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通用设计理念的室内无障碍环境设计方法研究

2018-02-22孙媛媛刘长春SunYuanyuanLiuChangchun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8年12期
关键词:室内环境轮椅使用者

■孙媛媛 刘长春 Sun Yuanyuan & Liu Changchun

(1.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江苏苏州 215000;2.苏州科技大学,江苏苏州 215009)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各界对于人权更加关注,尤其对一些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关注度有所提高。作为弱势群体,他们一方面希望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另一方面更希望能够融入正常人的生活,不希望被过分区别对待。无障碍设计虽然为残疾人、老年人提供了使用上的便利,为他们走出家门提供了实际的帮助,然而在社会独立、平等的大环境下,这些公共场所的室内环境无障碍设施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1 通用设计理念概述

1.1 通用设计的概念

“通用设计”一词最早来源于美国。美国国立残疾人康复研究所对“通用设计”一词定义为“无需考虑人的年龄和身体状况,能使更多的人受益的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这种设计给人以美感,并便于人们的使用”[1-3]。

无障碍设计是针对特定人群的设计,主要指残疾人。而通用设计则是以包括特定人群在内的全体公民作为设计对象。由此可见,通用设计所涉及的领域更宽,意义更为深远,其通用性决定了用户使用的平等,通用设计更能体现人性化、人文关怀。

1.2 通用设计的原则

20世纪80年代,以Ron Mace为首的设计师首次开始在设计中应用通用设计这一概念。20世纪90年代,由建筑设计师、产品设计师和工程师组成的研究小组为通用设计提出七大原则[4]。

①平等性——对于不同行为能力的人,设计应尽可能为使用者提供相同的使用方式。

②灵活性——设计中考虑不同个体的喜好和能力。

③简单直观性——不论使用者的经验、受教育程度、语言技巧如何,都能够方便理解的设计。

④信息的直观性——不论使用者的感官能力如何,信息都能够有效传达给使用者。

⑤对失误的宽容性——当错误发生时,应当尽量减少危险性。

⑥操作的轻便性——降低操作时所需力量,能够轻松愉快地使用。

⑦使用和接近的尺寸和空间适当——无论使用者身体的大小、姿势和移动能力如何,在接近操作和使用时都应留有适当的空间[5]。

■图1 福尔桑格中心塔楼部分回声示意图

■图2 哥本哈根商贸学校建筑室内

■图3 哥本哈根商贸学校建筑立面

■图4 丹麦科灵城堡博物馆室内

2 我国建筑室内环境无障碍设计现状

2.1 无障碍设计得到全社会的关注

近年来,无障碍设计已经得到全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政府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障残疾人的权益。设计师在对建筑及室内环境设计时也会考虑到残疾人的需求,出现了许多成功的建筑实例,随处可见的无障碍设施为残疾人走出家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2 目前室内环境无障碍设计尚存的问题

2.2.1 室内无障碍设计存在片面性,内容单一

无障碍室内环境设计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信息交流的无障碍,具体包括通行辅助类、标识类和专用类三大类。而现实设计中,大多数室内通行类无障碍设计不够全面,大部分室内没有设计盲道,地面块材感不强,没有给盲人以良好的提示;标识类提示图文不清,各种导向、警戒图形、文字的对比度、色彩的组合不能够满足弱视者的需求;室内专用类设施不全,设置不合理。大多数室内设计中专用类设施只包含残疾人专用卫生间,没有为弱势群体做更详细周到的考虑。

2.2.2 室内无障碍化设施面临着相对过剩

建筑环境中的无障碍设施一般都有明显的残疾人标志,将残疾人和正常人区别对待,对残疾人关照的方式过于直白,使得许多残疾人无法接受,健全的人也不愿去使用,造成了无障碍设施使用率低,无障碍设计相对过剩。

2.3 室内环境设计引入通用设计理念的必要性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截至2006年4月1日,我国残疾人总数达到8296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34%[6]。另外,中国已经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众多的残疾人、老年人的生活环境质量成为我们无法忽视的社会问题。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寿命在延长,智能化的设施设备给残疾人和老年的高质量的生活带来了契机。残障人士融入社会的需求在不断增高。因此,为残疾人提供良好的出行环境,对室内环境进行无障碍建设变得尤为重要。然而,随着无障碍设计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了它的局限性,当今的无障碍设计正向通用设计靠拢。“由特殊到一般”的全方位通用设计模式,既扩大了目标人群,还有别于原来的差别化设计,不会给残疾人带来心理上的压力。环境设计应当充分满足社会所有成员的需求,以使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所有人都能够公平、独立、有尊严地参与到社会活动当中[7]。

另外一方面,通用设计引入室内环境设计不仅能让弱势群体受益,对于健全人来说也增加了使用上的便利。健全人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其部分能力也会暂时缺失,能力和残疾是个相对的概念。例如一个处在嘈杂环境中的人,其听觉的分辨能力有所下降,这种情况类似于听觉障碍患者所遇到的困难。身处陌生语言环境的人,与人交流变得困难,其所遇情况与聋哑人类似[8]。人的能力会随着年龄和周围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在室内环境设计中融入通用设计思想无疑为所有人提供了帮助。

3 通用设计理念在室内环境设计的应用及实例研究

3.1 对建筑空间中的主体——人进行有效刺激的方法

作为建筑空间主体的人,其个体能力有着较大差异。室内环境设计中仅以健全人为使用对象进行设计,往往很难满足弱势群体的需求。残疾人由于感官存在缺失而对环境的感知受限,对于环境信息接收不全面导致其行动受阻。因此在室内环境设计中采用多种方式对使用者的感官加以刺激,能够让其捕捉到更多有效信息以指导其行动。残疾人士与普通健全人相比,有些感觉器官更加灵敏,可以去感知非常轻微的刺激。设计师在对室内环境进行无障碍化设计时可以运用残疾人更加敏感的感觉功能,对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而言这是一种特殊的设计手段,而对于正常人来说,可能感觉不到其中微妙的变化。

3.1.1 听觉刺激法的应用

听觉刺激法就是利用环境中的声音对使用者加以提示,使其明确自己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听觉刺激法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运用主要是为了满足视觉障碍患者的使用需求。这种听觉上的刺激应当是轻微的,不被正常人所注意的声音。这种提示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筑设计手段实现,例如可以利用因建筑高度差产生的回声差异对使用者加以引导。位于德国的视觉障碍患者度假中心——福尔桑格中心,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建筑走廊和过道交叉路口上方都有一座塔楼,塔楼与走廊存在较大高差(图1)。当视觉障碍患者走到塔楼下,很容易察觉由高度差带来的回声的差异,进而可以判断自己位于拐角或者路口。利用回声的设计既满足了视觉障碍患者的需要,又避免了常规盲道设计,保留了设计的美感。

运用回声进行的无障碍设计只能用于新建建筑,对于已有建筑不适用。另外回声设计对建筑空间及平面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推广起来存在困难。在对室内环境进行设计时,在特定的场所安装能发出声音的小物件也可以给予视障患者以较好提示。例如在走廊的拐弯处放置鸟笼,小鸟的鸣叫声可以帮助视觉障碍患者意识到自己走到了拐弯处。类似这样的设计,健全的人可能不会注意到,但很小的设计细节对于视觉障碍患者来说却有着很大的帮助。

3.1.2 视觉刺激法的应用

视觉刺激法主要是利用建筑环境中色彩和光线的变化,对弱视患者产生视觉上的刺激以便其确认空间方位。例如在设计中可以将空间用不同的色彩加以装饰,这样无论是弱视患者还是健全人都能够很容易确认自己所处位置。位于哥本哈根市的哥本哈根商务高等学校就是在这方面较为成功的建筑案例。为了便于人们理解学校内部建筑布局,设计师将各个功能区的建筑内部用不同的颜色进行装饰(图2,图3)。这样的设计方便了弱视患者了解空间方位,对于健全的人来说也起到了很好的提示作用。另外一方面,通过室内光线的变化同样可以增强视觉障碍患者对于空间的识别能力。丹麦科灵城堡博物馆室内空间采用了多样的采光和照明方式,给视觉障碍患者营造了一个可以被感知的空间。多彩的灯光设计和变化的照明方案,既能够对弱视患者以提示,也使得行走在其中的人们如同在观看不断变换的演出剧目,心情也变得轻松愉悦(图4)。

3.1.3 触觉刺激法的应用

触觉刺激法主要是指在环境设计中利用地面不同材料对人脚下触觉产生不同的刺激效果对使用者加以提示的方法。生活在现代都市里的人们对各种表面光滑的新型建筑材料已经习以为常,很少能感觉到地面材料所发生的变化。而对于非常敏感的视觉障碍患者而言,很容易能感受到地面材质所发生的微妙变化。采用这种设计手段不仅能够提醒视觉障碍患者所在方位,还可以激活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正在退化的某些感觉机能。

3.2 改变建筑空间中的客体——建筑空间各要素的易达性设计

3.2.1 简洁的平面布局

置身在建筑物之中的人们,如果能很快确定自身所处的方位、明确自己的位置,心情会很快地平静下来。当人走在弯曲的走廊时,比较容易迷失方向。建筑空间中采用直线和平面等规则几何图形的设计方案更有利于使用者理解建筑物的布局结构,这样的设计方案也会获得残疾人士的广泛认可。复杂的室内交通不仅给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带来不便,同时也会给健全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对视觉障碍患者的调查中,78.2%的盲人和35.5%的弱视患者认为复杂的室内通道给他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简洁的空间设计遵循了通用设计中简单直观性原则。

3.2.2 消除地面高差

2厘米以上的高度差就会对依靠轮椅出行的人造成行动上的不便。因此要进行无障碍化设计就必须消除建筑中2厘米以上的高度差。坡道是我们最常见的消除地面高差的无障碍设施。原本为残疾人设置的专用通道不仅方便了使用轮椅的残疾人,事实上给更多的人提供了便利。在残疾人坡道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推着婴儿车的妇人、拖着行李箱的人通过。建筑设计中尽量消除不必要的高差设计可以为所有使用者受益,避免了因带为室内高度差带来的潜在危险。

3.2.3 合理的标识系统

在一个陌生的场所,如果没有适当的信息提示,即使是健全人也很难找到行进的路线和目的地。合理的信息引导在建筑室内环境设计中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面向残障人士,应尽可能提供多种标识和信息源,以满足各类人群的不同需求。设计中可以以各种符号和标识帮助肢体残疾者引导其行动和到达目的地,以触觉和发声体帮助视觉残疾者判断行进方向和位置,使人们最大范围地感知其所处环境的空间状况,减少各种潜在的心理不安因素。

所谓标识,通常是指设计成文字或图形的视觉展示“记号”、“符号”、“信号”等,用来传递信息或吸引注意力,是帮助理解环境和行动信息的手段[9]。单纯用文字信息进行引导有时候很难描述清楚所要表达的意思,文字标识对于身处陌生语言环境的人来说毫无作用,对于弱视的人来说识别文字也存在一定困难。因此,采用图像化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有助于各种人群快速正确的理解标识内容。

设计中应当选择国际化标准标识,其通用性和易识别性更强。设计标识时还应充分考虑弱视患者及老年人的需求,文字标志应有足够的字符高度,文字与背景之间有足够的对比。图形标志应当醒目明晰,应多采用亮图文与暗背景的图文组合方式。另外,标识的位置应当明显、易达,选择位置时还应当考虑轮椅使用者的需求,轮椅患者长期保持的坐姿和轮椅本身带来的行动上的不便都应是标识位置选择时要考虑的问题。

对于完全失去视觉功能的人来说,图像化的标识无法起到引导作用。设计中可以采用触知示意图、语音等多种信息展示方式。多种手段的信息展示方式也为健全人提供了更加有效的信息提示,带来了使用上的便利。

3.2.4 室内家具及附属设施的易操作性

所有台面操作类家具均需考虑轮椅使用者的需求,首先台面高度要在800mm左右,台面下部要留有空间插入轮椅脚踏板[10]。橱柜类家具使用空间要考虑到轮椅使用者手可触及的范围或者设置可电动调节高度的橱柜,厨门宜采用推拉门或者上下拉门。其它附属设施如公用电话或自动售货机,其操作高度也应当考虑轮椅使用者的需求。

建筑的门窗等设施设计要尽量把各种使用人群考虑在内。门是干扰残疾人通行的主要障碍之一。从方便性和安全性来选择门的顺序是:自动门、推拉门、折叠门、平开门。弹簧门和旋转门不适合残疾人使用。门扇开启后的有效幅宽不得小于800mm,这样方便轮椅使用者顺利通过[11]。门把手高度800—1100之间更加有利于轮椅使用者和儿童使用,把手宜采用椭圆形或者横向条状,圆形把手对上肢残疾或者儿童来说使用起来有困难[12]。平开门若内外侧均无障碍则可采用双向式门,使得出入门时都可以按推动的方向打开大门,这对轮椅使用者来说是较为理想的。

另外,在设计中还应当充分考虑设计细节,细节决定设计的安全性和舒适度。例如在对室内各种开关面板和插座设置时,我们可以把他们全部集中于一个标志区内,标志区采用和墙壁反差较大的颜色,让人在幽暗的房间也可以顺利找到标志地带,并最终找到面板。这种设计虽然是从视障患者的角度考虑,但是也为健全的人提供使用上的方便。

4 结语

通用设计是以“无障碍化”为目标,立足于改善老龄人士和残疾人士的生活环境。通用设计是以全体公民为设计对象,意义更为深远。作为一个较新的概念,通用设计尚未被大部分设计师真正理解。室内环境中的通用设计尚处于探索阶段,设计师在设计中应当遵循通用设计原则考虑不同人群的潜在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功能设计,从而改善室内环境中的诸多不便之处,使室内环境更加宜人。为包括老人、残疾人在内的弱势群体创造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环境。

猜你喜欢

室内环境轮椅使用者
软装饰元素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轮椅上的爱
我的轮椅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多肉植物垂直绿化在室内环境中的应用探究
植物在航站楼室内环境中的应用
轮椅上的姑娘(外三首)
抓拍神器
室内环境下移动机器人三维视觉SLAM
轮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