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画创作中的孤独感和归属感

2018-02-21付妍姝

大观 2018年1期
关键词:归属感梵高艺术家

一、孤独感和归属感在绘画创作中的表现

情感是绘画创作中要表现的主要内容,情感在绘画中对画面的影响,着重强调了在绘画中一个绘画者自我情感表现的重要性,情感是一个创作人在其艺术作品中必须具备的艺术价值。一个艺术家在创作构思开始的时候就已经赋予一幅创作新的活力,无论从艺术鉴赏或者是审美角度出发,其艺术创作想体现的核心都是审美情感。在这里我主要想谈谈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创作者产生的孤独感和归属感。我相信人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看到的不仅是一幅画作,更是画家凝聚在作品中的思考和情感,在尊重创作者劳动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尊重画家的感受,从而体现画面新的意义。

(一)绘画创作与现实孤独感的关系

现实性是指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客观事物和现象种种联系的综合。现实性与必然性有其内在联系。孤独感是一种封闭心理的反应。俄国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在他的美学著作《艺术论》中说道:“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思想,而用艺术互相传达感情。”人们通过线条色彩体面关系来传达自己对于生活社会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能让别人体验到,这就解释了情感艺术的意义。然而,在久远的艺术发展过程中,并不是每一个艺术家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所赋予的情感都能被人理解和接受。情感在艺术活动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人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的消极的心理反应,如恐惧、厌恶、悲伤等情感都是艺术创作者对于现实赋予的情感产生的孤独感。

《向日葵》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梵高对于向日葵的喜爱,就像是对阳光色的向往,以黄色为主,加上叶子的绿色,使得画面色彩十分明亮。他对画面独特的构图安排,让画面有了一种顽强的生命力。梵高通过对事物的观察,画他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感受理解大自然,从而表现他强烈的思想感情。向日葵是太阳一样的颜色,是光和热的象征,是他内心强烈情感的写照,也是他苦难生活的缩影。画面中体现的美来自于梵高强烈的情感和画面中孤独的忧伤感,将梵高苦难的一生刻画得特别深刻。

爱德华·蒙克的《呐喊》是20世纪表现主义的代表作之一,画面中的人物形象使人恐惧,画面中的人捂着耳朵,听不到行人的脚步声,也看不到远方的教堂和小船,仿佛让我们也感受到那紧紧缠绕他的孤独,这一完全与现实隔离的孤独者,好像已经被他内心的深深恐惧和孤独所吞噬。画面人物恐惧的表情,让人想到死亡,也带来和作者本人一样的恐惧感和孤独感。

(二)绘画创作与自我归属感的关系

自我,实质研究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自我,是一个人类个体,对于其自身整体的存在,所产生的一种自觉意识。而归属感是指个人感觉被别人或被团体认可与接纳的一种感受。

绘画是绘画创作者表现自我存在的一种方式,其实一幅好的绘画作品,应该表现的是自然社会不能替代的一种情感,而不仅仅只是在画面中想要体现的视觉感受。一幅饱含情感的画作才会让人驻足,情感之于绘画的重要性是每个艺术家都可以感受到的。在艾安和靳军的谈话录中,靳军说到,用画画来表达自己足矣。从自我到現实,再从现实回到自我,之间的苦乐感受,只有自己能体会。

情感是绘画创作探索的前提和依据。只有对客观事物在情绪上产生波动,思想才会开始支配行动。一个艺术工作者可以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找到自己,发觉自己内心所想,看到自己的灵魂所在。一幅画作从构思开始,就已经深深凝结着艺术工作者深刻思想活动,从而通过颜色线条或者肌理来表现画面的内容,在表达自己的同时,又能让看到的人也置身于其中。在完成一幅作品的时候,伴随着创作者的不仅仅是成就感,其实更多的是在自己画面中找到自己的那种归属感。而这种感情深深表现在画面上,与自我情感融合,发展。

二、个人创作中对孤独感和归属感的理解和表达

(一) 从现实性出发的创作

对于艺术,个人以情感为基础来进行沟通交流传达的一种方式,有了新的理解和认知。在不同课程中,掌握了各种表现技法,让原本我理解的艺术有了更加独特的魅力,对于表现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让我更加热爱它。

最先接触的丙烯画,丙烯可以直接用水稀释,也可以用其他的各种媒介调剂,易干,不易退色,有着很强的表现能力,其强大的覆盖能力可以反复刻画,浓重的色彩更加利于表现画面。作为一种绘画的方式,丙烯画既能表达灵活生动的画面,又能产生朴实拙笨的画面视觉效果。在对水性材料慢慢的接触中,发现丙烯技法表现形式也很多,在画面底层做出不一样的肌理效果,增加画面的厚度产生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在肌理的基础上再进行创作,通过叠加、流淌和各种胶质媒介剂在纸上或布上进行试验,也让我在创作的同时,不断产生新的灵感。这种材料技法好像赋予画面新的生命力。

黑格尔在《美学》中写道:“颜色感应应该是艺术家特有的一种品质,是他们所特有的掌握色调和色调构图的一种能力,所以也是再现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个基本元素。”在绘画创作中色彩是最具有情感特征和感染力的艺术元素,也是创作者考虑最多的元素,因为不同的色彩能最直接的反映出作品的情感基调。它能够迅速吸引观者的注意,使其与创作者产生艺术的交流和共鸣。色彩是艺术家情感表现的基本元素。现代画派大师,法国野兽派的领袖马蒂斯认为,色彩是艺术家用来表现情感的,而不是用来模仿自然。各种材料在画面上流离所留下的痕迹所产生的视觉效果,都有着不同的效果,是每一个艺术家对于现实的理解与表现。人的意识是不断变化的,创作者在全身心投入,内心平静没有杂念是一种艺术创作的心态,但在创作中,如果不能产生新的体验与情感变化,就不能真正做到情感的自由表达。高度的冷静、高度的敏感和对艺术的热情是艺术家对现实和情感交融时所应该具备的能力。在表达自我的同时,也要注重与创作本身现实性的联系。

创作中,实现现实情感的自由表达,需要的是在意识和精神层面上树立自己的观点,并通过自己对现实的感受来表达情感。没有情感的画面是没有灵魂的。

(二)绘画过程中产生的孤独感endprint

绘画作为艺术家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使其在语言或行动上不能传达的感受通过相对私人的方式表现出来。艺术的情感可能是古板的,孤独的,繁琐或悲伤的,在自己的创作情感不被别人所接受或理解,甚至抵触的时候,创作者在其中找到的感受就是孤独的。梵高把生命最重要的时期献给了艺术,可是他的艺术人生却是孤独的,在活着的时候,没人能够理解他的艺术、思想。梵高生于一个荷兰的新教徒之家,少年时,他在巴黎、伦敦为画商工作,1881年左右,他开始绘画,1886年去巴黎投奔他的弟弟,初次接触了印象派的作品,著名画家鲁本斯、高更等都对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888年,梵高以色彩为基础来表达自己强烈的情感,后来精神失常,被送进精神病院。在经历多次感情上的崩溃之后,于1890年在奥维尔自杀。他对野兽派及德国表现主义有巨大影响。梵高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时,对这种感情是这样总结的:“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关系。”梵高拥有的只能是出人意料的孤独,却无法享受到人们对他的赞赏与虔诚!可是这并不能阻碍他创作出伟大的作品,也不能否定梵高在艺术的发展上做出的巨大贡献。在艺术创作中,我们有时会感受到真真切切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是一种封闭心理的反应,是感到自身和外界隔绝或受到外界排斥所产生出来的孤零苦闷的情感。

在创作中,我也遇到过瓶颈期,没有想法创意,也没有思想起伏,有时是心里有所构成,希望在画面上表现出的效果,但当你真正拿起笔的时候,就无法描绘,这种感觉也让我产生孤独感。但有时这种孤独感也会让我产生全新的灵感。当你一个人进行创作时,没有外界的影响,内心完全平静的时候,跟随着自己的感受,随意刻画时,你会发现不一样的情感在其中。这种孤独感有时充斥着强大的力量,指引我前进,其本身就是情感的存在。这也是我对绘画过程中产生的孤独感的感受和理解。而我也选择通过绘画的方式去表达它,发泄情感。这种内心情感也会让人深思,对生活对自我做出分析与总结。孤独感也作为内心平静的一个支撑,使我更准确地认知自己。我们要把思想和现实放在一个水平线上,艺术才会创新,才会给我和人类带来价值。我们幻想的未来,期待的生活,往往和现实生活背离。但是不论是好的还是坏的,我们存在在这个世界,都应该努力去证明自己。

(三)绘画过程中产生的归属感

还是拿梵高来说,在他的自然风景绘画中,不仅仅是他对这个世界的绝望,对自己所承受的一切的发泄,更多的还是他对绘画疯狂的热爱、面对大自然的归属感、亲切感还有好奇心,把艺术和自然之外的一切置之身外,不顾一切用精神用笔触毁灭自己,燃烧自己,更是表达自己。归属感是本源性的人性需求,文化创造了人的归属感,同时又导致了归属感的丧失。归属感不能建构在以主客二元模式为基础的科学之上,也不能构建在以消解自我意识为目的的宗教之上,艺术以其强烈的生命意识,鲜明的主体性品格和超越主客体的关系模式使个体生命的歸属感成为可能。

艺术需要归属感,当你从现实生活中回归本心的时候,你的思想情感就会完全展现在你的作品上。你会在一幅作品完成时,感到有成就感、满足感,每一幅作品就是一个小小的自己,你能在你的作品中找到自己,或者比自己更真实的存在。准确的描绘不等于真实,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面对的是真实的完全不同的几个自己,可以不按照逻辑来呈现,如果不按照自己的心来创作,这幅作品也就相当于没有生命。

德国的马克斯·贝克曼曾说过:“艺术创作就是对我的救赎。”艺术创作也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新的意义,其实艺术无时无刻不在,它就融于我们的生活中,来源于生活。它使我们的情感有了一种美好的表达方式,不客观,不陌生,完全的自由,尽管你的作品不够完美,不够细致,也没人嘲笑,因为这就是你,真实的自己。

参考文献:

[1][俄]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艾安,靳军.谈话录[J].中国艺术,2012,(02):10-13.

[3][德]黑格尔.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4]隋丞.马克斯·贝克曼[J].美术大观,1998,(08):53.

作者简介:

付妍姝,鲁迅美术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综合绘画。endprint

猜你喜欢

归属感梵高艺术家
梵高的世界
梵高笔下的秋天
学校教育中归属感培养的思考
闯入梵高的世界
归属感:班级建设的纽带
澳大利亚教育研究理事会发布学生归属感报告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围坐在圆桌旁开会,气氛更和谐?
我就是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