近”意识的重要性

2018-02-22

新闻传播 2018年18期
关键词:三贴近选题广播电视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重要工作,作为主流媒体,广播电视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职责。进入新时代,宣传工作必须抓住时代特点,学习新思想、牢记新目标,在新征程中努力提高宣传水平和传播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宣传时除了要注重效率、保证宣传内容的真实性和时效性,还要注重提升宣传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表达形式上不断突破,做群众爱听爱看的新闻,不断强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意识,使新闻宣传内容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认可,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鼓舞和团结全国人民,最大限度地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全国的工作大局。基于此,作为广播电视传播者的播音员主持人,需要结合当下需求,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注重培养和提升对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认识和理解,构建“三贴近”意识。

一、“三贴近”原则的重要性

当今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多样,而就新闻的权威性和及时性而言,广播电视具有新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作为政府的重要喉舌,广播电视获得重要信息的渠道更直接也更广泛,也就是说,广播电视在群众中有更高的可信度,这就要求我们新闻从业者要有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节目主持人在进行节目播报时,同样的内容,采取不同的视角和观点进行表达,通过节目内容传递出来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会有所不同,而这些价值观和道德观能直接影响人们对于社会的认知。因此,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自身的素质就显得非常重要,主持人只有坚持“三贴近”原则,才能够保证自身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正确性,这也是在新闻播报时能够站在正确视角、传播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前提基础,也就是说,坚持“三贴近”原则是主持人专业素养的体现,节目主持人必须将“三贴近”原则贯穿于节目的策划、制作、播报全过程之中,贯穿于工作的各个环节,更好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更好地服务于民。

节目主持人逐渐向采编播一体化发展,想要坚持“三贴近”,节目主持人就必须将“三贴近”原则贯穿于节目的策划、制作、播报的全过程之中,贯穿于工作的各个环节。在采制过程中,除了要传递事实真相,还要尽量以平民化视角为切入点,在采访中平等真诚地面对每一个采访对象。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受众从以前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新闻信息的主动参与者,媒介传播过程由以前的单向传播变成了双向交流,受众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受众讨厌虚假、渴望真实的心理越来越强烈,因此一个力求传播影响力的媒体提供的新闻信息,如果加工痕迹太重,是很难被受众接受的。我们要注重新闻的真实性,要提供原生态的信息,也就是不脱离实际、不脱离生活、不脱离群众的信息,这也要求节目主持人不断加强“三贴近”学习,养成平民化、平等性的心态,不要总以为自己是舞台的中心,将自己摆在高于群众的位置,只有具备了“三贴近”意识,受众才会真心认同和接受你,你所播报的新闻才能收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二、选题中要注意“三贴近”原则

广播电视是党的喉舌,要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同时也是人民的喉舌,要向上传递人民的意愿,只有把我们报道的和群众想了解的统一起来,广播电视的收听收视率才能得到根本保证。归根结底,广播电视是做给受众的,曲高和寡无人喝彩是一种悲哀,因此我们做什么样的节目一定要充分考虑“三贴近”,这决定了广播电视的生存和发展,具体到主持人,一个主持人是否有好的发展,和他的节目与风格是否能“三贴近”有直接的关系。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是新闻工作者,在策划选题时除了考虑国家大政方针的宣传外,也要考虑对群众的人文关怀,把更多的镜头留给群众,把老百姓中鼓舞人、激励人的事迹报道出来,多层次、多角度地反映我们国家的巨大变革。近些年,类似于贵州广播电视台《百姓关注》、《法治第一线》等民生类栏目风生水起,就是因为他们向大众传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闻内容。其实,百姓的身边事、稀奇事、烦心事等并不是就等同于不上档次、俗不可耐、难上大雅之堂,它更是“民情、民意、民生”的具体体现,我们的主持人在选题时要体现报道的技巧和方法,民生无小事,从小见大,同样可以做出大文章好文章,我们的主持人会在这些样态的选题中极大地提高自己的甄别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政策把控能力,要基于老百姓的喜好和需求,善于抓住社会热点问题,传播有价值的信息和资讯。

三、节目主持人在主持风格上要努力体现“三贴近”

作为播音员主持人,话筒和荧屏就是我们的“土壤”,我们要如何植根这片土壤,去讲好中国声音呢?答案就在“三贴近”里。刚才提到,我们在选题上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同样要体现出最好的传播效果,主持人也要努力提高贴近性。当今的广播电视业发展迅猛,说教式的主持方式已不适用,“三贴近”的主持方式才是节目主持人正确的打开方式,拿央视来说,大量新闻报道中,不少主持人的播报方式和语言风格都开始接地气了。拿《24小时》来说,男主持徐卓阳外形绝对谈不上帅气,甚至声音条件也谈不上出色,但他几乎是《24小时》出镜率最高的男主播,而且感觉在和靓丽女主播的搭配中,大众脸的他反而更能把控节目的主线,究其原因,正是因为他语言风格的“三贴近”特点,看他播报,似乎没有多少技巧可言,但他平实的语言、生活化的表述方式、群众视角的恰当评论,让人感觉到他和节目高度契合。还有央视新闻频道《共同关注》主持人朱广权,因为一句“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的调侃而走红,被形容为最会播音的段子手,而这意外走红的背后正是亿万观众对于“三贴近”语言风格的肯定,也让节目主持人能够明白只有做到“三贴近”,广大受众才能真正地接受你、喜爱你。其实,我省广播电视媒体中也有不少主持人把“三贴近”很好地融入到自己的节目中。比如《百姓关注》中的杨姝、荆华,《今日谈》的刘银刚等主持人,他们的节目样态围绕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像老百姓的代言人一样,他们还经常深入社区搞各种互动活动,有效拉近了和群众的距离,也提高了节目的知名度。我们的新闻联播类节目也需要探索,要在时政新闻的处理中尽量避免高高在上的行文方式,主持人在配音和播报时要带着理解和热情去诠释内容,《贵州新闻联播》的首席主播窦爱莉在处理稿件时就能很好理解稿件,用平实的中音区域处理稿件,因此深受观众喜爱。

无论是广播还是电视节目主持人,善于用平民化的视角选题,善于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播报新闻,善于建立邻居、朋友这样的亲民形象,对于拉近节目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树立广播电视良好的媒体形象都是至关重要的。节目主持人作为广播电视的最终实施者,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时刻从党和国家、人民的利益出发,关心家事、国事,节目主持人只有牢牢树立“三贴近”意识,广播电视事业才会获得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和更好的经济效益,也才能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

猜你喜欢

三贴近选题广播电视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习作指导须“三贴近”
浅论广播电视如何守护主流媒体公信力
德育工作中的那些事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