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红色经典影视剧改编热背后的大众审美思考

2018-02-21田鹏飞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23期
关键词:大众红色精神

田鹏飞

(作者单位:贵州省作家协会)

红色经典影视改编热是当前社会的重要文化现象,折射出了当代社会力量与价值观念对经典历史革命精神的审美解读。但随着时代文化的变迁,人们对红色经典文化价值的认知逐渐偏离了原著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红色经典影视剧作品在市场因素的推动下,逐渐趋于对利益和商业的追求,导致红色影视剧偏离了大众认知定位,进而引发信仰危机。因此,创作者应当遵循艺术创作原则,深入解读革命英雄形象,在提升大众审美的基础上,体现新的时代精神。

1 红色经典影视剧改编热背后的原因

1.1 红色经典影视改编趋于利益追求

红色经典艺术改编受市场利益因素影响,造成艺术价值观偏离了大众审美,尤其在影视商业化的背景下,艺术的改编创作,受资金、市场、策划、文化、包装等多种客观因素干扰,严重破坏了影视作品自身内在的艺术规律,市场利益需要什么,创作者就会遵循市场经济价值进行改编制作。影视艺术作品的浓厚商品属性,注定红色经典影视改编要从市场需求角度进行创作,经济文化消费观念与作品生动感人的虚构情节,虽然强化了红色经典影视剧的观赏性,但却破坏了作品原有的艺术价值,削弱了时代文化与革命精神品质的表现形式。

1.2 红色经典影视改编受娱乐消费主义影响

红色经典影视作品改编在娱乐消费主义影响下,逐渐偏离了作品高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一些创作者对原作品进行随意改编,甚至出现了美化反面人物,丑化英雄人物的庸俗化现象,创作者高喊“还英雄以血肉”随意颠覆大众对革命英雄人物的认知。红色经典作品在娱乐影视文化的影响下,艺术表现形式也越来也新奇,作品中的爱国主义和理想主义与也逐渐被淡化。创作者在各种娱乐和时尚要素的环境下,为了满足大众的消费需求,对英雄人物进行了人性化和人情化改编,严重偏离了红色经典作品内在的精神品质。

2 红色经典影视剧改编思维与审美的思考

2.1 遵循艺术作品的精神内涵与价值

红色经典都是特定时代的文化艺术精品,其中《红岩》《林海雪原》《上海的早晨》等,都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精神格局和理想信念,由于时代所造成的艺术审美局限性,造成艺术改编更具有现实性和现代艺术性。因此,创作者在改编的过程中必须要基于原作品的精神内涵,对革命英雄主义和奋斗主义进行充分表达,引导大众重新审视作品中表达的历史观与生命观,尤其是艺术作品中表达的核心精神和审美文化,必须要完整叙述表达,忠于原作品的历史理性精神。创作者在改编红色经典时要用深邃和敬畏的历史眼光,理解其中的思想文化,并在充分挖掘文化意蕴的基础上实现与大众审美的高度融合。

同时,创作改编时创作者要从特定的历史情境中体会其中的文化精神。由于历史发展的局限性,从文化角度和艺术角度来看红色经典作品,也存在一定的模式化和单一化问题,并且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动作生硬、表情夸张,所以在创作改编的过程中,创作者要在继承艺术作品的精神内涵基础上有所扬弃。尤其是一些不合时宜的情感抒发,创作者要基于核心精神适当进行艺术形式的转换,创作者要在满足大众的道德需求,对人物情节进行变化。可见,红色经典的影视改编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革命文化精神品质的展现。因为,红色经典代表了历史的艺术精华和文化底蕴。其中,蕴含的精神风貌正是中华民族的优秀遗产。所以,无论创作者怎样去改编,都要明确红色经典的精神价值和革命理想,避免红色经典成为商品化、娱乐化、庸俗化的影视作品。

2.2 满足观众文化心理实现精神重建

红色经典影视创作改编的过程中要尊重观众文化心理,创作者要避免从主观意识角度来评估观众的文化审美。娱乐化、简单化、庸俗化的作品改编,不仅会破坏作品的优良传统,还会让大众产生抵触情绪。因为,红色经典作为特殊题材的艺术作品,观众自身对红色经典就带有客观和理性的思维,创作者只有对观众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才会真正呈现出成功的红色经典改编剧,易于观众接受。由于红色经典自身代表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理想,创作者要在领会其中精神内涵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和创新,在影视作品中无论是原创还是改编,创作者都要充分体现红色经典的思考价值和艺术之美,要让其中的英雄理想主义和文化意识,成为大众的精神财富,让红色经典作品中的文化品格具备时代意识,向大众展现出应有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价值。

2.3 尊重红色经典文化精髓

现阶段,红色经典作为特定时代遗留下的产物,已经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红色经典中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有华夏民族的历史观念,也有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这些内容可以加深大众对历史的了解,使群众树立强烈的爱国情怀。当然,这也是红色经典之所以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我们也应当充分意识到,经典也存在瑕疵,并不是完美无瑕的。受时代和艺术手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红色经典存在诸多不足。这些不足对于发扬红色经典来说是非常不利的,需要创作者在了解红色经典精髓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创新和完善。因此,对红色经典文化的改编也应当具备一定的客观认知。

众所周知,我们对于红色经典的改编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增多,但在改编过程中,我们应当以人文精神为正确导向,深入探究原著的灵魂,进而获得红色经典给我们带来的精神财富。广大红色经典的创造者和改编者应当树立当代意识,要全方面、深入地把握经典的深层次意义,避免在皮毛上下功夫,进而出现形式的脸谱化改编。对于红色经典的改编,应当随着时代和受众的变化而变化,要能够不断挖掘红色经典的深化精髓,进而充分满足时代的需求和大众的需要,使经典的改编主流呈现积极向上的风向。

2.4 致敬红色经典文化

在血雨腥风的年代,每一个革命烈士在自己最好的年华,奉献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才将一个乱世一步一步改变为今天的和平盛世。他们用那渺小却高大的身影,为今天身处和谐社会的我们建立了遮挡风雨的港湾,为我们的城市创造了美丽、带来了繁华。所以,笔者想到了发生在贵州省息烽集中营的一些真实事列,向根据其改变的一部红色经典影视作品致敬。

《炼狱童心》是一部红色题材的微电影,同时也是一部儿童题材的微电影。通过现实与回忆交错进行的一种结构方式,以小萝卜头等孩童的视角来看当时关押在息烽集中营的车耀先、张露萍等革命烈士,看他们在无比艰难的情况下,为了新中国的未来,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影片用“小鸟”等隐喻来渴望自由、期望新世界,既充满乐趣、又发人深省。

通过对剧中历史人物的刻画,希望观众能不忘历史,对烈士们充满敬重,又能学习到这种大无畏的“英雄”精神,为社会传递正能量。着力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革命英雄,并以此来向陨落在贵州省息烽集中营的革命先烈们致敬。

值得一提的是,《炼狱童心》结束的时候,张露萍对着两个孩子讲出了所有革命烈士的期望:“孩子们,好好活着,你们以后一定会看见一个美好的世界。”通过慢镜头的回放,镜头定格在张露萍充满微笑却面带泪水的脸上。为什么会笑中带泪,这说明革命烈士也是血肉之躯,不是“抗日神剧”中那些打不死的“英雄”。但是,这个泪水不是贪生怕死的泪水,而是遗憾的泪水。因为,她知道自己永远都看不见革命事业的成功,所以才把希望都寄托给了孩子们。可惜的是,小萝卜头也没看见。

该剧也是获得了第六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奖及最佳作品(一等)奖。亚洲微电影艺术节是亚洲地区微电影最大的艺术盛会,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央新影集团、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和临沧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被誉为“微电影界的奥斯卡”。

3 结语

红色经典是特定时代反映我党英雄人物形象的文艺作品,具有重要的审美艺术和历史价值。但随着时代变迁,红色经典影视剧改编在娱乐消费主义的影响下,逐渐由经典英雄人物的模式化转向世俗化和庸俗化,严重背离了原著文艺作品的精神内涵和审美情感表达,引发大众审美危机。因此,红色经典影视剧改编,必须要尊重原著的精神内核与历史美学观点,通过对历史美学的深入挖掘,充分展现新时代革命精神和价值观。

猜你喜欢

大众红色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红色是什么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红色在哪里?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