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前期工作在MAYA动画中的重要性

2018-02-21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23期
关键词:剧本创作小男孩动画

马 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

在笔者的学习生涯中,了解到三维动画和二维动画的最大区别就是三维的模型是可以重复使用的,而二维的每一帧都要进行重新绘制。所以,在MAYA这种三维软件制作的过程中,笔者和同学们考虑优先完成MAYA模型的制作,也就是先做角色和场景模型,再做镜头,之后再做动画,采取边做边想的设想

1 动画设想

短片《雪孩子》主要是讲一个发生在雪地的故事。笔者和同学们结合网上的一些优秀作品,设计出了一个在雪地玩耍的小男孩形象,之后制作另一个角色——雪人。

角色模型的准备和场景准备花了大概三到四天的时间。

因为雪和水的特质有相似之处,使得笔者必须优先研究雪地的材质,才能营造出短片《雪孩子》的场景氛围。在前期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再进行中期制作,包括蒙皮、材质、骨骼、K帧、灯光调整等操作之后对全片进行了渲染。

2 动画剧本创作

常言道,剧本乃一剧之本。不管是动画片还是电视剧、电影,剧本都是很重要的。著名日本导演黑泽明曾说:“不好的剧本绝对拍不出好的影片。”如此可见不好的剧本也绝对拍不出好的动画。

那动画剧本创作和其他影视剧本创作有些什么差别呢?动画剧本不等同于其他剧本,不是说有了剧本就能够拍成片子。动画剧本的创作者必须至少参与前期编剧讨论,最好是能够参与动画制作的全过程,这样才能把握原剧本的立意和创意。动画片制作是一个相对耗时、资金量较大、周期性较长的模式。如果一部动画片在最前期的剧本创作部分就没做好,那后面的所有工作很难顺利地进行下去。

笔者在制作短片《雪孩子》的时候,并没有优先进行剧本创作,而是直接开始制作角色。诚然,该短片耗时短,参加的人少,但是如果优先进行了剧本创作,那之后的制作也肯定可以更加顺利以及可控。

首先是商品使用价值的自然属性。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明确指出:“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它决定于商品体的属性,离开了商品体就不存在。”〔1〕P96也就是说作为商品,它首先必须是个有用物,以其商品体本身来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它是人类社会的劳动与物质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结果,体现的是人与物的关系,是一切社会财富的构成者。这表现为商品使用价值的第一个属性,即使用价值的自然性,使用价值的这种自然属性为一切社会形态的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因而又具有普遍性。

笔者在短片完成之后对动画剧本创作过程进行了一定的反思:动画剧本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并拥有文学的特性,它能够形象地反映生活,并且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及表达多种情感,就像小说等文学作品一样,动画剧本创作也包含了素材积累、艺术构思、艺术表达三个阶段。

2.1 第一阶段:素材积累

动画剧本创作和其他任何艺术创作一样,例如文学作品作家在写作品之前去采风、美术家在创作之前去写生,获得创作所需要的材料,在文学上这种材料称之为素材。只有创作者素材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后,依据自身的审美和思想原则,才能从生活中平平淡淡的地方发现新奇的地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艺术源于生活。创造者创作出来的东西更像是其主观的情感投射带有深度的主观情绪,是创作者对外在事物的观察,以及审视外在事物时候得到的一种独特感知,这样艺术才会高于生活。

笔者在写剧本的时候通过素材积累,包括网上寻找素材、观看雪地玩耍的照片、与同学们脑力风暴甚至回忆小时候雪中玩耍的情景等。在这些素材积累完成之后,就是阶段二艺术构思了。

2.2 第二阶段: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实际上比较宽泛,对于动画创作而言,角色的选定、题材的筛选、故事的安排、结构的剪裁甚至动画节奏的把控都是构思需要考虑到的。

笔者首先考虑运用之前的素材积累创作出作品的意向序列。综合一些想法,就短片《雪孩子》为例,首先综合地进行素材加工,小男孩的性格、雪人最后活过来和小男孩的互动等,具体如何操作,都要一一考虑到。优秀的作品都会让故事基于人的性格、内心的特点产生推力,推动剧情发展。虽然《雪孩子》是一部短片,时间也就几分钟,但是也能够用短暂的时间表现小男孩的性格,并结合一些素材,把小男孩设计成整体很瘦,腿很长,戴着厚厚的手套,穿着厚实的衣服帽子,脸上长满青春痘的小男孩形象,能够形象地融入雪天的感觉。并依据小男孩的淘气爱玩熊孩子的性格,在剧情上面设计了夸张的表演。

2.3 第三阶段:艺术表达

动画剧本的格式和电影剧本格式是类似的,主要还是运用电影的思维方式来进行构思,然后将故事人物、故事情节、故事主题、故事冲突以及画面等用语言文字描述下来并组成剧本。很多小说能够改编成影视作品,就在于小说在改编成剧本的时候是有一定的参考作用的。但是,两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剧本所用的语言主要是描述性语言,不会进行直接地抒情和议论,通俗地讲就是剧本是描述一个故事。而小说是文学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剧本的表达方式主要就是叙述和描写。

剧本叙述的方式可以有第一人称“我”来表达角色的所见、所思、所想,让人感觉更加真实及自然。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叙述,通过类似旁观者的角度,将角色的经历过程告诉观众。

在制作短片《雪孩子》的时候,采用了第三人称叙述,笔者认为这样的“第三者”口吻能更好地表现小男孩的动作及经历,正因为短片的时间短,更需要加快故事节奏以及在开头及时告诉观众时间地点人物,所以采用“第三者”人称叙述。

在本动画剧本中还有一个关键就是描写,因为该短片是笔者和同学们的合作,通过剧本对角色的动作、外貌、神态描写,能够更好地通过剧本进行短片沟通与交流,使之达成一定共识。

3 动画分镜头设计

笔者和同学们在制作动画分镜头设计之前,首先就要把文字性的动画剧本转化成画面性的剧本,也就是画面剧本。

3.1 画面剧本

视觉的自然流畅是所有动画的主要目标。画面剧本是动画策划的蓝图和最初视觉形式。正是在这个阶段,决定了动画的主要内容。一般情况下,只有完成了令人满意的画面脚本,并考虑和解决动画制作可能出现的主要创造性和技术问题,才能开始之后的工作。

3.2 分镜头设计

在电影中,分镜头设计在实拍电影中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术语,也是动画中必备的前期准备。分镜头设计在动画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就好比造大楼的图纸,建筑师只有依据图纸才能顺利建造。所有动画的员工也必须在理解剧本的基础上依照分镜头设计进行制作,进行拍摄,进行剪辑。因为视觉是电影和动画的重心,如果说剧本是其核心的话,那么镜头画面就是它的皮,如果只有好的剧本而没有好的分镜头设计,那么同样也吸引不到观众。镜头在动画中是最基础的单位。它涉及面很广,例如在文字镜头中,分镜头设计应当参与画面的叙述,安排镜头的组接。在分镜头中,画面设计也应该做好镜头的调度。在设计草稿中,分镜头设计也可以为画面构图、光影设计打好基础。在动画的声音录制中,分镜头设计会标注音乐、对白等声效因素。因此,镜头设计对于整个动画片来说尤为重要。

4 动画镜头的组接

4.1 镜头的运动

镜头的运动对于一部动画片来说非常重要。它直接控制着整部影片的节奏和起承转合。好的镜头的组接可以在没对白音乐的情况下流畅地表达出镜头的含义,其使人心情舒畅。镜头表达目的越明确,观众就越容易理解剧情。

在制作短片《雪孩子》时候,因为笔者采用的是MAYA软件,相对二维动画,MAYA可以直接在场景中设置摄像机,这是三维的先天优势,能够很清晰地展现出镜头里的画面,可以使用常见的几种运动方式——推、拉、摇、移。

动画是由很多镜头画面组成,不同角度拍摄的画面具备不同的造型特色和感情色彩。例如,镜头从上往下俯拍人物角色会显得人物矮小,常会带有藐视、贬低的意味,镜头从下往上仰拍人物角色会显得人物高大,常会带有颂扬、歌颂的意味。而介于两者镜头之间的平拍,人物不会容易变形,给人就会有公正、客观的感觉。

笔者在制作短片的时候先给了一个俯视镜头来表现小男孩在场景中的位置,俯视镜头在这里就可以交代人物场景关系,之后给了个平视镜头表现小男孩的主要特征和动作,主要采用的是特写与中景两个景别来表现。

4.2 镜头的组接

(1)主体物是一个的时候,一般来说完整动作的剪切点要流畅,那就应该在动势最激烈的时候剪切镜头,做到观众随着角色的动作、视线自然而然地转变镜头;(2)在物体出画面、入画面的时候剪切,短片里主要就是在扔雪球的瞬间进行镜头的组接;(3)短片中因为有两个角色,如果镜头主体物不是同一个的时候,运动镜头紧接着另一个运动镜头,静止镜头接静止镜头,动与静之间采用切镜头的形式。

5 反思

短片《雪孩子》有优点也有遗憾。在笔者看来,雪的材质做得比较成功,小男孩和雪人角色也花了很多心思来制作,动作方面也比较流畅。不足的地方主要是镜头方面还太简洁,如果在前期工作时候优先绘制出镜头的运动方向等,那就可以使动画的情节更加清晰,也更加精彩。

经过了一部短片的制作使得笔者和同学们在MAYA动画制作水平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也清晰地认识到与优秀作品之间存在的差距。

6 结语

笔者在短片完成的最后,通过反思发现,动画片的成功关键取决于前期制作。只有努力把前期制作工作准备充分,各方面细节考虑周全,才能够把后续的制作安排妥当,同时参与前期制作工作的人越多越需要一个完整的前期制作流程,这样才能真正制作出一个受大家欢迎的动画片。

猜你喜欢

剧本创作小男孩动画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聪明”的小男孩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小男孩
田汉南国社时期剧本创作论
萌萌哒的小男孩
浅谈群众戏剧创作与“三贴近”原则
微电影叙事中的平衡与戏剧性