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力推进衡水市文化产业快速转型升级的思考

2018-02-21王晓倩姚建惠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23期
关键词:衡水文化产业升级

王晓倩 李 婧 姚建惠

(作者单位:衡水学院中文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文化产业作为体现社会进步的代表性产业,影响到一个城市的整体风貌与实力,其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重视人文与传统等多方面的优势,是经济持续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的产物。文化产业将成为今后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创新文化产业,优化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实现快速转型升级,是新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推进衡水城市发展的有效方式。

1 衡水文化产业发展整体形势

衡水文化产业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形态与规模,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1 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基础稳固

衡水是古时大禹治水划分的九州之首,拥有丰厚的特色文化。经过历史的沉淀和锻造,在这片土地上先后出现了儒学大师董仲舒、诗人高适、文学巨匠孙犁等文化名人。衡水拥有历史悠久、品种繁多的手工艺品,如享誉海内外的衡水三绝——内画鼻烟壶、侯店毛笔、宫廷金鱼,以武强年画、玉雕、骨雕、硬木雕刻、花丝、面塑等为代表的传统手工艺品。还有以冀州竹林寺、安平东汉古墓群、景县景州塔、枣强侯冢古柏等为代表的文物遗址、古建筑类文化产业,更有以武强音乐小镇周窝、硬木雕刻之乡武邑为代表的现代文化产业。衡水以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作为基础,极力促进了文化产业的稳固发展。

1.2 文化产业结构单一,缺乏产品创新机制

衡水虽然文化资源丰富,但文化产业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小型分散型手工业较多,缺乏集中度、市场竞争力弱等特点。新时期以来,以电子信息、互联网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对文化产品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转变传统生产方式,将文化产品与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已经成为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衡水因为传统的生产方式根深蒂固,导致文化产品较多依赖古老的加工手段,科技含量较低,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薄弱,缺乏产品创新机制,因此,很难形成知名品牌。引进先进的人才与技术已经成为衡水文化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关键。

1.3 文化资源开发程度欠缺,开发内涵有待深入

衡水对文化资源的开发程度上存在着很大的潜力空间,首先体现在对一些历史文化名人的研究与开发力度不够。名人文化资源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城市名片的打造,也有利于国民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塑造。名人文化在文化产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衡水在名人文化资源的开发上有着良好的先决条件,以董仲舒、高适、孔颖达、孙犁、耿长锁、王玉坤等为代表的衡水文化名人的开发一直还停留在起步阶段,大众对名人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名人文化资源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未能形成像孔子故里那样一套完整的文化资源体系。其次,衡水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对古建筑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力度不够,一些古建筑遭到了破坏,已经开发的部分历史文化资源旅游项目,缺少历史文化内涵。最后,对传统手工艺品的开发程度不够,一些极具特色的手工艺品未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部分产品的文化内涵缺乏,文化产品本身拥有的文化内涵多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产品的生命力,因此,提升产品文化内涵显得尤为重要。

2 衡水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在“十三五”期间要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衡水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2.1 推动企业科学健康发展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资金、技术等方方面面的保障,文化产业的合理有序发展有益于推动企业沿着健康、科学的道路前进。目前,衡水市文化经营单位已经达到2 000余家,文化产业的转型与升级,能够有效带动企业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衡水的一些文化企业具有规模小、分散、产品单一、品牌意识弱等特点,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变得岌岌可危,文化产业的调整与优化,是实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反过来,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又能够进一步在技术、资金与人才上保障文化产业的开发,二者之间互相促进。

2.2 促进城市转型升级

国内外的社会实践经验对当今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大量实例证明文化产业能够有效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城市经济增长方式,达到提高广大居民生活水平的最终目的。很多城市在城市发展中具有重工业、轻文化的特点,导致文化产业的发展较为缓慢,长期不能形成自身一套完整的产业体系。近年来,衡水市委市政府提出“文化助经济提速、经济为文化服务”的战略定位,从政策上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这有利于推进衡水的城市转型与升级,保障文化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充满活力的文化市场环境,开发出一条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城市发展之路。

2.3 满足人民文化需求

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意味着人民不仅需要丰富的物质生活,对精神生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对文化产品的期待值不断提高,使得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新兴技术的出现又为文化产业注入了丰富的形式。提升文化产业的水平,能够满足人民迫切的文化需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全市人民的文化素质。对于一些衡水历史文化名人,很多当地人民仅仅停留在“知名”的程度上,缺少对家乡文化名人的了解与认识,这样不利于形成凝聚的文化氛围,培养文化认同感。因此,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满足人民文化需求,提升人民文化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 衡水文化产业实现快速转型升级的对策

文化产品既承载了文化价值,又承载了商品价值,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因此文化产品中既包含文化层面内容,也包含经济层面内容,是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的体现。文化产业的发展有赖于技术、产品、制度、组织、市场等诸要素的创新。

3.1 以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产业结构性改革

首先,要实现文化产业创新,必须提升产品科技创新、加大技术投入,增加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引进创新性人才与技术,实现文化产业快速转型升级。其次,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进行文化产业结构性改革,调整供需配置,减少产业链中的无效供给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达到更高水平的供需之间的平衡,现有文化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要实现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必须调整供需关系,避免资源浪费,实现产业结构优化。最后,衡水的文化企业具有数量繁多、规模偏小且技术水平普遍不高,综合竞争力差的特点,要发挥龙头企业的牵引带动作用,将其较为成熟完善的企业机制推广到其他中小企业中去,依据自身特点制定出一套符合企业发展的转型道路。

3.2 创建产业园区文化

从发达国家在城市产业园区发展中总结的经验可以看出,产业园区建设是推动区域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政府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设一批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发挥产业的集群效益。武强的周窝音乐小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小镇内沿街商铺统一包装,每年定期组织音乐交流活动,经过多年的发展,武强乐器文化产业成为聚集国内外多家乐器知名企业的产业集群,被评为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全国管乐生产基地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极大地带动了音乐创作、乐器销售、人才培养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当地乐器文化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产业园区文化的建设要体现出自己鲜明的风格特色,集中展示文化的深刻内涵,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提升衡水市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3.3 挖掘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文化资源

衡水在文化资源开发上存在开发范围不全面,内涵研究不深入和挖掘力度不够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充分挖掘符合时代需要的城市文化资源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首先,在全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对衡水文化名人如董仲舒的研究与挖掘尤为重要,董子对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贡献意义,使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两千多年。其次,在古建筑的文化价值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对衡水现有的古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应当提上日程,增加古建筑的文化历史内涵,扩大其知名度与影响力。最后,增强对传统手工艺品的开发,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的应考虑转型升级,尚未完全开发的文化资源在产业化开发上应符合新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不能一味偏向文化资源承载的商业价值,而忽视其背后的文化价值内涵。

衡水具有悠久的历史,同时又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当今正位于城市转型的重要时期,利用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先天优势,推动文化产业的快速转型与升级,走出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对城市的建设与经济的可以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衡水文化产业升级
衡水鸿昊企业有限责任公司
适宜衡水的梨品种筛选试验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衡水专场(二)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回暖与升级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