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的地域性创意设计研究
2018-02-22ShiFeng
■石 峰 Shi Feng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
1 地铁空间的公共艺术
1.1 公共艺术的意义
公共艺术是城市人文思想的真实体现,公共艺术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机组成给人的生活带来视觉上的艺术形式,公共艺术代表着现代城市公共空间文化价值观念的审美取向。公共艺术的意义是公众时尚、文化、文明的一种精神和态度。
公共艺术会占用城市资源的一部分,它不但代表了城市的文化,还是城市文化体现的重要媒体之一,它有着自己独特的场所精神和特征。所以,公众审美的内涵是来源于公共艺术品之中,对人们的认知活动有误导作用的形式都不能出现在公共艺术品的设计之中。
1.2 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的界定范围与国内现状分析
1.2.1 地铁入口处
地铁空间的入口对移动者在地下空间中的感知有着决定性影响。因地铁空间的移动是连续性的而非定点式的。从地面入口进入地下空间,首先所要面对的是往下的楼梯与电扶梯,此空间是属于过渡性的,但移动者对于空间的感知是整体的而非片面的,因此,对于此处的过度空间的装饰一定要从地域文化、公共艺术以及装饰统一性等方面从细节上考虑,让移动者在视觉经验上的感性与感知而不是单调与无趣。
在装饰表现形式上国内的特征往往墙面运用大量的石材、瓷砖、铝塑板等材料与让人视觉上无法聚焦的冷色光系照明在此空间进行整体搭配,显现出的空间只是单一与整齐的效果,在搭配放置公共艺术表现形式上常采用大量艺术广告灯箱的形式和局部的界面装饰来处理,此种形式完全不能让公共艺术与地域文化和地铁空间的有机的融合、诠释与表达。因此,需要从地铁空间的整体界面考虑设计与装饰,从细节上刻画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
1.2.2 地铁站厅处
地下空间的另一种形式是地铁的站厅,公共艺术的设置几乎都在此空间,人在行进过程中会因艺术而改变行进的速度,让作品与人产生良性互动。在这种特殊的空间中不同于在美术馆、展览馆欣赏艺术作品的心理感受,它所呈现给人们的是一种不期而遇的感受,有意料之外的作用。因此,地铁空间中公共艺术的设计应当符合人们在这种特殊空间场所中的独特心理感受来进行创作。
1.2.3 国内现状
地铁空间的公共艺术设计是通过恰当的艺术表现形式来提高地铁空间的环境质量、文化氛围与城市形象等,使其与公共环境相互融合。而国内的现状主要以商业利益为导向,地铁空间广告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让乘客在不知不觉中被广告吸引取代了所有的艺术形式的表现。反观国外,更多的是将公共艺术与地铁空间环境有机整合,赋予移动者在视觉上强烈的艺术感满足与享受。使地下空间不再是冰冷无趣,而是另一种心情的转换。这个层次是目前国内忽视的部分,也是公共艺术表现的思考方向。
2 徐州地铁空间的公共艺术的设计与表现思路
2.1 徐州地铁空间的公共艺术的设计思路
2.1.1 设计分析
①场地分析。目前全国共有37座城市开通地铁,徐州位列其中,共有三条地铁线同时开工,预计2020年建成通车,全长68.129公里,设站共计54座,就徐州地铁的数量以及站点的数量而言,地铁空间环境已然成为徐州城市公共空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延伸[1]。
②文化分析。徐州古称彭城,历史上为华夏九州之一,古称彭城,有着6000多年的悠久历史,2600多年的建城史。被称为“帝王之乡”,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有“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之称,因其拥有大量文化遗产、名胜古迹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被称作“东方雅典”[2]。我们将徐州这座古城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与历史背景融合提炼出四个主要文化:汉文化,史学界有学者认为“明清看北京,隋唐看西安,两汉则看徐州”。徐州是西汉、东汉、三国时曹魏和西晋等三朝封国的国都,堪称是中国汉文化的发源地,历史地位不可代替。其中以“汉代三绝”—汉兵马俑、汉墓、汉画像石为代表的两汉文化最为夺目,极具艺术欣赏和考古价值[3]。
■图1 “山文化”+“水墨元素的设计表现思路
■图2 “汉文化”+“龙元素的设计表现思路
■图3 徐州的城市色彩分析
■图4 “水文化”+“水波”元素的设计表现思路
山文化,“两汉文化看徐州”汉文化蕴藏在徐州的山文化之中,徐州的山文化积淀除自然的山外就是隐藏在山中的汉代诸侯王陵和托付于山的人文轶事。
以西汉楚王陵为代表的“凿山为藏”崖洞墓,环古城外隐匿于山中,成为徐州“山文化”的独特景观。“山”的历代传奇与优美的民间传说丰富了徐州“山文化”的特出属性和内涵。
水文化,水文化的实质就是人与水的关系,徐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古代为汴水与泗水的交汇处,宋元以后又有黄河、运河。黄河改道后,徐州水患频发,在与水患作斗争的长期艰苦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历史名人、一批可歌可泣的事迹,并且留下了众多的水利文化遗迹。明清时期所筑的防洪石堤,又称“护城石堤”,兼有防洪和军事防御双重功能,是明清以来治理黄河、疏通运河、保证漕运的历史证明,见证了古代徐州人民与黄河洪水作斗争的历史[4]。是古徐州“水文化”展示的重中之重。
巷文化,老街巷见证着徐州不同时期的人文历史,承载徐州城市的记忆,记载着徐州城的缅怀和梦想。徐州地名除了“一条龙”,还聚集了“百家姓”,蕴含了博大精深的人文轶事、地理含义。“回龙窝”位于徐州市青年路以南,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清代延续至今的居民点,虽几经变迁,但仍保存了灰砖青瓦的老面貌,是展现徐州历史文化丰富和多样性的代表性历史街区[5]。除此以外,最有文化的翰林街、最有故事的王陵路、最吓人的美人巷、最有纪念意义的中山路等见证着徐州的人文、地理和历史变迁。
“汉文化、山文化、水文化、巷文化”承载着古城的“时空”记忆,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需要,是探索地铁空间公共艺术设计中“地域、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等元素融入的实效基础。
2.1.2 设计定位
设计定位应依据前期的场地与文化分析所提炼出的徐州地铁空间区域与徐州地域文化相符的设计元素并对其进行明确的设计组织与定位。设计关键一定要将徐州的“文化底蕴、历史脉络、城市特色与人文轶事”等元素融入在公共艺术的个性和特色体现形式上,包含以下两个主要方面:
统一性,设计不是单纯的点和面的设计,而是贯穿地铁空间内部的整体化设计,通过细致的分析和优化挖掘出最具特点的设计着手点,全面的理解和研究地铁空间的各个层面,让地铁的空间各界面的设计呈现统一性,更好地展示丰富的地域文化。
特色性,设计要考虑城市的鲜明个性,带有徐州地域特色的艺术创新和特色化创新是设计的核心所在。设计所表现出来的艺术作品要符合公众的口味,而这里公众的口味不单指徐州本地人而所面对的是八方来客,要考虑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城市的陌生访客所蕴藏着其本身与生俱来的审美意识与审美标准,因此作品要“接地气”,要通过分析大众审美从而多层次去挖掘其内涵和设计灵感。
2.2 徐州地铁空间的公共艺术的表现思路
本设计以“汉文化、山文化、水文化、巷文化”为设计主题与设计定位,设计以“文字、造型、色彩、纹样”四种表现形式通过装饰形式和装饰材料来传递徐州的“文化底蕴、历史脉络、城市特色与人文轶事”等元素的设计灵感与设计效果,充分保证地铁功能的有效性、经济性和耐用性的同时还要结合共艺术设计产品设置的安装维护便捷性。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①文字。设计定位是取自优雅而包含中国文字艺术精华的墨迹为灵感,采用徐州的“山文化”为设计元素,尝试将各种笔法、粗细不同的墨痕与徐州的名人诗词三者相融合形成抽象的“水墨”山纹的艺术造型应用在地铁站空间的墙面装饰中,寓意徐州山脉的威严、肃穆与悠久。不同的山名配以不同形式的“山文化”表现造型并运用在各个站内空间中,让乘客行走间感受到强烈的徐州“山文化”的韵味和艺术感(图1)。
②造型。造型艺术包括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书法、篆刻等多种表现形式。从古代至今“龙”就成为汉族人的图腾符号,而徐州这座城市中“云龙山水”更是有理由在公共艺术创意上运用“龙”元素。而汉代的“玉龙”造型在徐州的标志性建筑中也得到广泛的运用。因此,在徐州地铁空间中地域文化和公共艺术的综合表现可以尝试将“龙”元素符号与徐州的传统“汉文化”元素符合加以提炼形成各式各样的“汉龙”造型并运用在地铁空间中顶面和墙面装饰中(图2)。
③色彩。城市色彩,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裸露物体外部被感知的色彩总和,表达了城市文化品位、人文魅力和地域风情。因此,该设计的色彩选择一定要依据徐州的城市色彩进行量化分析(图3),以“黄白灰”为主色调的色彩设计基于徐州市发展现状和历史文化是完全可取的。综上所述,以“龙腾黄”、“青玉绿”作徐州这座城市的代表色,给人简洁而不失稳健、自信而愈加成熟的印象。“龙腾黄”,这种色彩就是徐州作为帝王之乡的特征,龙腾、黄色,都是代表帝王;“青玉绿”,取自出土汉玉的颜色,代表了徐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能够涵盖徐州的青山碧水。所以,尝试在地铁色彩的设计中以“黄灰雅调”为主题,以“龙腾黄”与“黄灰雅调”为主色调结合着徐州“巷文化”的肌理进行公共艺术色彩搭配并运用在地铁空间各界面的色彩综合表现中。
④纹样。在地铁空间的设计中可以将传统纹样与现代装饰材料、造型技术相结合。随着中国建筑行业突分猛进的发展,新型的建筑装饰材料具有低碳环保、加工便捷、整体安装等特点。将传统纹样与现代装饰材料、造型技术相结合不仅增强传统纹样的延续性与美观性,而且可以使地铁空间环境具有很强的造型感与时代感。
徐州这座城市无论是从历史悠久的故黄河和古运河还是到风景秀丽的云龙湖畔无处不蕴含着浓厚的地域“水文化”。我们尝试将“水波”元素用现代装饰设计手法与设计语言对纹样重新组合,用新时代的审美观念将传统和现代所表现的多种“水波”纹样进行同构、融合与再设计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徐州“水文化”造型与材料并运用在地铁空间的墙面与地面装饰中(图4)。
3 结语
该设计通过场地分析、文化分析确定徐州地铁空间的公共艺术设计以“汉文化、山文化、水文化、巷文化”为设计主题与设计定位,通过“文字、造型、色彩、纹样”四个主体方向提取出极具象征徐州“地域文化性”的公共艺术设计元素符号与设计表现思路并运用到地铁空间中主要装饰界面。同时,运用原创的设计思路与表现手法增强传统纹样的美观性与延续性,增强徐州地铁公共空间环境的艺术感与时代感,让徐州地铁空间的公共艺术更具感染力,让古城徐州的历史文化特色更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