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时代新闻播音与受众心理分析

2018-02-21白晓玲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23期
关键词:受众时代心理

白晓玲

(作者单位:陕西省延安市广播电视台)

新闻,凭借电视、广播、纸媒等传统媒体以及智能手机、移动电脑等新兴媒体记录和传播,为广大民众传递国家政策精神,反映社情民意,传播与民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和信息。新闻播音,是各种媒体形式利用声音介质传播新闻信息的一项主持活动。在媒体融合时代,新闻传播的理念、流程、途径和技术与从前相比均有革新,相应地,新闻播音工作也必须作出适当改进,顺应时代新要求。笔者认为,媒体融合时代,新闻播音工作的开展必须基于充分的受众心理分析。

1 受众心理的概念与规律

新闻受众是新闻传媒信息的接受者,纸媒的读者、广播媒体的听众、电视媒体的观众、网络媒体的网民等,都属于新闻受众。因新闻内容、呈现方式、传播途径等要素的差异,受众头脑中将伴随产生喜、怒、哀、乐等不同情感体验,我们将这些体验视作受众积极或消极的内心符号。梳理新闻受众的内心符号,得出受众对新闻传播客观现状的主观意见,就是对受众心理的分析。

受众的心理实质上是对新闻信息认知的被动心理现象,很多新闻媒体通过把控受众的心理提升自身竞争力。美国传播学大师施拉姆曾将受众与新闻环境的关系比作人来到了自助餐厅,选择吃什么,吃多少,都是受众的主观行为。当今的传媒业为受众提供了宽阔广泛的新闻环境,而受众的选择完全听由自己的需求和兴趣。

2 典型受众心理分析

2.1 猎奇心理

人类对未知事物往往充满好奇,尤其对一些带有趣味性的,或者隐秘的话题,更愿意进一步了解、探索。融媒体环境为新闻传媒提供了有利资源,无论对各类社会现象,还是最新的时事政治,新闻制作方均能简单地利用网络检索增加信息量,新闻播音主持也可以通过不断揭示事件背后的真相得到受众的持续关注。

2.2 注意心理

注意心理即受众会对感兴趣的新闻内容或表达方式给予更多关注。人对相同事物的注意力总是有限的,新闻播音主持需要在与受众建立的信息渠道中不断输送更多新鲜的,或与受众生活密切度高的话题、新颖而具有趣味性的内容处理方式、与受众情感的沟通,才能持续吸引受众注意。如何吸引受众关注,如何使受众始终欣然接受,这是融媒体时代纷繁复杂的信息环境下新闻播音探究受众心理的重点。

2.3 平等心理

传媒互动性的增强是媒体融合时代与传统媒体时代最显著的差异。新兴媒体为受众提供了表达意见、抒发情感的平台,甚至使信息发布的“平民化”成为了现实。很多受众不愿再做守候在荧屏前、收音机前的新闻接受者,而是希望成为与新闻播音主持平等共享信息的新闻参与者。融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必须站在平等的角度看待与受众的关系,在新闻的播读中让受众感到自己得到了尊重,自己的意见得到了重视。

2.4 求新心理

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数量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可以说,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快节奏时代。利用手机、IPAD等常见的传媒设备,普通民众可以在周围发生新闻事件时第一时间将现场视频和文字概述上传到互联网平台,人们敏感于新闻新颖性,滞后的、陈旧的新闻必然失去市场。在受众求新心理的影响下,新闻播音必须摆脱一板一眼的程式化播读方式,寻找新闻独到的解读视角。

3 受众心理影响下融媒体新闻播音的发展策略

3.1 新闻播读模式的调整

为了满足受众猎奇、注意、平等、求新等典型的心理,融媒体时代新闻播音必须摒弃过往因循守旧的新闻播读方式,探索更加符合受众心理预期的播读模式。

首先,新闻播音应当从融媒体多样化的新闻呈现出发,做到应变性的新闻播读:对于主流媒体理性放送的新闻内容,播音主持人应当以质朴的语言打动受众的心理,通过优雅大方、平易近人的表达方式,吸引受众关注,并使受众切实感受来自播音主持人的尊重和平等对待;对于具备一定娱乐性的新闻内容,很多受众会依据情感意识一览而过,这时新闻播音应当采取短小精悍的语言艺术表达推动新闻传播,还可以适当加入时尚元素,让年轻受众感受新闻传播的乐趣;直播类的新闻节目因具有互动性、实效性等优势,在融媒体时代必将得到发展,对这类节目的播读要求播音主持不仅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和处变不惊的心理应变能力,更要以饱满的激情和犀利独特的语言表述进行播读。

其次,新闻播音对新型媒介的充分利用可以帮助其更好地展示自身、传播新闻,对文字、图像、音频、网络、远程交互等多种信息技术手段的熟练掌握能够在必要时增强节目的冲击力和感染力。例如,在电视新闻播报时,主持人可以通过背景屏与网友实时互动,让受众的心声透过节目得到抒发,帮助节目聚合更多人气。

3.2 别出心裁的新闻处理方式

舆论是敏感的,好的播音主持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理性分析语言传播的效果,从而引导受众从积极的角度理解新闻事件,通过对新闻的有效处理达到树立公众正确价值观念,营造和谐社会氛围的目标。

猎奇心理是人类的本能,而与猎奇心理相关的窥视心理却隐藏着不可见光的目的,一些不正规的媒体为了吸引受众挖掘他人隐私,实则滋长了社会大众的不健康心理。主流媒体播音主持必须区分正常的猎奇心理和不健康的窥视心理,本着为社会传播正能量的精神播读处理新闻内容。当某恶劣社会事件引发了舆论风波,新闻播音主持应当第一时间发布权威话语,用公正、大方的语言抚平舆论的戾气,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与受众的深度交流要满足他们的喜好,运用他们熟悉的话语方式进行新闻播读,例如2016年国庆期间,浙江卫视新闻联播节目推出的“主播带你游杭州”的特别节目,就通过6名电视台主持人手持自拍杆模拟网络直播的创新方式,带领观众游览了杭州最具特色的美景和民俗风情。网络直播是时下大热的网络传媒尝试,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对网络直播的模拟无疑会使受众眼前一亮。

3.3 深度解析新闻内涵

迎合受众的注意心理,持续吸引受众的关注,需要新闻播音主持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深度解析新闻内涵。受众在阅读观看新闻时,会先后经历全神贯注阶段、大脑皮层反复回忆阶段和最终的认知阶段,肤浅的新闻表达可能会在一时引起受众的注意,但却不能长期获得受众的赞赏。唯有播音主持在自身深厚的知识底蕴基础上,对新闻内容进行深度解析,引领受众思考和提升,才能长久吸引受众关注。播音主持人在播报节目时,首先做到“自己懂”,然后做到“使人懂”。在播清、播顺、播好的内行之余,播音主持人还应当追求在看似照本宣科的播读中,无形地展示出自身的才华、气质和修养,这是新闻播音主持在融媒体时代应当持有的姿态。

猜你喜欢

受众时代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